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1篇
耳鼻咽喉   10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86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辅助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舌减容联合选择性鼻腔扩容术治疗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近期疗效、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等。 方法 回顾分析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2013年10月~2016年5月收治的164例中重度OSAHS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2例患者。观察组在充分围手术期准备的基础上,采取低温等离子辅助改良UPPP、舌体舌根减容以及选择性鼻腔扩容术,对照组常规UPPP加鼻腔扩容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并发症情况等指标。 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7%和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5.6%和51.2%,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对有手术适应证的中重度OSAHS行低温等离子辅助改良UPPP联合舌减容和选择性鼻腔扩容术,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安全性良好,但术后1年以上的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02.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血浆TNF-α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SAHS组TNF-α浓度分别为(11.49±1.32)、(13.29±1.73)和(14.74±2.72)pg/m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9.29±1.74)pg/ml.血浆TNF-α水平随OSAHS程度加重而增高,与AHI呈显著正相关(r=0.714,P(0.01),与最低SpO2间呈显著负相关(r-0.601,P<0.01).结论 OSAHS患者血浆TNW-α水平显著增高.且与OSAHS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南京市第一医院呼吸科睡眠中心经多导睡眠监测诊断为OSAHS的患者175例,其中重度OSAHS患者96例,轻中度OSAHS患者79例.根据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及嗜睡症状将患者分为OSA...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雷公藤多苷 (MT)对心移植后冠状动脉硬化及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A (PDGF A)表达的影响。方法 于大鼠腹腔内异位心脏移植术后分别应用MT ( 30mg·kg-1·d-1) (MT组 =7例 )或环胞素A ( 10mg·kg-1·d-1) (对照组 =7例 )。心移植后 6 0d时观察比较组间移植心的冠状动脉硬化病变率及程度 ,排异反应及PDGF A的表达程度。结果 MT组的移植心冠状动脉硬化发生率和内膜增厚程度以及PDGF A的表达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而心肌排斥反应程度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MT可抑制移植心冠状动脉硬化病变 ,该效果可能与MT对移植心PDGF A表达的抑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5.
睡眠呼吸障碍(sleep— disordered breathing, SDB)是高血压、心肌缺血、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由于发病率甚高,所以对其的治疗显得更为迫切。调查发现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AHI)>5之后发生心肌缺血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相对危险性  相似文献   
106.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治疗及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治疗是通过抑制睡眠中异常呼吸事件的发生,改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OSAS的严重性主要和白天嗜睡的危险性以及相关的心血管疾病有关,因此对嗜睡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比较氧疗和匹配伺服通气对纠正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睡眠期陈-施氏呼吸的疗效及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3-10/2005-05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和呼吸科睡眠疾病中心就诊中发现合并睡眠期陈-施氏呼吸的稳定期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4例,首先接受夜间氧疗2周,夜间持续经鼻腔鼻导管吸氧,氧流量均为2L/min。所有患者允许白天以同样氧流量行鼻导管吸氧。氧疗停止后间隔2周,采用AutosetCS型自适应伺服呼吸机治疗2周,每晚8~10h。分别于治疗前1d、氧疗2周和匹配伺服通气治疗2周时检测和比较睡眠呼吸及睡眠结构和质量相关参数,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6min步行距离以及血浆内皮素-1水平。结果:纳入患者14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睡眠期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于氧疗期间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在匹配伺服通气治疗期间进一步降低,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和氧疗2周时(P<0.05)。②最低脉氧饱和度于氧疗期间较治疗前升高(P<0.05),但在匹配伺服通气治疗期间进一步增高,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和氧疗2周时(P<0.05)。