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0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1老龄资源现状分析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年龄分段:44岁以下为青年人,45~59岁为中年人,60~74岁为年轻老年人,75~89岁为老年人,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2007年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已达1.44亿,占总人口的11%,并将以年均3%速度增加,预计在2020年将达到2.48亿。如此庞大的人口数量和他们所掌握、拥有的技术专长、科学文化知识、社会实践经验等,我们有理由称之为一种资源,即老龄资源。由于老年人已超过了法定劳动年龄,  相似文献   
322.
目的 探讨稳定型心绞痛证候要素,为该病的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 设计前瞻性观察方案,选取经冠脉造影证实的251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观察其中医症状特点,通过因子分析提取证候要素并对其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因子分析结果得出6个公因子(证候要素),其分布情况为血瘀占37.8%,气虚占33.1%,痰浊占16.7%,阴虚占12.4%.结论 稳定型心绞痛主要证候要素是血瘀、气虚;次要证候要素为痰浊、阴虚;病位在心,主要涉及肾、脾两脏.  相似文献   
323.
总结了元代王好古所著<阴证略例>的毒论学术思想.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剖析,认为<阴证略例堪称毒论思想大家,列专篇论述了阴毒与阳毒,详细记载了阴毒与阳毒的临床表现.并提出了相应的药物方剂.为深化对毒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24.
目的:观察高糖环境下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在内毒形成中的作用。方法:以培养HBMEC作为靶细胞,在内皮细胞培养基中加入无水葡萄糖制备细胞损伤模型。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法)检测高糖环境下细胞的活性;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检测黏附分子ICAM-1、VCAM-1的蛋白表达。结果:高糖作用24、48、72h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活性显著降低,ICAM-1、VCAM-1的蛋白表达水平也均明显升高(P<0.01),并呈剂量、时间依赖性。结论:高糖对HBMEC有显著的损伤作用,黏附分子表达升高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早期可能起主要作用,其动态变化和毒性效应体现了内毒形成及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325.
本文通过阐述通补理论,结合脑梗死的相关发病机理,论述基于通补理论从“不通则梗、不荣则梗”辨治脑梗死,明析在脑梗死的不同病程阶段,应当根据疾病自身特点,综合分期论治,灵活运用通补之法,发挥通补联动之力,寓通于补,寓补于通,以通促补,以补促通,使不通得通,不荣得荣,以达通解血栓栓塞、补养血流灌注之目的,从而梗阻得通,气血得畅,脑窍得以濡养,功能得以康复,以发挥中医药治疗脑梗死的优势作用。  相似文献   
326.
总结张允岭教授从“脾肾并重”论治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的临证经验。认为ALS发病特点为“痿痉并病”,脾肾亏虚、邪气内伏为其根本病机,主张从脾肾双补论治本病,脾旺肾强则伏邪自平。常用黄芪、白术配合太子参、炒薏苡仁、豆蔻、砂仁等补中益气,升清降浊以健脾;肉苁蓉、菟丝子配合山药、山萸肉、熟地黄等扶火滋水以益肾。将健脾补肾作为核心治则贯穿治疗全程,在治病求本的同时,达到平息内风、安定伏邪的目的。  相似文献   
327.
目的:观察并比较两种急性脑梗死瘀毒互结证并发脑心综合征病证结合大鼠模型心电图指标、心肌形态及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蛋白表达的变化情况,为急性脑梗死引发心脏病变的可能发生机制及临床脑心综合征的诊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包括正常组、角叉菜胶联合干酵母菌瘀毒互结证组(CA/Y),多发性脑梗死组(ME),大脑中动脉阻塞组(MCAO),多发性脑梗死瘀毒互结证组(CA/Y+ME)及大脑中动脉阻塞瘀毒互结证组(CA/Y+MCAO)。CA/Y组、CA/Y+ME组及CA/Y+MCAO组于造模首日经腹腔注射角叉菜胶10 mg·kg-1、第2天背部皮下注射干酵母悬液2 mg·kg-1,ME组及CA/Y+ME组于第2天采用微球栓塞法建立多发性脑梗死模型,MCAO组及CA/Y+MCAO组于第2天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脑梗死模型术后24 h,观察并分析各组大鼠心电图异常率及相关心电图指标,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观察并分析各组大鼠脑缺血面积百分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心...  相似文献   
328.
目的:基于历代本草文献,探讨头痛的辨治思路,以指导临床辨治用药。方法:检索《中华医典》数据库中本草类的全部文献数据,涉及历代本草著作76部,涵盖汉至明清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本草著作,收集整理其中治疗头痛的相关本草信息,依照《中药学》(第十一版)及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筛选纳入的本草进行性味归经统计分析,以头痛辨治病机要素进行分类统计,提取各类本草的辨治论述内容。结果:在76部历代本草专著中,筛选出114味治疗头痛的本草。在治疗头痛本草性味归经上,药性以寒性、温性为主,药味以辛味、苦味为主,归经以肺经、肝经为主。在辨治头痛病机要素本草分类中,可划分为风袭、火扰、浊阻、郁滞、寒凝、正虚六类病机要素。结论:头痛辨治用药以祛风散邪药、清热泻火药、祛痰化湿药、理气活血药、温阳散寒药、补虚扶正药为主,且相互联合运用;祛风散邪,调理气血,补虚泻实为头痛辨治主要特点,符合不通则痛,不荣则痛的生理功能紊乱状态。  相似文献   
329.
目的 应用证据图方法,系统检索与梳理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随机对照试验,以了解研究现状,为临床及科研提供借鉴与指导。方法 检索8大中英文数据库,时限从建库至2020年9月。纳入文献需为醒脑静注射液单用或者联合西医常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文字描述结合图表展示研究现状。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93篇,主要从9方面分析:研究方法学质量、中医辨证分型、干预措施对比方式及醒脑静用法用量、醒脑静干预时机、治疗时长及随访情况、醒脑静注射液临床评价等。结论 纳入文献总体质量较低,未来研究需做好随机序列生成,分配隐藏及盲法以提高研究质量;药物使用存在超说明书用药情况,建议规范使用,用于脑出血伴有昏迷或神志障碍者;结局指标测量上多为短期随访的替代指标,建议将死亡事件发生或mRS作为主要结局指标并注意长期随访,同时需建立中医特色疗效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330.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国家专利数据库中治疗抑郁症的中药复方配伍规律进行研究,为抑郁症的临床治疗及新药研发提供思路。方法 检索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公布公告网站建库至2022年7月1日治疗抑郁症的中药复方专利数据,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中数据挖掘板块对纳入的中药复方进行药物应用频次分析,在其基础上对药物性味归经、功效进行分析,通过关联分析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高频药物组合,通过聚类分析分析中药复方辨治抑郁症的用药分类,通过复杂网络分析筛选中药复方治疗抑郁症的核心组方。结果 共纳入符合标准的中药复方325首,涉及452味中药,药物总频次3532次。药物使用频次居前十位分别是郁金(122次)、柴胡(122次)、白芍(109次)、酸枣仁(95次)、茯苓(94次)、当归(94次)、远志(84次)、白术(72次)、石菖蒲(71次)、丹参(61次)。药物性味归经上,药性以温性(998次)、平性(944次)、微寒(596次)、寒性(497次)为主,药味以甘味(1648次)、辛味(1392次)、苦味(1337次)为主,归经以肝经(1695次)、心经(1521次)、脾经(1326次)、肺经(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