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70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26篇
  1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21.
目的建立一种操作简便、重复性较好的大鼠肾脏足细胞分离和培养方法 ,并观察体外培养足细胞的生长特性。方法选用SD大鼠幼鼠,无菌取肾,采用低浓度胰蛋白酶短时间消化结合差异过筛法,获得较高纯度的肾小球,接种于25cm2培养瓶,放置于37℃、5%CO2的恒温恒湿培养箱培养。采用细胞免疫组化技术,对所提取的细胞进行免疫染色鉴定,并在光学显微镜下对足细胞进行跟踪观察。结果培养第3天,可见有部分细胞从贴壁的肾小球爬出,第5天可见细胞成铺路石样生长,待第8天细胞汇合度达70%~80%,消化细胞传代培养,采用传代培养7 d的细胞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细胞内足细胞标志蛋白Nephrin呈阳性表达,足细胞纯度高迏95%以上。足细胞生长良好,继续培养分化形成具有特殊形态的成熟足细胞。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了大鼠足细胞的提取、培养和鉴定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纯度高,为下一步足细胞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2.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耐受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廖娟  崔社怀  黄勇 《重庆医学》2003,32(7):832-833
目的 评价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联合化疗方案的疗效、毒副反应及其耐受性。方法 以健择联合顺铂、盖诺联合顺铂、紫杉醇联合顺铂三方案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22例,观察其化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全组共完成86个周期,中位周期数4,总有效率45.45%,中位生存期14.5个月,1年生存率60.4%。最常见的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发生率95.47%,其中I度22.74%,Ⅱ度45.45%,Ⅲ度22.74%,Ⅳ度4.54%。结论 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于偏小剂量的联合化疗耐受良好,毒副反应较轻,初步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3.
目的探讨地震伤患者不同时间段纤维蛋白原(Fbg)水平的变化,为临床治疗及预防血栓的形成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将2301例地震致伤患者按入院就诊时间分为5组,回顾性分析代表不同时间段的各组Fgb水平,并与相似气候条件下2513例非地震伤患者组成的对照组作比较;观察27例下肢骨折患者入院24h之内治疗前后Fbg的情况,分析患者应激状态下的Fbg变化。结果各组Fbg水平分布存在差异(P〈0.05),病程前期的第1周和第2周患者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1=0.042,t2=0.053,均P〈0.05);病程后期Fbg水平逐渐恢复。27例下肢骨折患者经初步治疗后,24h内88.9%的患者Fbg水平不同程度下降。结论地震伤可使Fbg水平一过性升高,Fbg是反映急性应激状态和凝血功能变化的一项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24.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降低医院患者静脉输液渗漏率的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圈员对患者发生静脉输液渗漏的原因进行现状把握、要因分析、设定目标值,拟定具体对策加以实施:培训静脉穿刺技术,提高穿刺成功率;加强护患沟通,做好健康教育;改进操作环境,正确选用输液材料;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管理;提高护士静脉输液的理论水平,拓展药学知识.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前静脉输液渗漏率为9.05%,活动后为4.18%,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活动后圈员能力提高,进步率53.81%、目标达成率113.79%.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静脉输液渗漏率,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25.
目的 观察耳穴压豆对新冠肺炎患者失眠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3月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南一区住院的新冠肺炎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64例,脱落2例,实际完成62例。试验组为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耳穴压豆,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耳穴选择单侧耳,取心、神门、交感、神经衰弱区、上肺、下肺、平喘穴等穴位。每周两次,共观察14天。经失眠量表总分测评失眠疗效,焦虑自评量表探索性观察。结果 患者一般资料中氧疗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x2 = 12.579,P = 0.000);干预前后两组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总分变化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 -3.662,P = 0.000),根据氧疗进行分层分析,干预前后两组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总分变化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3.877,P = 0.000),试验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 -4.247,P = 0.000);干预前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前后试验组焦虑自评量表总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 -2.673,P = 0.008)。结论 耳穴贴压技术能有效改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失眠症状,改善其因失眠导致的焦虑情绪,耳穴贴压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6.
目的探讨中医五行音乐及音乐电针疗法改善恶性肿瘤患者抑郁状态的效果。方法将92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46)与对照组(n=46)。试验组听中医五行音乐并加用音乐电针治疗,对照组只听中医五行音乐。治疗前后,对两组分别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ZUNG′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卡式功能状态评分(KPS)进行测评,记录并比较两组的测评结果。结果两组治疗后抑郁状态及功能状态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两组治疗后的各项测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电针不是改善患者抑郁状态的绝对手段,而中医五行音乐对于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抑郁状态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7.
王霞  江虹  贾劲  周静  廖娟 《华西医学》2006,21(4):767-768
目的:对两台不同型号的全自动血凝分析仪部分结果进行比对。方法:在不连续的5天中每天收集8份(共40份)病人新鲜血浆标本进行一个项目的比对,每份标本在每台仪器上各测定两次。计算两台仪器结果的相关系数;作线性回归、求回归方程;计算各给定的医学决定水平上的预期偏差和预期偏差的95%可信限,与可接受误差进行比较,判断两仪器是否具有一致性。结果:在进行PT、APTT、FIB和TT这四个项目检测时,两台仪器的相关性均很好(相关系数r〉0.975),且在各医学决定水平上预期偏差的95%可信限至少有一侧小于可接受误差,两仪器的结果具有一致性。结论:可以同时采用两台血凝分析仪对临床标本进行PT、APTT、FIB和TT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8.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并发消化性溃疡(PU)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并发PU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156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48 h内均进行胃镜检查,以评估其PU和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应用Ranson评分、APACHEⅡ评分和CT严重指数评估AP严重程度。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对伴发PU和无PU的AP患者临床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P患者并发PU的危险因素。结果156例AP患者中,88例患者胃镜检出PU,检出率为56.4%。88例PU患者中,只有28(31.8%)例检测到幽门螺杆菌。28例幽门螺杆菌阳性的PU患者中,22例发生胃溃疡,6例同时发生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没有发现单独的十二指肠溃疡;而60例幽门螺杆菌阴性PU患者中,25例发生胃溃疡,26例发生十二指肠溃疡,9例同时发生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男性、酒精源性胰腺炎、吸烟、饮酒、高甘油三酯水平和高C反应蛋白水平、APACHEⅡ评分≥8分与AP患者并发PU显著相关。然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只有APACHEⅡ评分≥8分(OR=8.54,95%CI:4.52~16.15,P〈0.01)是AP患者并发PU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P患者容易并发PU,而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低。APACHEⅡ评分≥8分是AP患者并发PU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9.
目的总结老年重症肺炎临床及诊治特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乌鲁木齐地区58例老年重症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临床治愈:9例,占15.5%,好转:19例,占32.8%,死亡:30例,占51.7%。结论老年重症肺炎的临床症状不典型,死亡率高,早期诊断和及时给予经验性用药是有效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0.
胃肠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干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秀芳  廖娟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0):1476-1477
目的:探讨胃肠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干预护理方法。方法:60例胃肠癌患者按手术先后顺序编号,采用随机分组,即单号为预防干预护理组,双号为传统护理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在药物治疗方法及常规护理等相似情况下,比较两种护理方法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是否有差别。结果:预防干预护理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传统护理组。结论:预防干预护理对防止胃肠癌术后患者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