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炎性介质在冠状动脉斑块形成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庆成  汪承炜 《武警医学》2007,18(8):600-602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炎性介质IL-6、TNF-α、CRP水平和白细胞表面CD11b/CD18双阳性百分率表达.方法 76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用放射免疫法测定IL-6、TNF-α、CRP、CD11b/CD18水平.结果 IL-6、TNF-α、CRP、CD11b/CD18双阳性百分率随病情加重而升高,多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Ⅱ型病变高于Ⅰ、Ⅲ型病变.结论 炎性介质IL-6、TNF-α、CRP、CD11b/CD18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的形成中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急进高原战士低氧环境对红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进驻高原战士红细胞免疫功能改变的发生机制,为防治高原血液病和机体免疫系统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进驻高原不同时间、不同海拔地区的年轻战士463例运用免疫学等方法进行红细胞免疫功能检测;结果:初进高原2周 ̄半年内RBC-C3b花环率免疫功能显著减低(P〈0.01),RBC-IC花环率明显升高(P〈0.01)。随着时间的推移,3年后红细胞免疫功能逐渐恢复正常;结论:急进高原地区战士半年可引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血小板膜表面α -颗粒膜蛋白 (GMP 14 0 )是近年发现的血小板活化特异性分子标志物[1] 。业已证明 ,GMP 14 0 分子含量的改变与冠心病 (CHD)的病理改变有十分重要意义。循环内皮细胞 (CEC)主要来源于血管内皮细 (VEC) ,CEC的测定是目前直接检查血管内膜损伤的重要手段。本文探讨GMP 14 0 和CEC在AMI发病学中的意义。1 材料和方法1 1 冠心病组 选择冠心病患者 45例 ,男 2 4例 ,女 2 1例 ,平均年龄 5 7 16岁。均符合WHO诊断标准 ,其中隐匿性冠心病 (LHD) 12例 ,稳定性心绞痛 (SAP) 12例 ,不稳定性心绞…  相似文献   
14.
神经内科是急危重症患者相对集中的科室,病房里收治的大多数都是卧床不起、二便失禁的患者,病程日久且反复发作[2]。神经内科患者大多家属"有陪无护",最基本的生活护理都是由护理人员来完成。患者长期躺在床上,血液循环差,机体免疫力下降,再加上年老体弱者咳嗽、咳痰无力,坠积的痰液常常不能顺利排出体外,极易造成肺部感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早期冠状动脉血栓抽吸联合支架置人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节律的影响。方法对79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冠状动脉血栓患者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治疗,其中38例行急诊直接冠状动脉血栓抽吸术联合PCI介入术(急诊介入组),41例行择期PCI介入术(择期介入组);观察2组术后2周及1a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术后2周及1a择期介入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均高于急诊介入组(x2=12.012,P〈0.05;x2=11.737,P〈0.05)。结论急诊直接冠状动脉血栓抽吸术联合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冠状动脉血栓安全、有效,可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临床护理.方法:观察我院155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术围术期的护理.结果:155例手术均成功,经精心护理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术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诊断技术,只要精心护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冠脉血栓抽吸并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39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冠脉血栓形成的心源性休克患者为血栓抽吸组,并选择经冠脉造影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且无冠脉血栓者3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临时起搏器,术前冠脉血流分级、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置入支架、再通冠脉血流分级、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等。结果 血栓抽吸组使用IABP(79.5% vs 25.0%)、临时起搏器(76.9% vs 28.1%)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冠脉血流分级、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置入支架、再通冠脉血流分级、术中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等比较,两组无统计学差异。随访一年,两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和心功能等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急诊冠脉血栓抽吸并支架置入术救治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是安全有效的,不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急进不同海拔高度地区,不同居住时间、低氧环境对血管内皮细胞(VEC)的损害。方法:从平原进驻海拔3500m和4500m地区的第7天和半年的180名新兵,进行循环内皮细胞(CEC),内皮素(ET),6-酮-前列腺素Fia(6-kto-PGFia)和血栓素2(TXB2)等测定,并与平原健康新兵作对照。结果:海拔3500m第7天组较平原组CEC,ET,TXB2有不同程度各项高(P<0.05-0.01),居住半年后上述指标同平原组比较无显改变,海拔4500m第7天组较平原组CEC,ET,TXB2均有显升高(P<0.01),半年后上述指标较平原组无显改变。6-kto-PGFia两组第7天,半年均无显差异。结论:高海拔低氧环境对VEC的损害主要在早期,海拔愈高损害愈明显,预防进驻高海拔地区心血管疾病关键在早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