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1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可乐必妥联合中药内服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是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感染,是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在欧美国家已居性病之首[1]。我国发病率也较高[2]。可乐必妥是喹诺酮类药物氧氟沙星的左旋异构体,85%以未代谢的有抗菌活性的原形从尿中排出。中药对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有较高的敏感性[3]。为此,本文用可乐必  相似文献   
22.
在1998-2007年间,淋球菌混合支原体或衣原体单一病原体感染中,以合并UU多见,其次为CT;在合并支原体与衣原体的混合感染中又以UU合并CT较多.各年度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GU的单一病原体中以CT较多,其次为UU.NGU混合感染以UU+CT最多.UU+MH和UU+MH+CT混合感染较少见.各年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淋病和NGU中,存在较高的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的情况.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了解血常规相关指标在急、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中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就诊的178例急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118例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和119例健康对照者的血常规结果,比较三组间的差异。结果:急性自发性荨麻疹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总数、单核细胞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均高于其他两组,血小板、血小板与淋巴细胞的比值(PLR)均低于其他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淋巴细胞总数、系统性免疫性炎症指数(SII)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嗜碱性粒细胞总数低于健康对照组,但与慢性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三组间嗜酸性粒细胞总数、平均血小板压积(MPV)亦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总数、单核细胞数高于健康对照组,PLR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嗜酸性粒细胞、血小板、嗜碱性粒细胞、平均血小板压积、NLR、SII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WBC、NEU、MONO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4、0.701、0.709,均大于0.7;其余指标ROC曲线下面积均小于0.7。结论:急、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血常规相关指标存在一定差异,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计数可能对急、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对预测急性自发性荨麻疹的转归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5.
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及IL-17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Th17细胞、IL-17在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患者中的表达情况,探讨Th17细胞在C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6例CA患者及24例对照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的比例,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IL.17的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两组外周血中IL.17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CA患者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的比例为(0.89±0.15)%,健康对照组为(O.02±0.04)%,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85,P〈0.05);CA组患者外周血中IL-17的蛋白水平为0.90ng/L,高于对照组的0.16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6.79,P〈0.05);CA组患者外周血中IL-17mRNA的表达量为(16.78±23.19)×10^-4,对照组IL-17mRNA的表达量为(8.54±6.10)×1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3,P〈0.05)。结论:CA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的比例升高,其细胞因子IL-17的表达同样存在异常,提示Th17细胞可能在CA的发病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不同能量密度的Q开关Nd:YAG 1 064 nm激光对表皮葡萄球菌的菌体活性及结构的影响。方法: 临床获取毛囊炎标本,用胰蛋白胨大豆肉汤琼脂平板(TSA)培养获取菌落,基因测序进行鉴定,确定表皮葡萄球菌后进行培养,使用Q开关Nd:YAG 1 064 nm激光对菌体进行照射。实验组:激光光斑直径2 mm,脉宽≤8 ns,根据不同能量密度159、191、222、254、287 J/cm2分设5组;对照组不予激光照射。以菌落计数法评估菌体活性,并利用透射电镜观察菌体结构的改变。激光能量与菌落数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实验组菌落计数分别为(234 500±12 554)、(89 200±10 485)、(52 200±6 214)、(26 200±4 157)、(8 300±2 213) CFU/mL,对照组菌落数为(276 400±13 150) CFU/mL,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 536.97, P<0.05)。激光能量与菌落数呈负相关(r=-0.90,P<0.05)。能量密度在191 J/cm2以上时,对菌体结构有破坏作用,能量越大,破坏程度越大。结论: Q开关Nd:YAG 1 064 nm激光对表皮葡萄球菌有抑菌和结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27.
患者男,30岁,面部、躯干、四肢丘疹、结节4年余。患者于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颜面部发红,自觉发烫不适,无痒痛感,后逐渐出现双侧眉毛尾端及腋毛稀疏脱落,当时未予重视。1年后颈部、双上肢开始出现散在丘疹,无自觉症状,皮疹数周后可自行消退,部分发生破溃,可自行愈合,但皮疹反复发作,在当地医院诊治,具体不详,效不佳。数月来,患者皮疹渐增多,面部、躯干、四肢均有累及,且眉毛及腋毛脱落明显,为进一步诊治就诊于我科。患者自发病以来,无发热、肢体麻木、关节疼痛、消瘦等症状。既往有慢性乙型肝炎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