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66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24篇
  1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 探讨韦格纳肉芽肿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2年4月至2012年5月确诊的50例韦格纳肉芽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影像学及病理检查等.结果 男22例,女28例,发病年龄为13~74岁,平均43.8岁.确诊时间为14 d~180个月,平均16.7个月.临床以眼(38%)、耳(20%)、鼻(64%)、口咽(26%)等上呼吸道及肺部(58%)和肾(44%)受累为主.胞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cANCA)阳性率96%,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pANCA)阳性率12%.病理表现为坏死性肉芽肿性炎症、炎细胞浸润的血管炎.治疗以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为主.结论 韦格纳肉芽肿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体征,靶器官受损有多系统或器官病变的症候群,尤以上、下呼吸道及肾脏受累最多见,病理特点为坏死性肉芽肿和血管炎.  相似文献   
22.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术期纤溶系统变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虹  陈川  贾劲  周静  韩帅  廖娟  王霞 《血栓与止血学》2007,13(5):218-220
目的了解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术期机体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变化规律,为临床抗纤维蛋白溶解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术期用药的监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79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根据抗纤溶药物的使用被随机分为2组,即6-氨基己酸组(39例)和抑肽酶组(40例)。为观察患者围术期机体纤溶系统的变化,测定两组患者手术前、手术中主动脉开放后、手术后72h三个时间点外周血中D-二聚体、α2-抗纤溶酶水平。结果(1)横向比较:术前6-氨基己酸组与抑肽酶组血浆中D-二聚体与α2-抗纤溶酶水平(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主动脉开放后两组D-二聚体与α2-抗纤溶酶水平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2h两组D-二聚体与α2-抗纤溶酶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纵向比较:6-氨基己酸组和抑肽酶组(组内)术前与术后D-二聚体与α2-抗纤溶酶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术前与术中、术中与术后72hD-二聚体与α2-抗纤溶酶水平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将两组患者术前与术中、术中与术后72hD-二聚体和α2-抗纤溶酶水平分别进行比较,可见其存在较大幅度的波动,这一变化提示围手术期机体纤溶系统存在明显改变,因此应在术中及术后密切监测其变化。(2)横向比较6-氨基己酸组与抑肽酶组纤溶指标,术中主动脉开放后D-二聚体与α2-抗纤溶酶水平都存在显著差异,但术后72h无明显差异,说明两种抗纤溶治疗方式对手术过程中机体纤溶系统的影响是有差别的,而对术后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3.
目的 对1例散发1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的NF1基因进行嵌合突变分析.方法 提取先证者外周血基因组RNA,PCR扩增NF1基因编码区序列并进行序列测定;找到突变后,基因组DNA途径证实突变,并对先证者儿子的NF1基因相应外显子也进行序列分析;针对NF1基因第51外显子已发现的突变,取先证者全血淋巴细胞、口腔上皮细胞和尿路上皮细胞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PCR产物T克隆及测序.结果 先证者的临床表现符合1型神经纤维瘤病.先证者外周血RNA途径检测出无义突变c.7911C>T(p.Q2510X);基因组DNA途径证实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口腔上皮细胞和尿路上皮细胞中均有该突变,尿路上皮细胞中该突变测序信号较弱;在PCR产物的T克隆-测序中,来自先证者的血液、口腔上皮、尿液上皮细胞无义突变c.7911C>T(p.Q2510X)突变体的重组菌分别占总数的42%、36%、12%.其儿子、正常对照不存在上述突变.结论 先证者在胚胎早期发生了NF1基因突变,使其体内部分细胞带有NF1基因突变,导致形成全身嵌合的1型神经纤维瘤病.  相似文献   
24.
