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目的 观察外源性p16ink4a/hRb1基因联合导入骨肉瘤细胞后,对其细胞周期的协同调控作用。方法 利用本室构建的pIRES-p16ink4a-hRb1、pIRES-p16ink4a与pIRES-hRb1质粒,脂质体介导转染p16缺失,hRb1表达阳性的骨肉瘤细胞株MG63,G418筛选获得抗性克隆,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半定量分析外源基因表达;SubG1法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特异性和凋亡率,噻唑蓝(MTT)比色法与细胞生长曲线观察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外源基因在靶细胞mRNA和蛋白水平分别有独立表达。与对照组比,所有外源性基因导入组细胞周期均显著阻滞在G1期(P〈0.01)并存在凋亡,且双基因导入组凋亡率分别比单基因组高4.04和6.94倍(P〈0.01);所有外源性基因导入组各时间点细胞生长抑制率均显著上升,且双基因导入组细胞高于单基因组(P〈0.01)。结论 p16ink4a/hRb1联合导入骨肉瘤细胞后,干扰了p16ink4a-CyclinD1/CDK-hRb1负反馈循环,比单基因导入更能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杀灭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12.
中华长城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介绍中华长城椎弓根螺钉系统(CGWS)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隙采用中华长城惟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18例。结果 术后及随访期间拍X线片测定Cobb角、椎体成角、上下终板成角、椎体前缘高度与正常高度的比值均明显改善,随访期间测量以上结果与术后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 中华长城椎弓根螺钉系统足一种新型的多功能脊椎三维矫形内固定器械,具有材料优良、矫正效果显著、安装操作方便、固定确切、安全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华长城椎弓根螺钉系统(ChinaGreat-WallSpinaSystem)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以探讨其对骨折后脊髓功能的恢复作用。方法采用中华长城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18例,并用X线检查评估Cobb角、椎体成角、上下终板成角椎体前缘高度。结果术后及随访期间拍X片测定Cobb角(由术前平均7.8°到术后平均1.3°)、椎体成角(由术前平均-17.2°到术后平均-3.2°)、上下终板成角(由术前平均-15.6°到术后平均3.9°)、椎体前缘高度与正常高度的比值均明显改善,随访期间测量以上结果与术后相比无明显变化。最后一次随访按Frankel分级评估,4例A级Frankel分级无改变,其余均改善1~2级。3例C级和4例D级恢复到E级,2例B级和3例C级恢复到D级,1例B级恢复到C级,1例A级恢复到级,4例A级Frankel分级无改变,但感觉平面有所下降。结论中华长城椎弓根螺钉系统(CGWS)能有效减轻胸腰骨折后的脊椎移位,促进脊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1.本文报告于屍检后发現的三例麴菌病。二例为肺麴菌病,一例为气管麴菌病,三例皆为继发性。 2.对本病病理改变、診断、病因及预后,各作討論。 3.麴菌病于近年来因广泛使用抗菌素后,发病率見提高。故提請临床工作者在使用抗菌素时应加小心并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术中脊髓造影辅助经皮椎板间孔入路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确诊为L5/S1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20例.A组在脊髓造影辅助下行经皮椎板间孔入路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B组不实施脊髓造影操作,其它方法同A组.记录两组穿刺到目标椎间盘所需时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过程中神经根刺激症状和神经根、硬膜囊损伤发生率,脊髓造影相关的并发症.两组病例均随访6~12个月.采用疼痛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改良的MacNab分级标准为疗效观察指标.结果:A组穿刺到目标椎间盘时间为9.67±1.45min,B组14.40±2.35min(P<0.01);A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5%(19/20例),B组60%(12/20例)(P<0.05);A组穿刺过程中神经根刺激症状发生率15%(3/20例),B组55%(11/20例)(P<0.05);A组无神经根和硬膜囊损伤发生,B组神经根和硬膜囊损伤各1例.按照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A组优良率85%,B组优良率80%,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和O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A组中未见和脊髓造影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脊髓造影辅助经皮椎板间孔入路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优点是减少目标椎间盘的穿刺时间,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鞘内药物输注系统(IDDS)永久植入术治疗顽固性疼痛病人18例,其中晚期癌痛病人13例,非癌痛病人5例.首先行筛选试验,随后行IDDS永久植入术.癌痛病人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及QLQ-C30生活质量评分(QLQ-C30)法,非癌痛病人采用VAS评分法,评价疼痛程度,记录副作用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癌痛病人随访至死亡,非癌痛病人均获得随访至今.术后所有病人经短期鞘内给药量调整后,VAS评分降低,癌痛病人QLQ-C30评分升高.部分病人出现恶心呕吐、便秘、尿潴留、皮肤瘙痒、镇静过度等,约1周均明显缓解,无持续残留症状.术中拔除穿刺针时误割断鞘内导管1例;导管与泵的金属接口过度磨擦至导管破裂,出现渗液1例;术后出现低颅压2例,脑脊液渗漏1例,右小腿后外侧持续性神经病理性疼痛1例,无伤口感染、裂开、愈合不良,无导管渗漏、破裂、异位、折叠、被结扎或肉芽肿形成,无泵翻转、位置异常等,设备本身无故障出现.
