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30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目的 检测通过颈动脉注射人骨髓间质细胞(hMSCs)移植趋向小鼠脑胶质瘤.方法 分离培养hMSCs,检测其CD73、CD105和CD90的表达;分析U87细胞条件培养基对体外hMSCs迁徙的作用,测定U87细胞培养液上清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通过颈动脉注射移植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的hMSCs,观察其向裸小鼠U87脑移植瘤模型趋向及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情况.结果 分离培养的hMSCs呈长梭形、折光性强的成纤维样细胞形态,高表达CD73、CD105和CD90; U87条件培养基可以促进hMSCs的细胞迁移,在培养3d时,U87细胞培养上清的TGF-β1为(0.633±0.096) μg/L,而VEGF为(4.065±0.189) μg/L;将GFP标记的hMSCs通过颈动脉注射移植,3d后在裸小鼠脑内可观察到带有绿色荧光的细胞.结论 颈动脉注射移植的hMSCs能够趋向迁徙到裸小鼠脑胶质瘤,可能与肿瘤分泌的细胞因子相关.  相似文献   
92.
目的 研究脑脊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在早产儿脑室内出血后脑积水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13例重型脑室出血合并脑积水早产儿(病例组)和15例排除脑出血及脑膜脑炎的无脑积水早产儿(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儿侧脑室的大小及脑脊液中TGF-β1的水平.结果 病例组早产儿侧脑室扩张程度和脑脊液中TGF-β1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脊液中TGF-β1的高表达与早产儿脑室内出血后脑积水的发生及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应用骨科置入材料空心加压螺钉加钢丝环扎及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 方法: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科2001-05/2006-02应用空心加压螺钉加钢丝环扎及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24例,其中男15例,女9例;年龄18~60岁,平均32岁;髌骨横形骨折14例,粉碎性骨折10例,全部为闭合性骨折。手术时间为受伤后2~6 h。分别于术后4,6,8,10周拍X射线片检查,观察材料及宿主反应。按陆裕朴等疗效评定标准进行功能评估。 结果:2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4~24个月,平均10个月。其中1例随访4个月,5例随访6个月,5例随访8个月,4例随访10个月,3例随访12个月,2例随访14个月,1例随访18个月,1例随访24个月。①患膝X射线片评估:骨折解剖复位率达100%。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4 ~ 10周,平均为6周。②疗效:优20例,良2例。③材料反应:术后内固定物未见腐蚀、松动、断裂。④宿主反应:待骨折愈合,内固定取出时,发现在钢丝接头处有囊膜形成。 结论:空心加压螺钉加钢丝环扎及张力带内固定坚强可靠,无软组织刺激引起的疼痛及钢丝松动现象,是治疗髌骨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4.
小夹板在扩髓型胫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摘要 目的:探讨小夹板在扩髓型胫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方法:34例 胫腓骨骨折应用扩髓型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在内固定术中应用小夹板临时固定骨折, 辅助扩髓及插入髓内钉。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骨折在3-5个月内愈合,患肢无短 缩、畸形、软组织感染及功能障碍。结论:小夹板在扩髓型胫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中有 较好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95.
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raumatic subarachnoid hemorrhage,tSAH)是颅脑损伤的一种常见类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率为33%~60%。是加重继发性脑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tSAH并发脑缺血和脑积水与出血量及血液在蛛网膜下腔存在的时间密切相关.尽快清除蛛网膜下腔内的积血是治疗tSAH的关键。  相似文献   
96.
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MB)是小儿中枢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SHH(sonic hedgehog signaling pathway)信号通路是小脑的发育形成过程中重要的信号通路,它可以调控神经细胞发育和增殖,维持小脑正常的功能结构。该通路异常激活会导致小脑细胞异常增殖而出现MB,是MB形成过程中最具有特异性通路之一。SHH信号通路的靶向抑制剂目前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在许多与SHH信号通路相关的肿瘤治疗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这些靶向抑制还是存在耐药性和药物不良反应等问题。因此,本文就MB发病机制中的SHH信号通路和针对该信号通路靶向治疗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7.
杨涛  张弩  钟兴明 《浙江医学》2017,39(6):484-487
髓母细胞瘤(MB)是小脑里一种胚胎原性的恶性肿瘤,是儿童颅内肿瘤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目前已有4种MB的分子亚型被发现:WNT型、GroupⅢ型、GroupⅣ型和SHH型,其中以SHH型MB最为常见。SHH信号通路能够调控小脑细胞正常发育周期及细胞增殖,维持小脑正常的功能和结构,而SHH型MB的形成与SHH信号通路的异常表达有关。针对SHH信号通路靶向抑制剂的研究或将成为未来治疗MB的新方法。本文就SHH型MB的发病机制、基于SHH信号通路的靶向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比较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舒芬太尼与单纯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术后常见并发症。方法 前瞻性纳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2017年6~9月收治的37例择期行下肢骨折手术的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舒芬太尼组(S组,n=17)和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舒芬太尼组(K组,n=20)。术后均采用PCIA作为主要镇痛方式,两组患者的PCIA参数设置相同。记录术后即刻、2 h、4 h、8 h、12 h、18 h、24 h、36 h、48 h静息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活动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记录各时间点舒芬太尼用量,并比较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S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为(13. 66±1. 96) h,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分别为29. 41%、11. 76%、29. 41%。K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为(7. 68±1. 02) h,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分别为10. 00%、5. 00%、10. 00%。两组患者术后即刻、2 h、4 h、8 h、12 h、18 h、24h、36 h、48 h的静息VAS评分、活动VAS评分、镇静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与S组相比,K组患者术后2 h、4 h、8 h、12 h、18 h、24 h、36 h、48 h的舒芬太尼用量均减少,恶心发生率较低,K组患者的排气时间早于舒芬太尼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舒芬太尼PCIA在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中能发挥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节省了阿片类药物的用量,且有助于减少恶心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可安全用于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计数(PLT)、体积(MPV)、压积(PCT)及分布宽度(PDW)的变化。方法对57倒外伤性脑梗死患者和98例未发生脑梗死的颅脑外伤患者的PLT、MPV、PDW、PCT进行比较。结果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MPV、PCT明显高于对照组,而PLT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血小板在外伤性脑梗死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检测PLT、MPV、PDW、PCT对于外伤性脑梗死的防治和病情的发展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0.
目的研究脱氧吡啶酚在绝经前后妇女骨质疏松症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化学分析仪检测51例妇女尿液中脱氧吡啶酚含量。结果脱氧吡啶酚含量50~60岁组较40岁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脱氧吡啶酚含量测定,可用于骨质疏松症的日期诊断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