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通过采用不同药物输注速度和配制容量,探讨不同给药方式对长春新碱致化疗性静脉炎的影响.[方法]采取多组完全随机分配方式,将实验兔分为快速低容量组、快速高容量组、慢速低容量组、慢速高容量组,48h后观察兔耳静脉局部肉眼改变及光学显微镜下病理改变情况.[结果]肉眼观察显示,Ⅱ级、Ⅲ级静脉炎发生率快速低容量组为16.67%快速高容量组为50.00%,慢速低容量组为66.67%,慢速高容量组为58.33%.4组病理改变在血管周围水肿、炎细胞浸润、管腔充血、血管周围出血、血栓形成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速低容量组致静脉损伤程度最重,快速低容量组致静脉损伤程度最轻.[结论]静脉损伤的程度与药物输注速度和配制容量均有密切关系,在临床实践中应将两者结合起来,寻找最佳静脉给药方式,才能更有效地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和静脉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由于护生自身、带教老师、社会因素等造成护生对生活护理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临床上生活护理得不到很好的落实。针对这些问题探讨在护生教育增加生活护理教育,提高护生自身素质、进行课程改革、针对独生子女进行特殊教育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两种外用方法预防5-氟尿嘧啶(5-FU)所致化疗性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5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80例采用顺铂+5-FU(PF方案)的化疗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后观察组沿穿刺静脉走向涂抹2%山莨菪碱霜自制制剂,对照组涂抹多磺酸黏多糖乳膏,比较两组干预后静脉炎发生情况和局部疼痛程度,以及干预前后两组血生化指标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干预后,两组静脉炎等级分布及局部疼痛程度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57、2.53,均P=0.01),观察组在减轻静脉炎损伤程度及缓解局部疼痛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干预前后比较,观察组白细胞(WBC)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对照组WBC、血小板(PLT)计数及血小板压积(PC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LT计数与PCT呈正相关(r=0.952,P<0.05);干预后两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WBC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山莨菪碱能有效预防和减轻5-FU所致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和局部疼痛,同时PLT可以为预防化疗性静脉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动态心电图对7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检测,并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对本次研究的72例冠心病患者中53例ST段改变情况及心机缺血持续时间进行统计,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患者心肌缺血次数(395次)明显高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患者(50次);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患者ST段下移次数[0.1~0.2 mV(360次)、>0.2 mV(35次)]明显高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患者[0.1~0.2 mV(46次)、>0.2 mV(4次)];对比其心肌缺血持续时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患者明显高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诊断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中,可以运用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该技术操作简便、诊断准确,能够在临床诊断中大力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压力装置建立大鼠压疮模型,检测模型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和内皮素的水平,探讨指标与压疮模型损伤的相关性,为临床压疮的预防提供早期预测指标.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空白组和2、3、4个缺血再灌注循环组,每组10只,通过施加和移除压力装置模拟缺血再灌注的方式建立压疮模型;用ELISA试剂检测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和内皮素的水平,按照光镜下皮肤肌肉损伤分级标准再将大鼠分成正常、轻度损伤、中度损伤和重度损伤,分析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和内皮素与压疮模型损伤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压疮模型缺血再灌注循环次数越多,大鼠皮肤肌肉组织损伤程度越严重,各缺血再灌注循环组损伤程度均重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损伤程度的加重,氧化物歧化酶含量降低,丙二醛、内皮素含量增加,轻度、中度、重度损伤大鼠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均低于正常组,而丙二醛和内皮素水平均高于空白组,各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损伤严重程度与超氧化物歧化酶呈密切负相关(r=-0.930,P<0.01),与丙二醛呈密切正相关(r=0.924,P<0.01),与内皮素呈密切正相关(r=0.927,P<0.01).结论 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的下降,丙二醛和内皮素含量增加是组织损伤加重的影响因素,结合生化指标检测对压疮发生早期的评估会更加具有预见性.  相似文献   
16.
从政策、法规等方面介绍了医学工程的发展背景;从观念、人才、管理模式等方面分析了医学工程工作当前面临的挑战;从工作内容转变、人才队伍建设、技术研究等角度提出了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对医学工程工作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石煤中210Po的分析方法,分析石煤中210Po的含量。方法 针对某火法-湿法联合工艺钒厂原料车间的石煤原矿样品,采用湿式灰化、209Po标准溶液示踪、银片自制渡源的方法分析石煤样品中210Po含量。结果 石煤原矿样品中210Po的平均含量为(359.5 ±7.6) Bq·kg-1,相对误差为2.1%,回收率为(60.0% ±3.2%);测量48 h,样品中210Po的最小可探测限为1.8 Bq·kg-1结论 石煤中210Po含量较高,需关注火法-湿法联合工艺提钒生产中210Po的转移、富集和排放,以及相应的辐射环境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调查广东省、江西省4座离子型稀土矿辐射水平,进行工作人员剂量评价,为保护工作人员健康和制定监督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Rn-Tn累积探测器、RAD7连续测氡仪、BWLM-PLUS氡子体测量仪、X(γ)辐射剂量当量率仪和γ谱仪,对稀土矿进行了222Rn/220Rn及其子体、γ辐射水平和土壤(原矿)中放射性核素含量的监测与分析。结果 稀土矿山顶的工人值班室220Rn浓度范围388~871 Bq/m3,灼烧车间γ剂量率560 nGy/h。除土壤中放射性核素226Ra、232Th含量偏低于环境对照点外,其他工作场所辐射水平均略偏高于环境对照点。结论 工作人员所受年附加有效剂量在0.15~8.06 mSv/a之间,低于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限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对慢性肺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装起搏器患者的临床意义,以供临床参考。方法25例肺心病患者、35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35例装起搏器患者,分别给予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和常规的心电图监测,分析两种监测方式对患者的作用。结果较之常规的心电图监测,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更为有效。统计学分析显示,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检出率更高,可以发现常规的心电图监测没有发现的问题,因此更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社区居民对高血压病社区护理的需求状况,以提高社区服务中高血压的防治水平,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社会的负担。方法采用问卷调查。随机抽取南宁市部分社区3080岁的居民259例为调查对象。结果不同文化程度、年龄、职业的居民对高血压病社区护理的需求存在差异。结论在提供高血压社区护理服务时,应从多方面、多角度来考虑,以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