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62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微创伞髋关节置换术前外侧肌间隙人路改良,手术安伞区和评价手术对软组织的损伤.方法;解剖20具成年尸体标本(40髋),测量臀中肌前缘在髂嵴处起点距髂前上棘的距离;记录臀上神经的走行及与周围解剖标志的距离;进行统计学分析,提出改良方案.对3具新鲜灌注尸体的一侧模拟改良微创伞髋置换术,观察切口周围软组织的损伤情况.结果臀中肌前缘距髂前上棘距离(6.1±0.4)cm(5.5~6.8 cm);经大转子外侧最凸点分别作与髂后上棘连线、髂嵴垂直连线、臀中肌前缘与髂嵴的交点和与髂前上棘连线方向上,臀上神经下支距大转子外侧最凸点的距离分别为(10.0±0.8)cm(7.7~11.6cm)、(9.1±0.8)cm(7.2~10.3 cm)、(7.4±0.6)cm(6.0~8.8 cm)和(8.8±0.7)cm(6.7~9.6 cm);3例髋模拟改良前外侧肌间隙入路全髋置换术后,解剖发现损伤集中于臀中肌前缘的肌腹处,以挫裂伤为主,同时观察第1例模拟手术后有臀上神经终支断裂.结论(1)前外侧肌间隙人路手术皮肤切口方向可选择从大转子最凸点指向髂前上棘沿髂嵴方向后方6.0cm,切口近端长度和操作控制在距大转子最凸点6.0cm的"安伞区"以内;(2)前外侧肌间隙入路做到了肌肉间隙操作,充分的手术操作培训,可避免术中埘软组织和神经的损伤.  相似文献   
62.
Femoral fractures in the presence of other intramedullary implants are uncommon. These fractures are difficult to manage and the presence of other intramedullary implants creates a complex problem. The rate of these fractures has increased due to an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patients having 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 and the use of various new techniques for femoral fractures.1-5 Literature on the treatment of femoral fractures with other intramedullary implants is rare.2,3 From 1995 to 1998, we reduced these fractures openly and fixed them with a shape memory alloy sawtooth-arm embracing fixator (EF), and the outcomes were satisfactory.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DH)全髋关节置换术(THR)中肢体长度平衡的调整原则及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2年6月行THR治疗的39例(41髋)CroweⅣ型D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双髋脱位情况对其进行分型,按分型设计并实施手术,分析随访结果。结果根据双髋脱位情况分为4个亚型,其中Ⅰ型2例、Ⅱ型18例、ⅢA型6例、IIIB型9例、Ⅳ型4例。术前患者两下肢长度平均差异为5.1cm,术后为~1.4cm。患者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2.4个月。最终随访的平均SF-12健康评分为16分(区间为13~22分)。结论根据不同分型对CroweⅣ型DDH患者设计个体化重建手术方案,按设计方案可有效调整下肢长度差异。  相似文献   
64.
目的:观察应用假膜成纤维细胞在裸鼠颅骨上构建人工关节周围骨溶解体内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6-05/2007-04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和动物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取8周龄裸鼠15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膜成纤维细胞组、关节囊成纤维细胞组、假手术组,5只/组。假膜、关节囊组织分别从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翻修术及初次人工关节置换术中取得,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②实验方法:在全髋翻修术中取出假体周围的假膜以及初次全髋置换时的关节囊组织,各自分离出成纤维细胞,于每毫升细胞悬液中加入50μg骨水泥颗粒,刺激24h后加入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假膜成纤维细胞组、关节囊成纤维细胞组建立骨溶解模型,麻醉后切开头皮暴露颅中缝,分别注入经骨水泥颗粒刺激的对应细胞悬液100μL。假手术组仅注入等量含有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细胞培养基。③实验评估:各组裸鼠14d后处死,完整取出颅盖骨,应用乙二胺四乙酸脱钙1个月,制作切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颅中缝的骨溶解情况。同时应用IPP图像软件定量分析骨溶解区域的面积,以判断骨吸收情况。结果:15只裸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假膜成纤维细胞的表型特点:假膜来源的细胞贴壁生长一段时间后,表现为形态各异的单个核细胞,三四次传代后几乎所有的细胞均呈纺锤状,脯氨酰-4-羟化酶染色呈阳性。②裸鼠颅盖骨的骨溶解情况:与关节囊成纤维细胞组和假手术组相比,假膜成纤维细胞组表现出明显的骨吸收,其骨溶解面积明显升高(P<0.05)。结论:从假膜中分离成纤维细胞可操作性强,假膜成纤维细胞植入裸鼠后能够成功诱导骨溶解形成,可作为分析人工关节周围骨溶解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5.
