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24篇
眼科学   25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2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病例1:患儿男,16d,因发热8d入院。患儿系第2胎第2产,足月顺产,出生体重3300g。生后第8天开始发热,体温38~39℃,曾在当地医院住院8d,予抗感染治疗无效,仍持续发热,即转入我院。家族无遗传病史,姐姐6岁,体健。入院查体:T39℃,P150次/min、R52次/min、体重3.5kg。反应好、哭声响、皮肤嫩薄光滑、干燥无汗、有脱屑、呈大理石花纹,鼻尖光滑发红、无皮质腺颗粒,头发稀少、无眉毛、无睫毛,无乳头乳晕,哭时无眼泪,指甲薄、色泽光亮、通贯掌,心、肺、腹未见异常,四肢肌张力正常,原始反射存在。  相似文献   
212.
目的 探讨不同临床类型胎盘早剥与病因关系及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8年中住院分娩发生胎盘早剥32例患者.结果 胎盘早剥发生率为0.41%,其中Ⅰ度21例(65.62%).Ⅱ度8例(25.00%),Ⅲ度3例(9.38%);宫缩过强、过频及重度子痫前期为其主要病因,各占40.63%、15.62%;产前B超诊断符合率为83.33%;剖宫产率为59.38%;产后出血11例(34.38%),子宫胎盘卒中5例(15.62%),失血性休克、DIC合并子宫次全切除术3例(9.38%);围生儿死亡5例,病死率为15.62%.结论 胎盘早剥发生临床类型与病因密切相关,不同临床类型早剥导致不同的母儿结局.  相似文献   
213.
苯巴比妥预防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的多中心调查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作为早产儿脑室内出血(IVH)的预防药物,苯巴比妥一直以来颇存争议,褒贬参半,近年来已不再被推荐在早产儿中预防应用。为了客观评估苯巴比妥对早产儿IVH的预防效果,在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新生儿学组的发起下,国内十余家大型医院于2005年1月始进行了为期近两年的早产儿脑损伤多中心协作研究。方法 2005年1月至2006年8月期间,3家单位对所有胎龄≤34周的早产儿和2家单位对所有胎龄〈37周早产儿在生后6 h内给予苯巴比妥负荷量20 mg/kg,24 h后再予维持量5 mg/(kg·d)共5 d。对所有早产儿在生后7 d内常规进行初次床边头颅B超检查,以后每隔3-7 d复查一次,直至出院。结果 5家单位接受苯巴比妥预防的早产儿共1 574例作为预防组,5家单位中主要因疏忽而漏予苯巴比妥的早产儿以及另4家单位未接受苯巴比妥预防的所有早产儿共1 433例为对照组。两组在胎龄、出生体重、性别、Apgar评分以及分娩方式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预防组IVH和重度IVH发生率分别为9.8%(154/1574例)和2.0%(32/1574例);对照组IVH和重度IVH发生率分别为14.1%(202/1433例)和3.6%(52/1433例)。两组在IVH和重度IVH发生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364,P=0.000;χ^2=7.034,P=0.008)。预防组由重度IVH向轻度IVH的转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2.5% vs 1.9%,连续性校正χ^2=21.201,P=0.000)。对两组高危因素分析显示,应用苯巴比妥可明显改善因机械呼吸而容易导致的IVH加重现象。结论 调查数据基本可反映我国主要大城市中苯巴比妥预防早产儿IVH的实际疗效。结果显示,苯巴比妥对早产儿IVH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尤其可以肯定其在稳定病情、减轻IVH严重程度的效果,可为新生儿学组制定我国相应的早产儿脑损伤防治方案提供参考。根据这项多中心调查结果,可以推荐对早产儿在生后早期常规应用苯巴比妥预防IVH。  相似文献   
214.
中医妇科学中西医结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医妇科学的教学过程中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教学方法,既有利于保持发扬中医妇科学教学的特色,同时也吸取了西医妇科学教学的长处,使教学更加贴近临床实践,有利于培养出中西医兼通的妇科学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215.
目的:为提高急性呼吸窘迫征(ARDS)抢救的成活率。方法:收入ICU的180例创伤、感染、大手术患者进行了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体温、呼吸的动态监护及护理。结果:180例中有16例分别于伤后3-60小时(平均15.2小时)发生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除3例死亡外,13例抢救成活。结论:提示连续动态监护和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为ARDS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从而提高了抢救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216.
