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8905篇 |
免费 | 7056篇 |
国内免费 | 474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824篇 |
儿科学 | 1437篇 |
妇产科学 | 930篇 |
基础医学 | 5967篇 |
口腔科学 | 1567篇 |
临床医学 | 18131篇 |
内科学 | 10451篇 |
皮肤病学 | 1512篇 |
神经病学 | 2510篇 |
特种医学 | 5372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62篇 |
外科学 | 10158篇 |
综合类 | 39428篇 |
预防医学 | 14562篇 |
眼科学 | 1577篇 |
药学 | 15407篇 |
195篇 | |
中国医学 | 16331篇 |
肿瘤学 | 418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44篇 |
2023年 | 2798篇 |
2022年 | 3153篇 |
2021年 | 3950篇 |
2020年 | 3184篇 |
2019年 | 2746篇 |
2018年 | 2757篇 |
2017年 | 1767篇 |
2016年 | 2216篇 |
2015年 | 2418篇 |
2014年 | 6770篇 |
2013年 | 4801篇 |
2012年 | 5516篇 |
2011年 | 6163篇 |
2010年 | 6108篇 |
2009年 | 5933篇 |
2008年 | 5746篇 |
2007年 | 6103篇 |
2006年 | 5789篇 |
2005年 | 6268篇 |
2004年 | 5453篇 |
2003年 | 5090篇 |
2002年 | 4238篇 |
2001年 | 4157篇 |
2000年 | 4612篇 |
1999年 | 4540篇 |
1998年 | 4209篇 |
1997年 | 4335篇 |
1996年 | 4267篇 |
1995年 | 3671篇 |
1994年 | 3364篇 |
1993年 | 2530篇 |
1992年 | 2409篇 |
1991年 | 2200篇 |
1990年 | 1756篇 |
1989年 | 1624篇 |
1988年 | 1042篇 |
1987年 | 844篇 |
1986年 | 741篇 |
1985年 | 705篇 |
1984年 | 537篇 |
1983年 | 473篇 |
1982年 | 480篇 |
1981年 | 402篇 |
1980年 | 299篇 |
1979年 | 204篇 |
1978年 | 142篇 |
1977年 | 67篇 |
1965年 | 77篇 |
1964年 | 6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对比研究成釉细胞瘤不同临床病理类型、治疗方法与复发的关系。方法:对100例成釉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分型、治疗方法及术后复发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确切概率法(SAS9.13软件包)检验各相关因素与复发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病年龄与临床分型有一定关系,单囊型成釉细胞瘤主要见于青少年。100例成釉细胞瘤患者中,单囊型术后复发率7.69%(3/39)、外周型复发率为40.00%(2/5)、一般型复发率为57.14%(32/56),三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减压术治疗29例,术后8例复发;刮治术治疗38例,24例复发;颌骨方块切除11例,3例复发;根治性切除22例,术后2例复发。不同术式术后复发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临床类型、不同术式治疗的成釉细胞瘤术后复发率显著不同,设计手术方案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临床分型、发病部位等因素,选择相应的适应证。不当的手术方案设计也是引起复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2.
涎腺腺样囊性癌DNA甲基转移酶与抑癌基因甲基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通过对DNA甲基转移酶(DNMT)在涎腺腺样囊性癌(ACC)中表达的检测,分析DNMT与ACC抑癌基因甲基化、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探讨DNMT在A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对60例ACC临床病理标本进行DNMT1、DNMT3b的免疫组化染色,显微镜观察,将观察结果与p16、RASSFlA、DAPK、MGMT、E.cadherin多个抑癌基因的甲基化状况、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进行比较,应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DNMT1在ACC中的阳性表达程度明显高于DNMT3b的阳性表达(P〈0.01)。②DNMT1阳性表达随发生甲基化的抑癌基因个数的增加而增加,DNMT1高、低表达组与抑癌基因高、低甲基化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RASSFlA基因的甲基化呈相关性(P〈0.01)。③DNMT1的阳性表达程度与ACC病理分级(P〈0.05)、临床分期(P〈0.01)呈正相关,实性成分越多、分期越晚,表达越高。④未发现DNMT3b与抑癌基因的甲基化状况、病理分级、临床分期间的相关性。结论DNMT1可能是ACC体内对维持抑癌基因甲基化起主导作用的甲基化酶,与RASSF1A基因的甲基化、ACC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相关性,在ACC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有可能作为肿瘤预后的评估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3.