③微觉醒指数于治疗前最高,氧疗期间明显降低,在匹配伺服通气治疗2周时降至最低,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和氧疗2周时(P<0.01)。④与治疗前和氧疗期间相比,匹配伺服通气治疗期间的Ⅰ Ⅱ期睡眠比率显著降低,而Ⅲ Ⅳ期睡眠比率显著增高。无论是Ⅰ Ⅱ期,还是Ⅲ Ⅳ期睡眠的比率与治疗前和氧疗期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⑤左心室射血分数于匹配伺服通气治疗2周时显著高于治疗前和氧疗2周时(P<0.05)。⑥6min步行距离于治疗前最低,匹配伺服通气治疗2周时升至最高,治疗前、氧疗2周、和匹配伺服通气治疗2周时均差异非常显著(均为P<0.01)。⑦血浆内皮素-1浓度于氧疗前后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匹配伺服通气治疗2周时较治疗前和氧疗2周时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匹配伺服通气通过纠正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睡眠期陈-施氏呼吸和提高睡眠质量,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其预后,具有明显优于氧疗的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观察体位疗法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夜间多导睡眠图监测参数的影响。方法:①选择2001-10/2003-01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睡眠中心就诊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38例。患者对实验目的均知情,并同意配合。②采用多导睡眠监测系统对患者行整夜多导睡眠监测。连续进行2d的监测。第1夜,分别记录睡眠第1阶段(21:30~24:00)、第2阶段(0:00~2:30)和第3阶段(2:30~5:00)。监测项目:总清醒时间、整夜睡眠结构包括快动眼睡眠和非快动眼睡眠中的Ⅰ~Ⅳ期以及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呼吸暂停次数、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最低脉氧饱和度及血压。第2夜,给患者穿上背后带小口袋的特制背心,并于口袋中放置一只高尔夫球。同时加强巡视督促取侧卧位。再次观察记录上述各指标,进行治疗前后比较。③数据间差异比较采用多因素随机方差分析。结果: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38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不同睡眠阶段多导睡眠图监测结果: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平均动脉压:睡眠第2和3阶段明显大于/长于睡眠第1阶段(P<0.05~0.01),睡眠第3阶段明显高于睡眠第2阶段(P<0.01);最低血氧饱和度:睡眠第2和3阶段明显小于睡眠第1阶段(P<0.05)。睡眠结构:睡眠各阶段差异不明显。②治疗前后多导睡眠图监测参数比较: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平均动脉压:治疗后明显小于/短于治疗前(P<0.01)。最低血氧饱和度: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睡眠结构:睡眠各阶段差异不明显。结论:采取高尔夫球背心的睡眠侧卧位体位疗法可明显改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不同睡眠阶段多导睡眠图监测参数,且不影响睡眠结构。  相似文献   
109.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对哮喘小鼠肺组织核因子κB(NF-κB)激活和抑制蛋白IKB-α表达的影响,探讨As2O3抗炎作用的可能机制以及哮喘防治的新思路。方法:BALB/c小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卵蛋白末次激发后1,4。12和24h)和As2O3治疗组(4mg/kg),每组6只。Diff-Quick染色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嗜酸细胞募集特点,电泳迁移率实验和免疫印迹实验分别检测肺组织NF-κB活性和IκB-α表达水平。结果:①哮喘组BALF中嗜酸细胞募集[(48.72&;#177;5.38)%]较对照组[(0.56&;#177;0.21)%1增加(q=33.46,P&;lt;0.01),治疗组较哮喘组减少(q=34.65,P&;lt;0.01)。②哮喘组肺组织NF-κB活性均较对照组增加(q=41.84,72.75,61.61,16.32,P&;lt;0.01或0.05),以4h活性最高,治疗组较哮喘组减少(q=89.48,P&;lt;0.01)。③哮喘组肺组织IκB-α表达较对照组减少(q=30.94,P&;lt;0.01),治疗组较哮喘组增加(q=23.67,P&;lt;0.01)。④BALF中嗜酸细胞募集、肺组织NF-κB活性与IκB-α表达水平均呈负相关(r=-0.82,-0.94,P&;lt;0.01)。结论:肺组织NF-κB过度激活可能是哮喘慢性气道炎症持续存在的基础;诱导肺组织IκB-α表达和抑制NF-κB激活,可能是As2O3发挥广泛抗炎作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syn-drome,OSAS)患者中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continuouspositiveairwaypressure,nCPAP)对其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睡眠实验室进行多导睡眠监测的鼾症者。随机选择确诊为中或重度OSAS的患者16例。本研究的16例OSAS患者中男12例,女4例,体质量指数(26.7±3.1)kg/m2。他们均无任何其他呼吸系统疾患、心功能不全及血液系统疾病,进行测试前14d内未服用过非甾体类消炎药及阿司匹林、潘生丁等抗凝剂。排除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低下、肢端肥大症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0d时的晨起6:00及午后16:00检测血细胞比容(hemocrit,Hct)、血小板聚集率(plateletaggregation,PAG)、血液黏滞度、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partialthromboplasmintime,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ng)及内皮素。结果:OSAS患者nCPAP治疗前6:00Hct,血液黏滞度,PAG及血浆Fng明显高于16∶00(P<0.05~0.01),PT犤(8.92±0.74)s犦及APTT犤(22.43±2.27)s犦明显短于16:00犤(9.89±0.84),(27.52±2.13)s犦(P<0.05)。经nCPAP治疗30d时各项指标在6:00.与16:00差异已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