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4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66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59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21篇
内科学   55篇
皮肤病学   34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367篇
预防医学   139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57篇
  1篇
中国医学   277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例1,女,23岁,主因乏力纳差7天加重伴尿色发黄5天,产后阴道出血2小时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小时顺利分娩一男婴后,阴道出血不止.  相似文献   
922.
目的 研究傣百解醇提物不同极性萃取物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和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率,及对大肠杆菌(EC.)和绿脓假单胞菌(Pa.)的抑菌活性.方法 采用95%乙醇回流提取傣百解根,减压浓缩以水分散,依次用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到乙酸乙酯部位(DBJ-1)、正丁醇部位(DBJ-2)和...  相似文献   
923.
目的:研究傣百解药用部位根和非药用部位地上部分乙醇提取物不同极性萃取物体外抗肺癌细胞的活性,筛选出傣百解的抗肿瘤活性部位,分析地上部位作为替代药材的可行性.方法:将傣百解地上部位和根干燥粉碎,用95%乙醇回流提取,减压浓缩得到醇提取物;以水分散后,依次用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得到乙酸乙酯部位(A1和B1)、正丁醇部位(...  相似文献   
924.
重用赤芍治疗重症胆汁淤积型肝炎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赤芍对重症胆汁淤积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确诊为本病的60例住院患者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重用赤芍60~100g进行治疗,4周为1疗程,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显效20例,有效3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6.7%.结论:重用赤芍治疗重症胆汁淤积型肝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25.
结核抗体滴度与痰结核菌培养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结核抗体在结核病患者中的诊断,疗效观察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对182例血清中结核抗体阳性患者与结核菌痰培养后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抗体滴度在400~700u/ml,700900u/ml,900u/ml以上的病例痰结核菌培养阳性率分别是71.95%,85.25%,97.44%。结论结核病人结核抗体的滴度高低与痰结核菌培养阳性率高低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26.
目的比较3种检测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方法[被动凝集法、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及荧光定量PCR]的差异,探讨不同方法在不同年龄段及不同病程肺炎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接受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的MP肺炎患儿213例。采用被动凝集法、多重PCR及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血清MP抗体、痰液MP DNA及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MP DNA。以荧光定量PCR在BALF中检出MP DNA为病原学判断标准,比较3种方法的一致性。将所有患儿按年龄分为1岁组(8例)、1~3岁组(29例)、4~6岁组(97例)、6岁组(79例),按病程分为≤7 d组和7 d组。比较各组3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结果 213例MP肺炎患儿中,被动凝集法、多重PCR及荧光定量PCR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8.12%、76.06%和89.20%。以荧光定量PCR在BALF中检出MPDNA为病原学判断标准,多重PCR与荧光定量PCR的Kappa值为0.301,优于被动凝集法与荧光定量PCR的Kappa值(0.043)。按年龄分组,3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均与年龄有关(P0.05)。病程7 d组荧光定量PCR阳性率高于≤7 d组(P=0.003),而被动凝集法和多重PCR的阳性检出率2个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使用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的MP肺炎患儿中,荧光定量PCR与多重PCR的一致性优于被动凝集法,荧光定量PCR的阳性检出率与患儿病程相关。  相似文献   
927.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一类具有与植物激素相似生理活性的人工合成农药,被广泛应用于粮食、蔬菜、水果、花卉等作物中,已成为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生产的重要技术保障。近年来,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中药材生产中也广泛应用,对于调控中药材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中药材不同于一般的作物,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不仅要考虑对中药材产量的影响,还应特别注意对中药材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影响。该文综述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中药材中的应用情况、对中药材质量和安全性的影响、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残留限量标准和检测技术等,以期为今后科学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保障中药用药安全提供科学依据。目前中药材生产中盲目使用滥用壮根灵、膨大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现象普遍,已导致一些中药材的质量显著下降,同时造成对中药材和栽培环境的双重残留危害,给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安全隐患。今后应加强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中药材中的登记管理、使用规范和限量标准制定,规范管理以肥代药规避农药登记等乱象,为中药材质量及安全性监测提供依据。同时,鼓励中药材生产中有针对性地减施或不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特别是对多有效成分的药材。提倡中药材进行有机种植或生态种植。  相似文献   
928.
929.
目的探讨川椒方治疗变态反应性结膜炎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川椒方低、中、高剂量含药血清组和空白血清组,每组5只。川椒方低、中、高含药血清组分别以含川椒方生药0.334、0.668、1.336 g/ml的水煎剂20 ml/kg灌胃,空白血清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灌胃,每日2次,连续给药3日,制备SD大鼠含药血清。筛选不同浓度含药血清对大鼠嗜碱性白血病细胞(RBL-2H3)的最佳作用浓度,并筛选含药血清最佳作用时间。实验再分为模型组、川椒方治疗高、中、低剂量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PP2)治疗组、对照组。川椒方高、中、低剂量含药血清组按筛选所得浓度和作用时间每孔分别给予含药血清40μl;PP2治疗组于加抗原前30 min给予终浓度为1μM的PP2 40μl;对照组于加抗原前2 h给予10%空白血清40μl,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结果川椒方浓度为10%时细胞活力较好,故本实验选择了10%浓度血清作为实验浓度。川椒方高、中剂量组含药血清作用120 min时,释放量最少(P0.01),故选用120 min作为作用时间。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对照组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升高明显(P0.01);川椒方各剂量组及PP2治疗组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下降(P0.01)。结论川椒方治疗变态反应性结膜炎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有关。  相似文献   
930.
目的 评价经不同途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治疗小鼠肝硬化的效果差异.方法 46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5只和肝硬化模型组41只.用CC14橄榄油皮下注射构建小鼠肝硬化模型,选取肝硬化小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尾静脉移植组、脾内移植组,每组各12只.以全骨髓贴壁法获得第3代BMSC,通过流式细胞分析术行细胞表面鉴定,选取尾静脉及脾脏注射至肝硬化小鼠体内.移植后4周分别取血检测肝功能,取肝组织切片进行HE、Masson染色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免疫组化检查,检测小鼠肝细胞组织损伤和纤维化情况.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造模8周后,模型组小鼠毛发变稀,色泽暗黄,摄食减少,活动减少,体质量下降.细胞移植后,脾内移植和尾静脉移植组小鼠AIb较对照组明显升高[(29.05±3.41) g/L vs (21.03±2.18) g/L,(29.46±3.25) g/Lvs (21.03±2.18) g/L],ALT、AST明显降低[(170.67±32.72)U/L vs(254.58±47.93)U/L,(166.58±28.24) U/L vs (254.58±41.93) U/L;(202.17±31.58) U/L vs (293.08±35.23) U/L,(186.50±33.13)U/L vs(293.08±35.23) 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两移植途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组织病理改变显著,两移植组小鼠肝硬化程度减轻,胶原纤维及坏死面积减少,组织结构好,与对照组比较,肝脏胶原面积比值显著降低[(14.36±2.21)% vs (26.38 s0.82)%,(10.88±1.27)%vs(26.38±0.82)%](P值均<0.01).免疫组化染色提示两移植组的αSMA阳性表达细胞数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14.40±1.69)% vs (25.6±0.73)%,(9.97±1.46)% vs(25.60±0.73)%](P值均<0.01).结论 经两种途径移植BMSC对肝硬化小鼠肝功能、病理组织学等方面均有改善,二者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