Abstract:
From November 2003 to May 2010, intrathecal drug delivery system (IDDS) was implanted in 18 patients with chronic intractable pain. Analgesia was provided with morphine. Thirteen patients suffered from late stage cancer and 5 from diseases other than cancer. VAS score was used to measure intensity of pain in all 18patients. QLQ-C30 score was used to evaluate quality of life in cancer patients.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3-62 months in 5 non-cancer patients. All 13 cancer patients died at 57 days-10 months after operation. VAS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nd QLQ-C30 scores increased by intrathecal administration of morphine. Side effects developed in all patients to some extent including nausea, vomiting, constipation, urinary retention, pruritus and over-sedation and vanished in a week. Intrathecal catheter was cut while being pulled out of the needle in 1 patient. Two patients developed low intracranial pressure after operation. 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 occurred in 1 patient. One patient developed neuropathic pain in the posterolateral side of right leg.  相似文献   
17.
髓核移植治疗椎间盘退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椎间盘退变导致的腰腿痛为骨科常见病,目前研究日益深入。纤维环及软骨终板的老化变性、髓核细胞的坏死和凋亡、细胞外基质(Ⅱ型胶原等)的过度降解和纤维化以及加速退变的细胞因子(如IL-1、TNF-α等)的产生被认为是导致椎间盘退变的主要原因[1]。尽管在椎间盘退变晚期症状严重时手术摘除脱出间盘不失为有效治疗方法,但如果在其退变早期能够延缓甚至逆转退变过程,可能更具有积极意义。近十余年来出现了众多治疗早期椎间盘退变的方法和实验研究,如非甾体类解热镇痛消炎药对症治疗、生长因子质粒转染髓核细胞的基因治疗[2~4]、髓核移植治疗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颈椎后路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单节段合并椎管内骨化颈椎病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7年8月至2019年7月采用经皮颈椎后路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病合并椎管内骨化的患者23例,其中男16例,女7例;年龄29~74(50±13)岁;病程3~120个月,中位数6个月;神经根型颈椎病9例,脊髓型颈椎病6例,混合型颈椎病8例。按骨化性质分:椎体后缘骨赘17例,突出物骨化3例,后纵韧带骨化3例。按骨化物在椎管内的位置分:中外侧型14例,中央型5例,混合型4例。手术均采用后路经皮颈椎内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posterior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cervical discectomy,PPECD),由同一名医师完成。比较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术后3个月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23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30~155(69.1±27.2)min,术后卧床时间2~3(3.0±0.9)h,术后住院时间2~7(4.1±1.5)d。术后3 d颈椎CT三维重建示骨化组织完全清除者13例,术后残留者10例,残留位于上位椎体后缘及(或)中央。出院时V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t=9.35,P<0.001),其中评分为0~3者有21例。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t=7.29,P<0.001)。术后3个月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优18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5.6%(22/23)。结论:对于具备足够内镜经验的医生而言,经皮颈椎后路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单节段合并椎管内骨化颈椎病患者是安全可靠的,并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弗氏志贺菌2aT32株asd基因缺失突变体的构建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构建痢疾弗氏志贺菌2aT32的asd基因全缺失突变体。方法;采用全菌P座痢疾弗氏2a T32株染色体扩增了asd基因及其上下游各约500bp的染色体例 DNA序列,并将其克隆至pUC18,测定其核苷酸序列,在体外用ctxB基因置换了asd基因,然后将其克隆至自杀载体pXL275。通过细菌酱和人同源重组,用ctxB基因完全取代痢疾弗氏2a T32株染色体上的asd基因。结果与结论:构建成asd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构建双质粒表达载体pIRES-p14ARF-p53,并研究其对骨肉瘤细胞增殖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从培养的正常人肝细胞系L02细胞中扩增出的p14cDNA(0.5kb)亚克隆至pIRES载体中,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重组质粒pIRES-p14ARF-p53。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入骨肉瘤MG-63细胞中,并筛选出阳性克隆,流式细胞仪测定瘤细胞DNA含量和细胞周期;逆转录(RT)-PCR和Western bolt对稳定转染后的瘤细胞p53、p14ARF蛋白的表达进行定性和半定量检测。噻唑蓝(MTT)比色法与细胞生长曲线观察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成功构建出双质粒表达载体pIRES-p14ARF-p53。转染后瘤细胞形态由转染前密集排列的多角形、星形转变为排列稀疏的长梭形细胞,瘤细胞生长速度较前缓慢,群体倍增时间比转染前增加了2.3倍,且易出现脱壁并见散在瘤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转染后的瘤细胞多停滞于G1期;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证实p14ARF、p53基因在靶细胞mRNA和蛋白水平分别有独立表达,转染MG-63后24、48、72、96h瘤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3.43%、69.37%、66,19%、7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野生型p53和p14ARF协同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增殖促进瘤细胞的凋亡,为进一步研究p14ARF与p53在骨肉瘤基因治疗的体内实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