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29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中国人与澳大利亚人右冠状动脉(RCA)病变规律的异同。方法:中国南京连续性入选3021例患者(男性占68.4%),澳大利亚悉尼同步入选3230例患者(男性占67.5%),分别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记录冠状动脉优势型、病变部位和狭窄程度。结果:①中国人的右冠状动脉优势型比例明显高于澳大利亚人(P〈0.01)。②澳大利亚人RCA病变所致冠心病患者Gensini积分明显高于40岁以后同年龄段中国人(P〈0.01)。病变率在50岁以后明显高于同年龄段中国人。③澳大利亚人除RCA中段,RCA各段及主要分支病变率均高于中国人(P〈0.01),澳大利亚人后降支(PDA)、左心室后支(PLY)病变狭窄程度明显高于中国人(P〈0.01)。结论:澳大利亚冠心病患者RCA病变重于中国人。  相似文献   
102.
高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入院血糖水平对无糖尿病病史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择737例无糖尿病病史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其入院后血糖水平分为3组,第1组为357例血糖水平<6.1mmol/L者;第2组为228例血糖水平在6.1~7.8mmol/L者;第3组为152例血糖水平>7.8mmol/L者.对3组患者的一般临床情况、梗死部位、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进行比较. 结果:第2、3组女性患者所占比例较高,平均年龄相对较高、梗死前心绞痛症状较少、心率较快、血压较低.组间梗死部位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组患者住院期间在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方面显著高于第1组患者(P<0.05);第3组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较第1、2组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无糖尿病病史AMI患者中,血糖水平较高者的住院期间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显著增加,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比较分析68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与9例顽固性AVNRT的心电生理特性及临床特点,探讨治疗顽固性AVNRT安全、有效的消融策略。方法:对AVNRT患者,常规取下位法消融,若无效,可逐渐将大头消融电极上移,选择在希氏(H is)束与冠状静脉窦口(CSO)中点或稍上方,甚至带小H波放电,消融中在X线下严密观察大头电极是否移动,以防误蚀H is束;对房室结双径路(AVNDP)合并房室旁路(AVAP)者。我们均先消融AVAP后再消融AVNDP。结果:普通组68例为单一慢-快型AVNRT,顽固组9例AVNRT中,2例分别合并隐匿性左后间隔AVAP和右侧隐匿性AVAP,1例房室结三径路。结论:对顽固性AVNRT的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应特别强调将X线解剖部位与腔内局部心内膜电图结合起来判断,选择安全有效的靶点图应为小心房(A)波大心室(V)波,A波碎裂,且A波宽度≥68m s,A/V比为0.1~0.25,无H波或H波≤(0.02±0.03)mV。若采用下位法、中位法消融无效,可采用在Koch三角基底部线性消融方法,以避免在上位法消融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4.
二尖瓣狭窄与心房纤颤:血流动力学与超声心动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二尖瓣狭窄患者肺循环血流动力学、病程与心房纤颤之间的关系,利用心导管技术结合超声心动图测量80例二尖瓣狭窄患者平均肺动脉压、左房压、右房压、跨瓣压、左右心室收缩压和舒张压、左室内径、左房内径、瓣口面积。结果表明:持续性房颤患者左房内径大于窦性心律患者(P<0.0001),也大于阵发性房颤患者(P<0.05),持续性房颤患者左右室舒张压和病程也明显大于窦性心律者。皮尔逊相关系数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进一步证明,房颤与左房内径大小及病程长短有关。本文对心房纤颤发生机理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评价不同原因的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应用连续性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的疗效.方法 31例为无尿或少尿的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NYHA分级Ⅳ)患者,均给予床旁CVVH治疗,1次/d,每次6~10 h,治疗前、后测定肾功能(BUN、Cr)、电解质(K+、Na+、Cl-)、肝功能(AST)、左心室射血分 数(LVEF)、平均动脉压(MBP)、心率.每天记录进出量.结果 24例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其中9例肾功能 完全恢复正常,生存率达77.42%(24/31).1例因故终止治疗,6例1周内死亡.结论 对于无尿或少尿的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在药物治疗同时行连续性静脉血液滤过的综合治疗,可取得明显疗效,降低病死率,是治疗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106.
对中澳两国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人群冠脉病变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中国和澳大利亚冠心病(CHD)合并2型糖尿病(DM)患者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对比两国患者临床特征和病变血管支数、狭窄程度,计算Gensini积分.结果:澳大利亚组患病年龄小(P<0.01),DM、高脂血症发病率明显高于中国组(23.1%vs 18.0%,76.9%vs 11.4%,P<0.01),且总Gensini积分高,病变位于左冠状动脉主干的血管支数多(均P<0.01);中国组的高血压发病率显著高于澳大利亚组(78.8%vs 54.5%,P<0.01),且病变位于左前降支的血管支数多(P<0.05);中澳两组患者冠脉病变支数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中国人群高血压发病率高,澳大利亚人群CHD发病年龄小,高脂血症、DM发病率高,且冠脉血管病变较中国组严重.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心外膜脂肪体积(EATV)对血压昼夜模式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高血压非急症患者80例,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按照血压昼夜模式分为杓型血压组(正常血压模式组,n=36)、非杓型血压组(n=24)和反杓型血压组(n=20),后两组亦合称异常血压模式组。所有患者均常规检测血压、血脂和血糖水平,并接受心脏双源CT测定EATV,对EATV和高血压模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三组患者血脂、血糖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杓型血压组、非杓型血压组和反杓型血压组患者夜间血压以及24小时平均血压呈增高趋势,日间血压则无统计学差异;杓型血压组、非杓型血压组和反杓型血压组EATV逐渐增加,分别为(91.3±29.4)cm3、(116.2±31.06)cm3和(124.8±28.5)cm3,且杓型血压组与后两组异常血压模式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EATV与异常血压模式相关系数为0.50(P<0.001),校正腰围和体质量指数后偏相关系数为0.469(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EATV每增加30 cm3,异常血压模式发生率增加4.99(P<0.001)倍,校正年龄、身体质量指数和腰围后为4.14(P<0.001)倍。ROC曲线表明,以EATV 95.17 cm3为阈值时异常血压模式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5.0%和72.7%。结论EATV增加与异常血压模式相关,对于昼夜血压节律异常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8.
血液流变学异常与心律失常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血液流变学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进行血液流变学测定,对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相匹配。每组各30例,血液流变学正常为对照组(A组),异常(增高)患为研究组(B),检查常规12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结果 B组异位心搏数,室上早,室性早搏(PVS),ST-T缺血性改变均较对照组增高(P<0.05-0.01),并且部分指标与心律失常呈显正相关(P<0.05-0.01)。结论 血液流变学异常参与心律失常的发生和发展。机理可能与血流滞缓,动脉硬化,心肌缺血缺氧,代谢紊乱,微循环灌注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109.
中国人不同性别冠状动脉钙化检出率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电子束CT检测中国人男女不同性别的冠状动脉钙化的检出率。 959例患者用C 150EBCT扫描冠状动脉 ,分析冠状动脉钙化与性别、年龄的关系。男女随年龄增加 ,其钙化检出率均增加 ;无症状女性在4 0~ 4 9岁组 ,50~ 59岁组冠脉钙化发生率显著增加 ;无症状男性随年龄增加其冠脉钙化检出和积分成比例增加。中国人男女性别间冠状动脉钙化发生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