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29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31.
目的分析显性预激患者射频消融术后的房室结前传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成功射频消融的单支房室旁道127例,其中显性预激46例,隐匿性预激81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消融后、显性预激组的消融后与随访时、左侧与右侧旁道的心电图各参数的变化。结果显性预激组患者消融术后的PR间期长于隐匿性预激组,显性预激组患者在随访时的PR间期短于消融术后,左侧旁道患者的PR间期短于右侧,但各组心率(HR)、QRS波时限、QTc间期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显性预激患者,消融后PR间期较长,左右侧旁道延长程度不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PR间期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32.
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安全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该研究旨在探讨94例患者经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引起术中24例及术后5例房室传导阻滞(AVB)的原因。方法:作者对94例AVNRT患者进行RFCA术,采用时间、能量、功率递增法,比较在解剖消融部位上、中、下区及腔内消融靶点图心房/心室(A/V)波比值、H值与AVB的关系。结果:在解剖消融部位,随着消融部位的抬高,其发生AVB的危险性增加。从腔内消融靶点图上看:①随着A/V波比值或H值增大,其发生AVB危险性亦随之增大。②若A/V波比值及H值两者同时增大,则危险性最大。结论:RFCA治疗AVNRT患者,当采用中、下位法标记选择腔内靶点,图A波为多峰、A/V波为0.1~0.25、无H波或H波≤(0.02±0.03)mV时,进行RFCA是非常重要的,它可大大减少AVB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3.
本文分析比较了四种不同的电脉冲刺激方法,对紧急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结果表明,超短阵猝发刺激转复率最高(95.5%),患者所接受的单个电脉冲刺激数量最少.同时对各种方法的治疗机理及利弊,结合文献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4.
目的探讨青年男性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危险因素、冠脉造影特点、临床特点及院内转归。方法对年龄≤44岁的青年男性AMI患者(61例,青年组)与同期同病同性别年龄≥65岁、<75岁(老年组)的AMI患者(61例)就其危险因素、冠脉造影、临床特点及院内转归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冠心病危险因素青年组高血压、糖尿病明显少于中年组;吸烟青年组高于老年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阳性家族史两组无明显差别;冠脉造影青年组单支病变多,累及回旋支(LCX)多,右冠状动脉(RCA)少;老年组双支及双支以上病变多,多累及LCX,RCA。与老年组相比,青年组住院天数、心肌酶、机械并发症及死亡构成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年轻心梗患者大量吸烟者多,单支病变多,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者少,但年轻心梗患者院内转归与老年组相似。  相似文献   
135.
目的:探讨单纯性壁冠状动脉(TA)及其合并非严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狭窄<70%)患者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TA患者临床资料,剔除合并严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并根据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单纯性TA组(n=29)与TA合并非严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组(TA AS组,n=21),统计分析两组心电图、临床表现和造影结果。结果:TA组患者中胸导联ST-T改变多见,TA AS组肢体导联ST-T改变及严重临床事件多见。TA组中NobelⅡ级以上患者严重临床事件更为多见,而TA AS组患者则无明显差异。严重临床事件多见于两组近中段TA患者,在TA组只发生于近中段TA患者,而在TA AS组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多发生于近中段TA患者,稳定型心绞痛则随相应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不同而异。结论:单纯性TA患者临床表现与TA部位及Nobel级别有关,而合并非严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时,严重临床事件发生增多。  相似文献   
136.
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多条径路定位及射频消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多条径路定位及射频消融。 方法:经电生理检查,9例患者均在窦性心律、心房、心室程序刺激及诱发心动过速下标测,观察在冠状窦(CS)、高右房(HRA)、希氏束导联存在不同的心室或心房激动顺序。 结果:9 例患者共检出18 条径路,其中左游离壁8 条,左后间隔5 条,右前间隔1 条,房室结双径路(AVNDP)4条。在4条双径路中,只有1 条参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 结论:成功射频消融多条径路的关键,在于对每一患者进行详细的电生理检查及标测,对患者全部临床资料及窦性心律、心律失常发作时12导联心电图的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37.
目的:为探讨激素电极低能量起搏的可靠性。 方法:对10 例心室按需起搏(VVI)患者,在起搏后不同时间进行起搏阈值测定,并于术后3 个月,将起搏器输出电压程控为2.4 V,定期观察起搏情况。 结果:起搏后1 个月阈值达稳定状态(0.98±0.13) V。随访期间在2.4 V输出电压条件下,均为有效起搏。 结论:激素电极低能量起搏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38.
目的与方法:分析所植入的485 例埋藏式心脏起搏器资料,归纳需安置起搏器的心律失常类型或原因、所植入的起搏器类型及起搏器安置术中及术后常见问题与并发症。 结果与结论:①缓慢型心律失常包括病窦综合征(60.2% )与房室传导阻滞(33.8% )为安置起搏器的主要原因。②所植入起搏器以VVI型为主,占90.7% ,生理性起搏少,占9.1% ,尚需加强,另有ICD1 台。③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39.
目的:研究经皮球囊成形术(PTA)和血管内支架治疗布加综合征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方法:对16 例布加综合征患者进行了PTA及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 结果: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下腔静脉压力阶差显著降低,(14.6±3.1)m m Hg vs (1.9±0.5)m m Hg(P< 0.001),右房压力明显升高(4.8±1.6) m m Hg vs (10.7±2.1)m m Hg(P< 0.0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1~42个月(平均10 个月),除3 例发生不同程度再狭窄外,临床症状均有改善,各项指标仍显著好于术前,近期及中远期疗效满意。 结论:只要掌握好适应证,PTA和血管内支架,加上抗凝药物治疗布加综合征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死亡率低、安全有效等特点,可望成为外科手术的替代疗法。  相似文献   
140.
目的:比较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经食管和心内电生理检查的差异,以确定经食管电生理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将142例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患者的术前食管电生理与术中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体表心电图V1导联P波-经食管心电图P波(PVI-PE)〉25ms、心电图R波(R)-PE〉70ms为正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PVI-PE≈0、R-PE〉70ms为右间隔旁路;PVI-PE〉25ms、R-PE〉150ms,且R-PE〉PE-R为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RT);PVI-PE〈25ms、R-PE〈70ms为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结论:经食管电生理的PVI-PE和R-PE对PSVT的类型及旁路定位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