计算机导航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下肢旋转对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比分析计算机导航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与标准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对假体旋转对线、术后下肢力线、假体位置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对照组采用标准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导航组采用计算机导航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CT测量两组患者术后股骨假体旋转角、胫骨假体旋转角、假体的联合旋转角及假体之间的相对旋转角;X线片上测量两组下肢冠状面力线,假体在冠状位、矢状位的位置.记录术后6周、6个月的膝关节活动范围、KSS评分、Oxford评分及髌股关节评分.结果 对照组和导航组术后股骨假体平均旋转角分别为1.51°±3.55°和-0.63°±3.04°,假体联合旋转角为2.85°±4.07°和0.28°±3.43°,假体之间的相对旋转角为1.44°±4.55°和-0.43°±2.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胫骨假体旋转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X线片测量结果显示,导航组下肢冠状面力线、股骨假体冠状面位置优于对照组.功能评分显示,术后6周导航组优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导航可以避免假体旋转不良,改善下肢旋转对线及冠状面力线,有助于术后早期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6.
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早期在X线片上表现为假体周围骨溶解,组织学研究发现骨水泥与骨组织界面之间或假体与骨组织之间始终存在纤维组织样假膜,假膜中有大量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近年研究提示人工关节磨损颗粒激活巨噬细胞是导致假体周围骨溶解的起始因素,但成纤维细胞在促进假体周围骨溶解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该文主要从人工关节周围组织中成纤维细胞促破骨细胞分化作用、成纤维细胞活化过程、细胞内信号传导等方面,就成纤维细胞在骨溶解发生中的生物学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7.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中期随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深静脉血栓(DVT)发生情况的中期随访结果。方法2003年7月~2004年3月对59例患者(68膝)行TKA,其中获得随访者55例(63膝)。术后1、2周使用临床症状观察、多普勒超声检查和深静脉造影评定DVT。每6个月门诊随访一次,主要进行DVT临床症状和手术侧下肢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症状严重者行深静脉造影,并对其结果加以总结。结果术后1周,静脉造影确诊为DVT者34例(61.8%)41膝;术后2周,12例血栓消失,2例血栓向近端扩散。所有患者获平均36.6个月(32~40个月)随访,术后6、12、18、24、30个月时DVT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无论围手术期是否存在DVT,中期DVT的发生率并无差异。  相似文献   
68.
张先龙  谢扬 《中华创伤杂志》2004,20(10):629-629
贵刊在第 7期发表“可吸收线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一文 ,本人对此有不同看法。该文临床意义似乎不大。单纯张力带的髌骨固定方法本身已淘汰 ,而改用克氏针垂直固定骨块 ,再用钢丝张力带固定。如果作者所指的是单纯使用可吸收线作张力带固定而未使用克氏针 ,则这种固定方法强度肯定不够。如果使用克氏针固定 ,则仍需取内固定。而单取2枚克氏针的切口和取克氏针加钢丝的切口没有太大差别。对于克氏针退针可能刺激皮肤 ,无论采用钢丝或可吸收线都可能发生。从作者本身的研究看 ,可吸收线弹性比钢丝大 ,对克氏针的固…  相似文献   
69.
七叶皂苷钠治疗肘关节损伤所致肢体肿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肘关节损伤在骨科较常见,治疗不当可致肘关节慢性疼痛和永久性功能丧失。晚期挽救手术,包括肘关节融合术和人工关节置换术,其疗效都不令人满意。七叶皂苷钠是由中药娑罗子的干燥成熟果实中提取的三萜皂苷的钠盐,具有抗炎、抗渗、消肿方面的作用,因而,可以用于治疗骨科创伤或手术引起的肢体肿胀。我科自2000年8月~2007年8月用七叶皂苷钠治疗肘关节损伤所致肢体肿胀43例,现作如下报道。  相似文献   
70.
前交叉韧带重建翻修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交叉韧带(ACL)重建翻修术适用于首次重建术后膝关节不稳定复发的病人。除了生物性因素、创伤、次要稳定装置的松弛之外,ACL重建术失败的最常见原因为技术性失误,包括骨隧道定向失误、髁间窝成形不充分、移植韧带张力不当、移植骨块固定不牢和移植韧带来源不足。所以,术前应有周密的方案,选择适宜的移植韧带,确定隧道的位向。术后的康复训练与首次ACL重建术后不同,需要更保守的方法,且因人而异。翻修术仅是一种补救办法,主要是恢复日常生活而不是竞技性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