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8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3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12篇 |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15篇 |
口腔科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30篇 |
内科学 | 19篇 |
神经病学 | 4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11篇 |
综合类 | 55篇 |
预防医学 | 16篇 |
药学 | 17篇 |
中国医学 | 73篇 |
肿瘤学 | 2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20篇 |
2019年 | 15篇 |
2018年 | 34篇 |
2017年 | 22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15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5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3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66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62.
不同年龄住院烧伤患儿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危重烧伤治疗的成功率一直居于世界前列,但我们也注意到,每年的住院烧伤患者特别是小儿烧伤住院患者数并没有下降趋势。小儿烧伤是小儿伤害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烧伤康复的长期性和许多医疗保险不能覆盖高额康复费用,致患儿家庭多长期经济困难,加之烧伤后疤痕影响功能 相似文献
63.
正张允岭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从事中医教学、科研及临床医疗工作30余载,擅长治疗多种疑难痼疾。本案例为国内外极罕见病例,发病原因不详,患者就诊时已出现双下肢进行性肌肉萎缩、肌力下降,伴肌酸激酶增高,具有家族遗传倾向。张教授针对其特殊的临床表现及发病特点,辨证、论治有的放矢,处方、用药颇具特色,效如桴鼓。笔者有幸全程侍诊左右,受益匪浅,谨将其诊疗经过及经验加以总结,以供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应用CT检查鉴别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甲状腺腺瘤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49例甲状腺腺瘤患者的CT影像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甲状腺腺瘤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结节大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结节的形态、密度、边缘、钙化、囊性变以及动脉期强化情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检查对于鉴别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甲状腺腺瘤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6.
目的:基于医药信息管理系统(HIS)电子医疗数据,分析真实世界中肾恶性肿瘤患者的中西药联合使用特征,探求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为临床实践提供优化治疗方案。方法:提取全国37家三甲医院7 095例肾恶性肿瘤患者的电子医疗数据,对患者临床用药信息采用基于Apriori算法的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免疫调节药与抗生素药2类西药药理联合使用频率最高,支持度达40.9%;电解质平衡调节剂和抗生素支持度39.4%;氨溴索注射液与胰岛素联合使用频率最高,支持度12.8%;中药益气扶正剂与清热解毒剂联合使用频率最高,支持度11.147%;感冒清热颗粒与复方苦参注射液2个药联合使用频率最高,支持度1.706%。结论:肾恶性肿瘤患者联合用药多作为术后或副瘤综合征以及转移灶引起的对症处理,一线治疗晚期或转移性肾癌的靶向制剂及免疫治疗药物临床使用率低,仅细胞因子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临床联合使用频率11.2%以上,中医清热解毒剂和益气扶正剂相结合的方法使用较多,关键药物有参芪扶正注射液、贞芪扶正颗粒以及复方苦参注射液。 相似文献
67.
美国放射治疗师培训项目成立较早,培养模式、资格认证和继续教育较为完善。查阅美国劳工部、放射技师注册资格认证协会、放射技师协会、放射技术教育联合审查委员会网站以及中国内地外相关文献资料,分析了美国放射治疗师的培养模式、资格认证、工作内容、继续教育、就业情况,为建立适合中国内地国情的放射治疗师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提供一些借... 相似文献
68.
69.
旨在获得碟脉灵苦碟子注射液(DML)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率及其特征和影响因素以及DML真实世界中的使用情况。采用前瞻性单队列研究,历时4年在25家医院(包括中医院和西医院)观察使用该药的住院患者。通过采用频数描述方法分析病例的一般信息,用关联规则方法分析合并疾病之间以及合并用药之间的相关性,用交叉列联方法、卡方检验初步筛选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再用Group LASSAO方法做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一共观察到30 233例患者,发生54例ADE,其中30例ADR。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99%[95%CI(0.06%,0.13%)]。ADR发生为"一般"的27例,"严重"的1例(过敏性休克),"新发"2例。ADR在用药30 min以内发生较多,共计16例。ADR多表现为心悸11例次,呕吐7例次,寒战、皮肤瘙痒、皮疹均为6例次。碟脉灵苦碟子注射液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属罕见不良反应,其安全性较好。该研究仍可能低估ADR的真实发生率,且未获取ADR患者血样,需进一步开展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70.
研究背景: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有关经络、穴位的客观检测与针灸的作用机理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之一.经穴的低阻抗特性,针刺时的肌电、局部血流图、红外热象轨迹、同位素示踪等循经变化特点,经穴部位神经与血管分布特征等研究,使人们对经络、穴位的认识不断深入.近40年来,从温度计测温、液晶显像、红外热像技术,随着医学科学技术进步,先后用于经络、穴位温度的测量观察.已有的研究表明,人体正常状态下与生理、病理状态变化时,均可能出现经络和穴位的皮肤温度与非经络处不同或更为明显的改变,针刺穴位可引起相应经络循行部位与经穴的温度变化,为经穴的相对特异性、效应性及其用于疾病诊断与治疗提供了依据.然而,对于经穴温度变化的机理、调节途径等认识很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