廖娟  王春晖  李肖  孟文彤 《肝脏》2011,16(3):198-20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前后细胞免疫及调节T细胞(Treg)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健康志愿者及PLC患者介入治疗术前1 d与术后1个月外周血CD4+、CD8+T细胞及调节T细胞的比例变化;ELISA法检测外周血IL-35的含量.结果 PLC患者外周血中C...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蜕皮甾酮对实验性大鼠胃溃疡愈合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改良Okabe法制备大鼠胃溃疡模型。8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奥美拉唑钠组(B组)、蜕皮甾酮组(C组)、蜕皮甾酮联合奥美拉唑钠组(D组)。分别于灌胃治疗第7天、第14天后各处死一半大鼠,取组织标本,光镜下观察溃疡形态及愈合情况并测定溃疡指数,免疫组化法检测胃黏膜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大鼠胃溃疡周边组织中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结果:灌胃治疗第7天和第14天,大鼠胃溃疡指数A组>C组>B组>D组(P<0.05)。EGF及EGFR的表达及PGE2的含量均为A组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抑酸药物对肝硬化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发病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365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使用抑酸药物情况分成3组:A组162例,使用质子泵抑制剂;B组118例,使用组胺H2受体拮抗剂;C组85例,未使用抑酸药物,分析3组患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病率的差异.结果 365例肝硬化患者中,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94例,发生率为25.8% (94/365).A组患者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54例,发生率32.7% (54/165);B组患者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25例,发生率为21.2% (25/118);C组患者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16例,发生率18.8% (16/85).A组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而B组和C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质子泵抑制剂增加肝硬化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风险,而组胺H2受体拮抗剂对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发生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柴胡皂甙D对肺癌A549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及机制。方法:利用细胞克隆技术进行剂量-存活曲线分析,MTT法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并对细胞周期进行分析。结果:柴胡皂甙D组D0值为2.7Gy,空白对照组D0值为3.6Gy(P〈0.05)。随着柴胡皂甙D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肺癌A549细胞抑制率增加(P〈0.05),且经柴胡皂甙D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S期细胞比例降低,G2/M期细胞比例增高。结论:柴胡皂甙D可以明显提高肺癌A549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机制可能与其引起瘤细胞周期阻滞,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28.
目的对1个多发性骨软骨瘤家系的致病基因EXT1进行突变分析。方法提取先证者外周血基因组DNA,PCR扩增EXT1基因全部外显子序列并进行序列测定;找到突变后,对相应PCR产物进行T克隆,以证实突变。对其他家庭成员的EXT1基因相应外显子也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先证者的临床表现符合多发性骨软骨瘤,其父也有类似临床表现,但明显轻于先证者,且11名同胞及其子女均无发病。先证者序列分析表明,其EXT1基因第6外显子存在杂合的缺失突变:1476-1477delTC。先证者父亲的血液组织、精子和口腔粘膜细胞也存在相同突变,但在PCR产物直接测序中突变体的测序信号明显弱于先证者;在PCR产物的T克隆-测序中,来自先证者父亲的血液、精子、口腔黏膜细胞突变体的重组菌分别占总数的10%、2.6%、13.3%。其他11名同胞未见EXT1基因突变。结论先证者父亲在胚胎早期发生了EXT1基因突变,使其体内部分细胞(包括部分软骨细胞)带有EXT1基因突变,导致症状较轻的多发性骨软骨瘤。  相似文献   
29.
目的:考察联用谷胱甘肽-S-转硫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产物抑制反应过程分析法和初速度法测定GST活性的有效性.方法:阳离子交换层析纯化猪肝碱性GST同工酶.在25℃,用1.0 mmol/L 2,4-二硝基氯苯(1-Chloro-2,4-dinitrobenzene,CDNB)和...  相似文献   
30.
廖娟  唐红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1,44(7):1568-1572
蛋白多肽类药物脂质体是将蛋白多肽类药物用脂质体包封后形成的载药脂质体,具有靶向、缓释、良好的稳定性等优点。综述了2000年以来中国专利申请中涉及的新型蛋白多肽类药物脂质体,包括凝胶型脂质体、前体脂质体、长循环脂质体、免疫脂质体、柔性脂质体、pH敏感脂质体、配体修饰脂质体、磁性纳米脂质体、多囊脂质体,为继续开发新型的蛋白多肽类药物脂质体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