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2篇
妇产科学   104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39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检测42例不同病变及正常女性内生殖器组织进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及其受体(cfms)。42例中15例为正常卵巢和子宫内膜或其良性病变,11例原发性卵巢癌,7例卵巢转移癌和9例原发性子宫内膜癌。所有采集组织均经病理证实。实验方法系斑点杂交分析法。  相似文献   
122.
容量校正核分裂指数(M/V指数)能较准确地表达显微镜视野中每平方毫米肿瘤实质核分裂活性。作者研究98例子宫内膜癌的M/V指数,结果表明M/V指数与预后关系密切(P<0.001)。提示M/V指数可作为判定子宫内膜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3.
正卵巢癌是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由于早期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和有效的筛检手段,至少2/3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诊断时已属Ⅲ或Ⅳ期,5年生存率30%左右。目前,对于晚期卵巢癌患者,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PCS)和术后铂类为主的联合化疗已成为标准治疗方式。已有研究采用新辅助化疗(NACT)联合间歇性肿瘤细胞减灭术(ICS)对于不适合PCS的晚期卵巢癌患者进行治疗。在此之前,妇科肿瘤学界对于PCS和NACT的选择存有广  相似文献   
124.
子宫腺肌病是常见妇科良性疾病,目前诊治方面已有很大进展,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研究者们提出诸多理论,然更为认可"子宫腺肌病因内膜基底层向下浸润生长嵌入肌层所致"。内膜如何嵌入肌层仍在探讨,很多学者认为子宫内膜嵌入子宫肌层与子宫内膜-肌层结合带的自我损伤与自我修复密切相关。最近,有学者提出子宫腺肌病发病机制新观点,即苍白细胞主动迁移至基底子宫内膜,继而至子宫肌层形成病灶。  相似文献   
125.
目的探讨类似于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子宫肿瘤(UTROSCT)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枣庄市立医院妇科2017-03-17收治的1例UTROSCT临床病理特征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患者42岁,以经期腹痛5年,阴道流血7d,增多半小时为主诉入院,影像学检查示宫体厚6.2cm,宫壁回声不均质,后壁探及3.6cm×3.2cm回声增强区,内膜厚1.3cm,内探及2.2cm×1.0cm无回声区,行宫腔镜检查及电切术治疗,术后病理经上级医院会诊后诊断为UTROSCT。查阅国内外文献,共检索到60篇73例已报道病例,该病常表现为绝经后阴道流血,月经紊乱,也可出现下腹部疼痛。超声及宫腔镜检查常可发现子宫增大,类似子宫内膜息肉或平滑肌瘤。治疗以手术为主,对于绝经后妇女,可行子宫全切和双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妇女,可行保守性手术仅切除肿瘤。结论 UTROSCT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妇科肿瘤。因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目前主要依靠病理组织检查进行确诊。治疗以根治性手术切除为主,对出现局部浸润或远处转移者,则辅助化疗和放疗。  相似文献   
126.
子宫内膜癌是我国发病率位列第二的妇科恶性肿瘤。发现时10%的患者未绝经,4%的患者年龄<40岁。年轻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是目前治疗的热点问题。本文拟从患者特点、患者筛选、药物治疗选择及预后等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7.
目的探讨超短波理疗联合生物反馈训练预防子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子宫颈癌根治术156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应用超短波理疗联合生物反馈训练等方法,照组给与盆底训练和间歇放尿;观察两组病人第1次测残余尿量<100ml的病人数之比。结果研究组78例病人采取预防性综合干预措施,明显提高了排尿的成功率,第一次残余尿量<100 ml者69例(88.46%),对照组第一次残余尿量<100ml者51例(65.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短波联合生物反馈训练可以有效预防并能降低子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8.
肿瘤淋巴管生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国内外关于肿瘤淋巴管生成的研究进展.方法:应用PubMed和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肿瘤、淋巴管生成和淋巴转移”为关键词,检索2000-01-2010-11的相关文献,共检索到英文文献591篇,中文文献655篇.纳入标准:1)肿瘤淋巴管形态学特点与肿瘤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2)肿瘤淋巴管生成的机制;3)肿瘤淋巴管生成的分子调控机制.根据纳入标准分析31篇文献.结果:肿瘤组织内部淋巴管可能是功能缺陷的,但肿瘤组织内部增多的淋巴管增加了肿瘤淋巴转移的概率,肿瘤组织内部淋巴管密度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相关.肿瘤组织中有功能的淋巴管多数位于肿瘤组织周围,肿瘤组织周围淋巴管密度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相关,肿瘤组织周围淋巴管可能在肿瘤淋巴转移过程中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肿瘤淋巴管生成的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尚无定论,有研究认为肿瘤新生淋巴管主要来源于组织中既存的淋巴管内皮细胞.在肿瘤淋巴管生成过程中,许多因子如VEGF-C、VEGF-D、VEGF-A、PDGF、HGF、IGF、FGF-2和Ang等都直接或间接参与其中,但多数研究认为VEGF-C和VEGF-D是肿瘤淋巴管生成中最重要的调控因子.结论:肿瘤淋巴管生成与肿瘤淋巴转移密切相关,抑制肿瘤淋巴管生成能为肿瘤治疗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9.
目的 观察早期宫颈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VEGF-D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15例正常宫颈组织及50例早期宫颈癌组织中的VEGF-A、VEGF-D,同时测算D2-40标记的淋巴管密度(LVD).结果 宫颈癌组织中VEGF-A及VEGF-D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均<0.05),VEGF-A及VEGF-D的表达与宫颈癌的淋巴转移有关(P<0.05),VEGF-A及VEGF-D表达阳性的子宫颈癌组织中LVD显著高于VEGF-A及VEGF-D表达阴性者(P均<0.05).结论 VEGF-A、VEGF-D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增强,可能在宫颈癌淋巴转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