目的了解五家渠市体检人员血糖、血脂情况,明确糖尿病、高脂血症的健康教育和防治对象。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五家渠市22 023名健康体检人员的空腹血糖(GLU)、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的情况,体检者均采集早晨空腹外周静脉血,并将检查结果按照性别、不同年龄段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GLU和HDL的异常率男性高于女性,而血清TC、LDL和TG的异常率女性高于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体检人群的血清TC、LDL和TG的异常率逐渐增高。50岁以上人群血糖、血脂的异常率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增高倾向。结论中老年人是高血糖、高血脂的重点防治对象,应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合理饮食来预防其发生糖尿病和高脂血症。  相似文献   
217.
目的为便捷有效地识别肥心病心音与正常心音,针对心音信号研究基于WER-PCA的肥心病心杂音特征提取算法。方法采集168例正常心音信号和194例肥心病心音信号,应用小波变换获得10维重构信号,应用主成分分析筛选出肥心病心杂音频段对应的小波分解特定层,提取心杂音频段的能量百分比,将其与正常心音的差异度相组合作为肥心病心音特征。结果对比正常心音与肥心病心音主成分构成元素,筛选出肥心病心杂音频带范围为86.15~689.05Hz;对正常心音和肥心病心音进行识别,差异度结合能量的识别特征,其最优识别正确率为95.3%。结论该算法能有效提取肥心病心杂音特征以识别肥心病。  相似文献   
218.
2003年山西省临汾市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的监测结果显示,全民食盐加碘(USI)后,临汾市碘缺乏病(IDD)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人群碘营养水平明显改善[1],现针对2003年的IDD监测结果,对临汾市IDD病情、碘盐及人群碘营养现状进行评价。1对象与方法1.1监测点的选择:共选出8个监测点,均选在原划定的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区,力争在病情和地域上有充分的代表性。1.2病情监测:在每个监测点用触诊法检查8 ̄12岁在校儿童(40名)甲状腺,计算甲状腺肿大率(甲肿率),从中抽取12名儿童尿样,用砷铈催光光度法测定尿碘。1.3碘盐监测:每点抽检40名学生家中食用盐。每月抽检全市一级批发点食用盐1…  相似文献   
219.
目的:比较Lenstar LS900与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对角膜中央厚度测量结果。方法:屈光手术前的患者29例58眼,其中男12例,女17例,年龄18~40(平均21.46±5.13)岁,分别采用Lenstar LS900 和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角膜中央厚度。配对t检验比较检查结果的差异;直线回归分析两种设备测量结果的相关性;运用Bland-Altman法对两种方法进行一致性分析评价。结果:Lenstar LS900测量的角膜中央厚度的平均值为53289±46.65μm,SIRIUS测量的角膜中央厚度的平均值为532.10±47.21μm,经配对t检验分析,两种仪器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系数分析显示有较高的相关性(r=0.994,P<0.05)。对两种仪器测量的角膜中央厚度的进行一致性分析,95%一致性界限为(-9.98μm,10.42μm),在一致性界限范围内。结论:Lenstar LS900与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表明两种测量仪器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作为角膜中央厚度测量的常规工具。  相似文献   
220.
目的总结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早产儿真菌性败血症暴发流行的防控救治经验。方法对2008年本科真菌性败血症暴发流行患儿的临床资料和防控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临床特点:16d内发生早产儿真菌性败血症11例,均为医院感染;极低出生体重儿8例,超低出生体重儿1例;主要症状为在原发病的基础上突然发热、肤色苍白、肢端发凉、皮肤花纹、心率减慢或增快、呼吸急促或呼吸暂停、发绀、腹胀、拒奶、反应差等,不能以原发病解释;实验室检查WBC明显降低或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CRP增高,PLT减少;胸部X线多出现新的病灶或原有表现加重;血培养热带假丝酵母菌阳性9例,胃液培养4例,阳性1例;本次传染源为一例院外感染患儿。(2)防控措施:隔离患儿,加强病室空气和物品消毒,切断一切可能的传播途径。(3)救治:氟康唑静脉给药,加强抗细菌、免疫支持疗法。(4)转归:流行历时16d,至最后1例血培养转阴历时23d,至最后1例出院历时100d,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NICU可流行真菌性败血症,多累及早产儿、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多种标本培养有助于明确诊断。科学防控、有效的综合治疗能取得良好效果。加强消毒隔离、明确并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