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胃癌前病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选用羟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铋剂(三联)根除幽门杆菌(Hp),用中药抗萎化汤,增强胃粘膜生理功能,改善胃粘膜微循环,增加血流灌注,促使已萎缩、肠化的细胞逆转,以制止胃癌前病变向胃癌发展.方法经内镜、病理细菌学检查,确诊Hp(+)均伴肠化和部分萎缩50例胃炎患者,选用羟氨苄青霉素0.75g,3次/d,庆大霉素8万U,3次/d,丽珠得乐冲剂110g,4次/d,连服3wk,为一个疗程;中药自拟抗萎化汤(党参、黄芪、炒白芍、炒白术、蒲公英、姜半夏、九香虫、元胡、徐长卿、砂仁、马勃、白花蛇舌草),每日一剂,分二次煎服,每次250cc—300cc,连服4wk,为一个疗程,治疗结束后1mo复查.结果50例Hp(+)伴肠化及部分(16)例萎缩性胃炎患者,完成全程治疗后复查,Hp转阴43例,肠化消失26例,其中肠化萎缩16例,萎缩消失15例.结论选用三联疗法根除Hp,中药抗萎化汤阻止胃癌前病变向胃癌发展,促使胃癌前病变逆转,从治疗50例疗效分析,HP根除率为86%,肠化消失率为52%,其肠化伴萎缩16例,萎缩消失15例治愈达94%三联疗法结合中药抗萎化汤治疗胃炎及胃癌前病变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我们应用头孢三嗪治疗下呼吸道感染400例 ,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 1一般临床资料 :2000年1月~2001年12月的住院病人400例 ,其中男278例 ,女122例 ,年龄30~78岁 ,平均54岁。全部病人均有明显咳嗽、咳痰病史 ,体查双肺有干、湿性罗音 ,X线胸片确诊。其中肺炎370例 ;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15例 ;支气管扩张及支气管哮喘伴感染各3例 ;慢性心功能不全并肺部感染8例 ;慢性肾功能不全并肺部感染2例 ;急性心肌梗死并肺部感染2例。400例患者 ,在用头孢三嗪 (消…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临床骨肉瘤患者手术后组织石蜡标本,观察骨肉瘤中是否存在血管生成拟态现象,探讨骨肉瘤血管生成拟态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广东省中医院2000-2009年间病理科石蜡包埋的骨肉瘤组织切片57例,其中44例骨肉瘤患者临床和预后资料完整,并以此44例骨肉瘤组织切片和相关信息做为研究对象,复习切片明确诊断后,通过免疫组化方法进行CD31和过碘酸雪夫(PAS)双重染色,检测骨肉瘤组织中血管生成拟态存在与结构,结合患者临床和预后信息统计分析与血管生成拟态相关性,阐述血管生成拟态的临床意义。【结果】免疫组化检测发现临床44例骨肉瘤中16例(36.36%)具有血管生成拟态发生,统计分析发现血管生成拟态发生与患者年龄、肿瘤发生的部位之间无相关性(P﹥0.05),但是发现有转移患者与无转移患者血管生成拟态发生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肿瘤的大小与血管生成拟态发生之间也有明显的相关性(P<0.01)。【结论】骨肉瘤中存在血管生成拟态现象,血管生成拟态发生与骨肉瘤患者发生转移和肿瘤的大小密切相关。血管生成拟态发生可能是骨肉瘤患者预后的不利因素,有血管生成拟态的患者易发生转移和肿瘤不断增殖,影响骨肉瘤患者预后的改善,其预后比无血管生成拟态的患者差。 相似文献
14.
张宗富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1999,8(2):0
心力衰竭是多数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病情发展不可避免的结局。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其诸因素的影响,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不断上升,难治性心衰也越来越常见,死亡率高。为了寻求治疗难治性心衰的更佳治疗方法,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病人的寿命,本文采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参麦注射液代替洋地黄类药物作为正性肌力药物,治疗难治性心衰,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经病史、查体、超声心动图、心电图、X线等检查确诊为器质性心脏病的病人32例,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在58~82岁之间,平均年龄732岁。冠心病22…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并建立颌骨前突畸形三维解剖测量方法与诊断标准。 方法 通过计算机编程建立颌骨前突畸形的三维解剖测量方法;对14例志愿者二维X线头影测量与计算机辅助三维解剖测量的结果对比分析。 结果 ①建立了正中矢状面上鼻根点与上齿槽座点连线(NA)、鼻根点与下齿槽座点连线(NB)与眼耳平面(FH)的α角、β角来反映上颌骨、下颌骨对于颅部位置关系;并建立正常诊断范围:α:88°~93°;β:87°~90°。②统计结果提示二维测量与三维测量对正常颌骨无显著性差异,对于异常颌骨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计算机辅助颌骨前突畸形的三维解剖测量方法是可行的,体现三维解剖的空间立体关系,提高诊断的准确度,为颌骨畸形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6.
1987年,用IFAT对本州疟疾发病率在5/万以下的元谋、大姚、南华和双柏四县开展了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四县的抗体阳性率均在15%以下,但在南华、双柏15岁以下年龄组的抗体阳性率在5%以下,元谋、大姚两县15岁以下年龄组抗体阳性率略高于5%。四县的疟原虫镜检均检出疟原虫。表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46岁,已婚,地质队工人。因反复四肢抽搐1个月加重2天入院。患者于1个月前常在劳动中突然出现四肢抽搐,抽搐时四肢强直,双手握拳,牙关紧闭,两眼上翻,口吐白沫,大汗淋漓,神志不清,小便失禁,持续20~30分钟后缓解,每天发作数次,每次发作清醒后与正常人一样。在当地卫生院按癫痫发作服安定、大伦丁等治疗,发作次数似有所减少。但2 相似文献
18.
1 病例介绍患者男,72岁。因自服中药后出现腹痛、腹泻水样便,伴呕吐2天,晕阙1次而入院。患者于年前起出现大便干结,每5~7天排便1次,2天前因此自服中药后。出现腹痛、腹泻水样便,每天10余次,伴呕吐,食欲差,乏力。既往体质较差,无高血压、冠心病、风心病及抽搐史。入院体查:体温36℃,脉博102次/分,呼吸24次/分,血压90/68mmHg,神志清,脱水貌,皮肤弹性差,眼窝稍下陷。双肺可闻小量痰鸣音。心率102次/分,心律不齐,早搏每分钟10~15次,心音较低钝。肠鸣音弱。四肢肌力Ⅲ级。病理反射阴性。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频发性多源性 相似文献
19.
20.
张宗富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3,16(3):146-146
青蒿素类抗疟药在治疗疟疾的临床应用中安全可靠 ,一般无不良作用。但笔者在 2 0 0 2年 11月用蒿甲醚抗疟治疗中出现过敏反应 1例 ,报告如下。患者 ,男、30岁、汉族 ,系云南省临沧县人。在到贵州省乌江工程工作近半年后 ,回楚 10 d即感畏寒、发热、体温 38~ 39℃ ,到当地诊所就诊 ,用解热镇痛和抗菌素及中药治疗两周未见明显好转。于 2 0 0 2年 11月 14日因继续间歇性寒战、高热、头痛及全身乏力来本站就诊。查体无特殊。因怀疑疟疾 ,遂采血镜检疟原虫 ,血涂片查到间日疟配子体、裂殖体。随即给于蒿甲醚注射液 16 0 mg肌注 (系昆明制药股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