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2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要素膳中添加肠道营养成分保护应激大鼠的肠粘膜屏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应激大鼠模型,在要素膳(ED)中添加不同营养成分,观察对肠粘膜屏障的保护作用。分别在5组大鼠中,用标准ED或添加寡糖、鱼油、磨芋或果胶的ED行肠内营养3天后,造成烫伤应激模型,观察门静脉血(PVB)细菌培养、肠系膜淋巴结(MLN)细菌培养、血浆微量内毒素(LPS)、肠粘膜DNA含量以及肠粘膜形态学等指标变化。结果显示:添加鱼油、磨芋或果胶的ED能降低PVB和MLN的细菌移位率,降低LPS水平(P<0、05),防止肠粘膜DNA的丢失(P<005),改善肠粘膜的形态学损害,而添加寡糖的效果不明显,这种添加物的保护作用对创伤和围手术期的临床营养支持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2.
阻塞性黄疸患者围手术期易感性明显高于非黄疸者,其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本文研究了阻塞性黄疸大鼠脾脏NK细胞活性的变化及脾脏性淋巴细胞DNA合成能力的改变,同时观察了精氨酸对阻塞性黄疸大鼠的免疫调节作用;并将精氨酸应用于临床,观察其对阻塞性黄疸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合成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胆管结扎大鼠脾脏NK细胞活性明显下降,脾脏淋巴细胞DNA合成能力明显受抑,而应用精氮酸治疗的胆管结扎大鼠NK细胞活性明显高于单纯胆管结扎组,淋巴细胞DNA合成能力也明显强于单纯胆管结扎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给阻塞性黄疸病人应用精氨酸治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合成能力也明显增强。因此,精氨酸作为一种免疫刺激剂,有可能成为临床上改善阻塞性黄疸病人免疫功能有价值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23.
目的 研究血小板激活因子拮抗剂BN52021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分成3组,对照组未行缺血及药物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组,BN52021治疗组,比较各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KP)、γ-GT等各项指标,肝脏的细胞能荷。结果 用血小板激活因子拮抗剂治疗组血清ALK、ASTI、AKP、γ-GT均较缺血再灌注损伤组显著降低,能荷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表明BN52021用于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治疗可减少肝脏的损害,提示血小板激活因子(PAY)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起一定作用,BN52021有可能用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  相似文献   
24.
观察31例阻塞性黄疸患者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白细胞介素2(IL-2)产生及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表达的变化。结果发现:阻塞性黄疸患者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01),且这一异常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2产生及IL-2R表达受抑制有显著相关性(P<0.05、<0.01)。结果表明:阻塞性黄疸患者存在着T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异常,而IL-2产生减少和IL-2R表达受抑是淋巴细胞增殖受损及感染易感性增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5.
本文检测了16例因胆系结石行择期手术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白细胞介素2(IL-2)产生及其受体(IL-2R)表达的变化。结果发现,术后4d,患者IL-2产生及IL-2R表达较术后明显降低,且上述异常与患者淋巴细胞增殖受抑相一致。提示:手术创伤介导的IL-2产生减少及IL-2R表达受抑是术后T细胞免疫功能异常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6.
27.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诊治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寿熙 《腹部外科》1997,10(5):193-194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少见,其病理类型繁杂,且恶性(肉瘤)者居多。本病早期多无症状,一旦出现腹块与压迫症状,瘤体已巨大,腹腔与腹膜后脏器位置面貌全非,如侵犯周围脏器、大血管与神经,手术的难度更大,并发症亦增多。近年来,国内对本病的报道较多,诊治水平已有提高。据解放军总医院外科报道,该院1983~1993年手术治疗原发性腹膜后肿瘤78例,术前定位诊断正确率为94%,手术切除率比1983年以前提高了20%,生存期也有明显延长。从学习国内报道及本期稿件来看,对本病的诊治问题提出几点意见,与读者探讨。一、术前针吸与活检国内外尚…  相似文献   
28.
我院自 1 990年 1月至 1 999年 1月 ,共收治腹股沟疝 42 0例 ,随访 2年至 1 0年 ,其中首次手术后复发疝 3 2例 ,为此 ,本文对 3 2例术后复发的原因进行探讨。1 临床资料本组 3 2例 ,男 2 6例 ,女 6例 ,年龄为 6个月至 78岁 ,平均 40岁。首次手术后复发时间8天至 9年 ,其中 2周内 1例 ,2年 2 2例 ,2年至 5年内 7例 ,5年后 2例。平均复发时间为术后 1 8个月 ,复发率为 7.6%。首次手术方法 :均采用Bassini或Ferguson法进行修补 ,3例小儿患者单纯行疝囊高位结扎术。复发疝类型 :斜疝 2 8例 (其中 1例双侧 ) ,直疝 3例 ,股疝1例 (因前次以斜疝…  相似文献   
29.
急性消化道穿孔诊治的几点意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张寿熙 《腹部外科》1998,11(5):193-194
急性消化道穿孔是常见的急腹症,是由于腹腔内空腔脏器因疾病、损伤所致。胃肠内容物溢出,引起弥漫性腹膜炎,导致体内水、电解质失调和酸碱平衡紊乱,加上细菌感染,严重者12~24小时内可出现低血容量与中毒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如不早期诊断与及时处理,死亡率高。从本期来稿中来看,对急性消化道穿孔的诊治有不少可贵的临床经验,也有新观点、新技术,值得推广学习,兹总结并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供读者参考。一、早期诊断与及时手术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早期诊断主要依靠病史,腹部体征,辅以站立位的X线平片、诊断性腹腔穿刺或腹腔灌洗。反…  相似文献   
30.
Moynihan氏胃大部切除术全口吻合,输出袢空肠在肝左叶下方受压并粘连致输出袢梗阻。由于认识不足,处理不当,以致在再次手术后仍发生输出袢梗阻,预后不良。为了总结经验教训,现将巳施行再次手术的6例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