64.
65.
背景 血栓弹力图(TEG)可以快速评估急诊患者的止血过程,但其能否作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出血转化的预测工具目前数据有限。目的 探究TEG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出血转化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卒中中心收治的符合研究标准的2 04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TEG测量,并记录TEG的主要参数(R值,表示凝血反应时间;K值和α角,表示血凝块形成的速率;MA值,表示最大振幅;LY30,表示血凝块的稳定性)。本研究主要观察结果为出血转化,次要观察结果为神经功能恶化。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出血转化的影响因素。结果 2 040例患者中280例(13.7%)发生出血转化,24例(1.2%)发生神经功能恶化,9例(0.3%)同时出现以上2种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使用双重抗血小板药〔OR=1.335,95%CI(1.100,1.621),P=0.004〕和R值<5.0 min〔OR=1.689,95%CI(1.324,2.153),P<0.001〕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出血转化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TEG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出血转化有一定价值,且TEG中的R值<5.0 min是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生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6.
目的 初步探讨MTHFR基因多态性与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共患冠心病的关系,并讨论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精准护理的启示.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自行设计的病例资料收集表收集研究对象的病史资料及心肌酶谱、心电图、心脏彩超、MTHFR基因型等相关检查.结果 不同MTHFR基因型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冠心病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未合并冠心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相比,精神分裂症拟诊冠心病者在"单药治疗"比例较低、在"双药联合治疗""三药联合治疗"和"接受氯氮平治疗"的比例较高.结论 精神分裂症共患冠心病可能与MTHFR基因多态性无关,而与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方案有关,提示适用于一般人群的精准护理策略不能简单套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其精准护理应有自己的方向和道路.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观察非药物疗法对患者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及日间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0月至2015年6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147例失眠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联合组74例针刺百会、神庭、四神聪、印堂、神门、太冲、行间、阴陵泉、内关、大陵透劳宫等穴疏肝健脾养心,联合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两种方法均为每日1次;与西药组对照,西药组73例口服艾司唑仑1mg,睡前1次,两组均治疗30d。各组治疗前后评定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量表,并评定各组总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联合组痊愈9例,显效23例,有效26例,无效16例,有效率达78.4%,愈显率43.2%。西药组痊愈12例,显效24例,有效22例,无效15例,有效率79.5%,愈显率49.3%。治疗后PSQI量表分值比较,联合组(7.18±2.61)分,西药组(7.34±3.05)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从PSQI评分比较,联合组对睡眠质量及日间功能障碍情况的改善明显优于西药组。结论针刺联合经颅微电流刺激治疗失眠症有较好疗效,与艾司唑仑疗效相当。针刺配合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可能对改善睡眠质量及日间功能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68.
我院承担了市护师进修班学员三个月临床实习的任务。现将实习情况报告如下。临床实习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达到教学预期的效果,我们狠抓了实习计划的落实。 相似文献
69.
由喉、气管、支气管及肺等呼吸器官严重病变而引起的通气和换气机能障碍,导致机体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高碳酸血症酸中毒,临床上称呼吸衰竭。死亡率高。近年来我科使用人工通气机抢救呼吸衰竭取得一定疗效,过去对人工通气机的知识不足,通过实践加深了我们对人工通气的认识。现就有关安置人工通气机的护理问题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70.
背景松质骨力学特性在代谢性疾病、骨折、关节退行性变的内在发生规律中具有意义.目的了解松质骨的生物力学特性.设计以股骨标本为单一样本的实验观察.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生物力学实验室.对象2001-05/07完成于在上海第九人民医院骨科生物力学实验室,选取19具男性尸体股骨头.方法取19具新鲜青年(30岁左右)尸体股骨.对股骨头负重区的松质骨进行压缩测试.主要观察指标标本的屈服载荷、极限应力、极限应变、能量值、弹性模量.结果测算松质骨各项压缩数据,其中屈服载荷的平均值为(410.64±190.29)N,极限应力为(8.69±3.75)MPa,极限应变为(10.84±6.58)%,能量值为(2.54±1.89)J,弹性模量为(40.77±32.12)MPa.加载初期松质骨呈弹性变形,此后横截面增大抗压能力增强.结论试验表明松质骨力学性能主要是缓解外力冲击加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