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26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不断提高我国乳腺癌综合治疗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癌是威胁女性健康首要疾病之一,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单一治疗方法疗效有限.随着人们对乳腺癌认识的加深,"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的理念已被广泛接受,成功有效的乳腺癌治疗应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地联合应用以上各种治疗方式的综合治疗模式.随着社会文化的进步,人们对乳腺癌病...  相似文献   
42.
从公元前400年的Hippocrates到19世纪的Halsted再到21世纪的今天,人们对乳腺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逐步深入,诊断水平不断提高,综合治疗逐步完善,在此过程中乳腺癌的治疗更加理性化和人性化。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抛砖引玉提几个问题,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43.
病理组织学检查是诊断癌前病变的最可靠标准。目前公认的癌前病变有: (1)小叶及导管不典型增生; (2) 柱状上皮不典型增生; (3) 小叶原位癌; (4) 乳头状病变;(5) 异常增生放射状瘢痕。治疗癌前病变的最有效方法是手术切除。但是必须权衡手术范围与外形美观之间的矛盾,既不要切除范围过大,造成不必要的组织缺失,也不要切除范围过小而留下复发隐患。导管原位癌是乳腺癌的早期阶段,但是,纯粹的导管原位癌不具有侵袭性,被看作癌前病变和癌的中间状态。手术切除、放疗加降低风险的内分泌治疗是导管原位癌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4.
X线引导下放置植入式输液港在乳腺癌化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化疗采用完全植入式输液港作为静脉输液通路的可行性。方法2006年2月一2009年12月,共65例需行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在术中X线引导下行输液港装置植入术。局部麻醉下行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穿刺术,术中X线引导确认导管向上腔静脉方向走行及导管尖端位置位于上腔静脉根部水平。观察围手术期和输液港植人术后的长期并发症。结果全部病例均在术中X线引导下完成输液港植入。发生气胸3例,1例需要行胸腔闭式引流。2例切口愈合不良,其中1例取出输液港后愈合,1例将输液港移位后愈合。中位随访22个月(4~35个月),应用输液港装置化疗中输液顺畅,无渗漏,未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阻塞和夹闭综合征。结论X线引导下输液港植入是乳腺癌化疗有效和安全的输液途径。主要并发症包括穿刺相关并发症如气胸,远期并发症如导管阻塞、导管相关性感染。  相似文献   
45.
不同周期的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两组不同周期的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疗效的影响及毒性反应。方法 75例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患者接受表阿霉素和紫杉醇 (epirubicinandpaclitataxel,ET)方案进行新辅助化疗 (neo adjuvantchemotherapy ,NAC)。其中有 39例完成 2个周期治疗 ,36例完成 4个周期治疗 ,对两组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NAC 2周期组的总有效率为 74 % (2 9/ 39) ,其中临床完全缓解(cCR) 1例 ,部分缓解 (PR) 2 8例 ,无变化 (NC) 10例 ;4周期组的总有效率 94 % (34/ 36 ) ,cCR 2 1例 ,PR 13例 ,NC 2例 ,其中包括病理完全缓解 (pCR) 9例 ,两组均无进展病例。 2周期组有 18例 (4 6 % )、4周期组为 2 7例 (75 % )肿大淋巴结消失。两组间毒性反应比较 ,在关节肌肉疼痛及神经毒性方面 ,4周期治疗组重于 2周期组。结论ET方案对局部进展期乳腺癌进行新辅助化疗 ,在肿瘤及淋巴结缩小 (降期 )效果方面 ,4周期组明显优于 2周期组。在毒性反应方面 ,除关节肌肉疼痛及神经毒性症状 4周期治疗组稍重于 2周期组外 ,在血液毒性及消化道反应方面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46.
<正> 关于肥大细胞在恶性肿瘤患者区域淋巴结内的数目,有过不同的报道。有些作者发现肥大细胞数目增多,而另一些作者则认为无增加或减少。本文回顾研究65例乳癌根治术的区域淋巴结,显示术后生存60个月以上者比未存活到60个月者,区域淋巴结内肥大细胞数量较多(P<0.01)。用淋巴结切片每平方毫米内肥大细胞数目来表示,大多数存活60个月以上者多于8个,而大多数未存活到60个月者少于8个。为了突出探讨肥大细胞与预后的关系,单独观察27例非特殊型乳癌伴淋巴结转移的病例,发现75%的>8个肥大细胞/mm~2的病例存活60个月以上(其中除一例于60~120个月间死亡外,余均存活120个月以上);<8者,全於60个月内死亡。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蛋白质芯片技术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敏感与耐药相关蛋白筛查中的价值.方法 提取10例TA方案(蒽环类+紫杉类)新辅助化疗患者术前空芯针穿刺标本的总蛋白;根据Miller & Payne分级将患者分为两组,将grade 4~5合并为化疗敏感组,grade 1~2合并为化疗耐药组,每组各有5例患者;应用抗体芯片与提取蛋白进行杂交,检测656种肿瘤相关蛋白表达水平;运用上述10例新辅助化疗患者的蛋白质表达结果筛选差异蛋白,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空芯针穿刺活检可以为蛋白质芯片研究提供足够量的蛋白;分析化疗敏感组与化疗耐药组患者的蛋白表达谱差异,筛选出差异蛋白61个;以此差异蛋白为基础的聚类分析可将此两组乳腺癌标本聚成两类,准确率100%.结论 以蛋白质芯片技术为基础的分子分型对于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敏感性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我们需要进一步的大样本研究验证此模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48.
乳腺癌的内分泌辅助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特点之一是病变早期可以发生隐匿性远处转移,这种微小病灶可静止潜伏数年或更长时间后复发。这是目前行“区域性根治”(手术或放疗)后主要失败原因之一。基于此点,乳腺癌治疗概念和模式逐渐改变。乳腺癌是一全身性疾病,应序贯地、合理地安排各种治疗(包括手术、化疗、内分泌治疗、免疫生物学治疗和各种支持疗法),以发挥它们的不同时效优势。辅助治疗的概念随着时间的发展意义有所变化,过去认为辅助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的术后放疗或化疗,现在则将外科减量或降期手术亦作为辅助治疗,为放疗或化疗创造条件。辅助疗法包…  相似文献   
49.
新辅助化疗和保乳手术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腺癌发病率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据北京市1993年-1997年统计资料,北京市女性乳腺癌的年发病率已达33.7/10万,但死亡率却呈下降的趋势。其原因可能是早期乳腺癌的发现率增加,另一方面是乳腺癌治疗策略的改变,包括手术、放射治疗(放疗)、化学治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及生物靶向治疗在内的系统性综合治疗使乳腺癌的预后改善。  相似文献   
50.
目的 研究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与新辅助化疗疗效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46例乳腺癌患者在接受新辅助化疗之前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情况,新辅助化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46例患者中,临床完全缓解(cCR)17例,部分缓解(PR)21例,无变化(NC)8例,其中病理完全缓解(pCR)9例,总有效率为82.6%,pCR率为19.57%。在受体双阴的22例患者中,20例有效(cCR PR),总有效率为90.9%,NC2例;pCR6例(27.3%),受体单阳或双阳的2,4例患者中,18例有效(cCR PR),总有效率为75.0%,NC6例。pCR3例(12.5%)。受体双阴组患者的pCR率及总有效率都高于受体单阳或双阳组患者,但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 受体双阴的患者可能较受体单阳或双阳的患者对化疗的敏感性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