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1篇 |
免费 | 25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9篇 |
口腔科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23篇 |
内科学 | 10篇 |
特种医学 | 15篇 |
外科学 | 172篇 |
综合类 | 38篇 |
预防医学 | 10篇 |
药学 | 14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29篇 |
肿瘤学 | 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21篇 |
2022年 | 30篇 |
2021年 | 35篇 |
2020年 | 35篇 |
2019年 | 28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14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31篇 |
2013年 | 18篇 |
2012年 | 24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21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临床上把有症状而且膝伸直位推髌骨外移超过自身宽度的1/2、屈膝30。推髌骨外移〉1cm者都称为髌骨不稳定。髌骨是人体最大的籽骨,主要功能是传递并加强股四头肌的力量,维持膝关节的稳定,保护股骨关节面。髌骨的稳定性依靠髌骨、股骨髁的几何形状、周围关节囊、韧带的静力性平衡和股四头肌的动力性平衡,髌骨不稳定是髌骨关节常见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2.
足踝部在人体运动中占有重要地位,足除了行走,还能够吸收和缓冲运动振荡,保护躯体重要器官和组织免受伤害;踝关节是人体最下部主要的负重关节,稳定性非常重要。足踝部结构异常除导致自身疼痛、畸形外,还可进一步影响下肢、骨盆、脊柱等力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应用于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卵巢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1月淄博市妇幼保健院接受子宫肌瘤剔除术的56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两组均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围术期、卵巢功能等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术后排气、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术前,术后3、6个月两组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FSH)、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 LH)、雌二醇(estradiol, E2)水平,均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两组患者血清抗苗勒氏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 AMH)水平均升高,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0.71%低于对照组的35.71%,差异...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槲皮素对先兆流产大鼠的保胎作用和对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50只妊娠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槲皮素组、AG490组和槲皮素+AG490组,各10只,槲皮素组、AG490组和槲皮素+AG490组分别给予2.5 mg/ml槲皮素、0.5 mg/kg AG490和2.5 mg/ml槲皮素+0.5 mg/kg AG490灌胃干预,1次/d,连续7 d,正常组、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妊娠8 d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以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建立先兆流产模型,妊娠9 d各组大鼠按原剂量继续灌胃4 d;妊娠14 d处死大鼠,检测血清激素及免疫因子水平,计算流产率、胚胎吸收率和脏器系数,HE染色观察子宫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槲皮素组血清雌二醇、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激素、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和子宫组织磷酸化Janus激酶2(p-JAK2)、磷酸化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血清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降低,卵巢、子宫合重增加,脏器系数升高,流产率、胚胎吸收率降低(P<0.05),AG490组血清雌二醇、β-HCG、孕激素、IL-10水平和子宫组织p-JAK2、p-STAT3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血清IFN-γ、TNF-α水平升高,卵巢、子宫合重减小,脏器系数降低(P<0.05);与槲皮素组比较,槲皮素+AG490组血清雌二醇、β-HCG、孕激素、IL-10水平和子宫组织p-JAK2、p-STAT3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血清IFN-γ、TNF-α水平升高,卵巢、子宫合重减小,脏器系数降低,胚胎吸收率升高(P<0.05);与AG490组比较,槲皮素+AG490组血清雌二醇、β-HCG、孕激素、IL-10水平和子宫组织p-JAK2、p-STAT3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血清IFN-γ、TNF-α水平降低,卵巢、子宫合重增加,脏器系数升高,胚胎吸收率降低(P<0.05)。结论 槲皮素对先兆流产大鼠具有保胎作用,可提高其激素水平,机制可能与调控JAK2/STAT3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外固定架同期治疗创伤性足下垂合并胫骨骨缺损。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5月~2011年12月应用组合式Ilizarov外固定系统同期治疗合并创伤性足下垂的骨缺损患者17例。结果:本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8~30个月,平均为20个月;延长长度为5—12cm,平均为7.9cm;延长时间为55~160d,平均为98d;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Pitx2-Morpholino反义寡核苷酸显微注射方法沉默斑马鱼Pitx2基因,研究Pitx2基因早期功能下调对斑马鱼牙齿发育相关基因的影响。方法通过Morpholino反义寡核苷酸显微注射方法功能下调斑马鱼Pitx2基因,观察胚胎在72 h内的发育情况。并利用RT-PCR技术直接克隆Bmp4、Fgf8特异性基因片段,制作针对Bmp4、Fgf8的基因探针,对斑马鱼发育早期多个时段的胚胎进行整体原位杂交,观察Pitx2基因下调对Bmp4、Fgf8在斑马鱼腮弓表达的影响。结果成功合成Bmp4、Fgf8基因探针。显微镜下观察实验斑马鱼胚胎在72 h内的生长发育情况,发现经Morpholino显微注射斑马鱼胚胎出现发育迟缓或停止、心包水肿、脊索畸形、眼睛发育异常等形态学改变。原位杂交发现相对于野生型,Morpholino显微注射斑马鱼腮弓处Bmp4基因表达有所增强,Fgf8基因表达有所减弱。结论 Pitx2基因功能下调可使斑马鱼早期发育发生形态改变并使Bmp4基因表达增强,Fgf8基因表达减弱。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是否进行闭式引流对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自2015-10—2018-03因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行TKA的87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43例,对照组4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初次单侧TKA。记录手术前后血红蛋白量降低值、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差值、大腿周径的差值及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量表(KSS)评分差值,住院时间、术后是否进行输血治疗及术后是否形成血栓。结果 8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5~6.0(4.71±1.46)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红蛋白降低值及术后输血治疗的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单纯初次TKA术后常规闭式引流并没有使患者获益,闭式引流可能增加术后出血和输血治疗的概率。 相似文献
19.
