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29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胺碘酮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无创性电生理研究(摘要)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心脏科陈锐华,李俭春,李露言,江时森,张启高,戴振林,罗杰,乐伟应用经食管调搏的无创性电生理检查法,观察胺碘酮治疗20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电生理...  相似文献   
172.
用眼底视网膜荧光血管造影法测定了80例不同时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视网膜动脉显影时间(ADT)。视网膜静脉充盈时间(VFT)、视网膜毛细血管交换时间(CET)和视网膜黄斑部拱环内微血管密度(MD)。结果显示,随着高血压分期级别的增加,ADT、VFT、CET亦增加,并与平均动脉压呈显著正相关;但MD则减少,与平均动脉压呈显著负相关。这表明对视网膜血管造影作定量分析,可作为判断高血压病不同时期靶器官损害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3.
目的心脏起搏器广泛运用于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但不同起搏模式对心功能的影响不同。文中旨在回顾性分析不同起搏模式对左心重构以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比较AAI、VVI、DDD 3种起搏模式前后患者的心电图、心脏超声、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以及相关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AAI组患者植入前后的左心房收缩末期直径(left atrial end-systolic dimension,LAESD)、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发生的心血管事件较少;而VVI、DDD组患者植入后LAESD、LVEDD大于植入前水平,且相关心血管事件也较多,但这2组之间未见有统计学差异。按起搏适应证分类,传导阻滞组的LAESD、LVEDD变化及相关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高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SSS)及心房纤颤(简称房颤)伴长间歇组;在VVI组起搏的患者,术前发生房颤与未发生房颤的患者长期随访比较未发现LAESD、LVEDD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AI起搏模式在对患者左心重构以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面优于VVI、DDD。VVI、DDD起搏模式对患者左心重构以及相关的心血管事件的不良影响主要与心室起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