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8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4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观察热量限制对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IMR-90衰老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的方法,对含低浓度(3.0mmol/L)、高浓度(22.5mmol/L)葡萄糖和正常对照组(含5.0mmol/L葡萄糖)培养条件下的IMR-90细胞衰老相关基因p16、p21和p5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和高糖培养条件下的早期和晚期细胞相比较,低浓度葡萄糖培养条件下的早期和晚期细胞p16和p21在mRNA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低浓度葡萄糖组、对照组和高浓度葡萄糖培养组晚期细胞p16蛋白水平分别为4.2、7.4、9.7,比各自早期细胞表达(0.6、1.0、1.8)增加5~7倍;低浓度葡萄糖组,对照组和高浓度葡萄糖培养早期细胞和低糖培养晚期细胞p21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1、1.0、1.3、0.9,但与对照组和高糖培养晚期细胞p21蛋白水平(3.1、4.2)相比较则降低3~4倍;各组培养条件下的早期和晚期细胞中p53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组晚期细胞比各自早期细胞p16基因表达增高;对照组和高糖培养条件下的晚期细胞比各自早期细胞p21基因表达增高;低浓度葡萄糖培养延缓IMR-90细胞衰老并伴有p16和p21基因表达下调;p53基因可能不是IMR-90细胞复制衰老主要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42.
当前,关于生物衰老的机制还不甚明了。但事实说明,除了环境因素,生物的内在遗传因素在衰老及生物的最高寿命上也起着重要作用。目前认为衰老起源于DNA的学说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一种观点是生命过程中DNA损伤及修复的错误(即引起突变)是致衰老的主要原因,DNA损伤及突变的积累将使细胞功能丧失,最终导致细胞死亡;另一种观点是衰老与分化相似,系由早已安排好的遗传程序控制,生物生长到成年期后,由于基因  相似文献   
43.
目的:研究小鼠脾细胞DNA修复能力的增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的发生与损伤可诱导的gadd45,gadd153基因表达的关联。方法;以紫外线损伤脾细胞DNA合成和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测定DNA修复能力;用Northern杂交方法检测紫外线损伤后gadd45,gadd153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老年小鼠脾细胞DNA修复能力低于青年鼠,老年鼠gadd45和gadd153基因的紫外线损伤的可诱导性也低于青年  相似文献   
44.
衰老又称老化 ,是指生物发育成熟后 ,在正常状况下随年龄增加机能减退及结构与组分逐步退行性变化并最终走向衰老的过程。生物衰老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 ,是一系列基因的激活与阻遏、基因产物的相互作用以及内外环境交互影响的结果[1] 。近年来 ,衰老的分子机制 ,尤其在衰老基因表达与调控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2 ] [3 ] ,使人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 ,通过一些天然与人工合成化合物调控衰老的可能性。本文综述了一些天然与人工合成化合物对生物整体或体外培养细胞衰老的影响 ,并探讨了其影响衰老的可能机制。一、氨基胍 (2 AG)Fujisa…  相似文献   
45.
人血浆、红细胞膜及皮肤组织的非酶糖基化反应的增龄变化孙贺英△张岑山△△张宗玉(北京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北京100083△△北京市朝阳医院)近年发现,非酶糖基化产物随增龄而增加,这可能与中老年人及糖尿病患者的心、肾功能减退、免疫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重型脑干出血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提高急性重型脑干出血的救治成功率.方法 分析62例急性重型脑干出血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积极实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有创机械通气,给予晶体与胶体脱水剂联用、应用脑保护剂、促醒、防治并发症、对症支持治疗及完善的护理与康复训练.观察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62例患者应用有创机械通气前、后均行血气分析,治疗后pH、PaO2、PaCO2、SaO2、BE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好转出院15例,植物状态10例,经积极救治病情稳定后因各种原因放弃治疗出院12例,死亡25例,救治成功率为59.7%.结论 对于急性重型脑干出血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积极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同时配合药物治疗,可提高治疗的成功率,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47.
人衰老二倍体成纤维细胞对烷化剂损伤的应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衰老的人胚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 (2BS)对烷化剂甲磺酸甲酯 (MMS)诱导的DNA损伤的应答。 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不同代龄的人胚肺 2BS为对象 ,以MMS诱导DNA损伤 ,以年轻细胞 (<30代 )为对照 ,观察衰老细胞 (>5 5代 )经MMS处理后的细胞形态、增殖特性、细胞周期的改变 ,并分别检测 gadd4 5、p2 1和p5 3等基因转录水平的表达变化 ,同时以非程序性DNA合成(UDS)和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测定DNA修复能力。 结果 经MMS诱导DNA损伤后 ,衰老细胞的细胞形态、生长曲线和细胞周期的变化均不及年轻细胞明显 ;gadd4 5、p2 1和 p5 3等基因的可诱导性表达均低于年轻细胞 ;同时 ,衰老细胞总的及单个细胞的修复能力较年轻细胞明显下降。 结论 衰老 2BS细胞对MMS诱导的DNA损伤后的细胞应答变化能力下降 ,且其修复能力的减退可能与基因的可诱导性表达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48.
人衰老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可诱导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体外培养的人成纤维细胞衰老时可诱发凋亡的能力。方法 用于酸钠和去血清两种方法诱导人衰老和年轻或纤维细胞生存曲线、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DNA断裂电科 、流式细胞仪分析凋亡等手段检测凋亡的发生情况。结果 50mmol/L的丁酸钠诱导年轻细胞48h即发生凋亡,而老细胞耐96h,去血清诱导年轻细胞15d左右发生凋亡,而衰老细胞此时未出现凋亡现象。结论 人老成纤维细胞可凋亡的能力明显低于年轻细胞。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35例ACS患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5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20例,以健康体检者3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荧光免疫法测定血浆BNP水平,乳胶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hs-CRP的浓度。结果ACS组血浆BNP水平和hs-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ACS组血浆BNP和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5387,P<0.01)。结论血浆BNP和hs-CRP水平在ACS患者中显著升高,检测血浆BNP和hs-CRP水平对ACS的辅助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0.
目的:观察人衰老成纤维细胞特异因基c-myc的损伤修复。方法;采用Southern杂交法。结果:衰老细胞能有效地修复c-myc基因。结论:衰老细胞能有效地修复对细胞存亡至关重要的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