MR T2 mapping成像评估止痛健骨方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关节软骨损伤疗效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 T2mapping成像评价止痛健骨方治疗骨性关节炎软骨损伤疗效的价值。方法采用木瓜蛋白酶关节腔注射法制作新西兰大白兔膝骨关节炎模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4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盐酸氨基葡萄糖治疗组、止痛健骨方治疗组。各组治疗4周后行膝关节MR T2mapping成像并对关节软骨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含量进行免疫组化分析。比较各组间关节软骨T2值及关节软骨MMP-1含量的差异,并分析不同干预方法、关节软骨MMP-1含量与关节软骨T2值的相关性。结果模型对照组关节软骨T2值高于其他3组(P均0.01),其他3组间关节软骨T2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盐酸氨基葡萄糖治疗模型组、止痛健骨方治疗模型组间关节软骨MMP-1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2组关节软骨的MMP-1含量低于模型对照组(P均0.05)、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关节软骨MMP-1含量与T2值间为非线性关系,随着前者的升高,后者先缓慢上升再快速上升(P0.05)。结论 MR T2mapping成像有助于评价止痛健骨方治疗模型兔骨关节炎软骨损伤的疗效,关节软骨MMP-1含量与T2值间可能为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下肢骨折病人出院后35 d内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7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402例住院期间未发生DVT的下肢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术前、术后都常规用物理方法和药物抗凝预防DVT,嘱咐病人出院后口服利伐沙班抗凝至术后35 d,记录术后35 d复查时双下肢DVT的发生情况。根据术后35 d门诊复查双下肢超声结果将病人分为DVT组和非DVT组,分析比较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骨折部位、身体质量指数、合并其他骨折、合并内科疾病、术后的实验室检查(D-二聚体)、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对上诉结果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病人出院后DVT的危险因素。结果 402例下肢骨折病人出院后发生DVT的有56例(13.9%),其中2例(0.50%)发生肺栓塞,2例均合并有小腿肌间静脉血栓,1例发生在术后3周,1例在术后4周发生致死性肺栓塞。周围型52例,单纯中央型0例,混合型4例。膝关节以近的骨折病人DVT发生率为15.5%(36/232),膝关节周围骨折病人DVT发生率为13.8%(8/58),膝关节以远骨折病人DVT发生率10.7%(12/112)。两组间年龄、合并其他骨折、术后住院时间、冠心病、术后1 d D-二聚体、出院时D-二聚体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3.207,95% CI(2.007,8.553),P=0.009]、合并其他骨折[OR=7.111,95% CI(2.297,22.011),P<0.001]、术后住院时间<7 d[OR=1.448,95% CI(1.225,1.718),P=0.020]、出院时D-二聚体偏高[OR=1.355,95% CI(0.892,12.626),P=0.027]是出院后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虽然出院前常规使用物理方法和药物抗凝预防DVT,出院后嘱咐病人口服利伐沙班35 d,但是出院时没有DVT的下肢骨折病人术后35 d仍有发生DVT的可能(13.9%),严重者还会发生肺栓塞,年龄、合并其他骨折、术后住院时间较短、出院时D-二聚体是出院后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