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7篇
外科学   52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CT扫描在钝性腹部损伤中的作用:附21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康骅  孙家邦 《普外临床》1995,10(4):236-238
作者回顾性地分析了21例钝怍腹部损伤的CT表现及治疗结果。CTG空游离液体17例(81%),实质器官撕裂伤12例(57%),实质器官包膜下或实质内血肿6例(29%),腹膜后血肿3例(14%)和骨盆骨折2例(10%)。在12例手术患者中,胃破裂和小肠破裂各1例,CT未做出诊断,其余CT诊断与手术所见一致。作者不CT扫在钝性腹部损伤和治疗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2.
作者对24例阑尾粘液囊肿进行的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阑尾粘液囊肿的常见临床表现有急、慢性右下腹痛(70.8%),右下腹压痛(70.8%)和腹部包块(54.2%)。由于临床表现的非特异性,所以,术前诊断相当困难。本病在B超和CT检查上可表现为右下腹或右侧盆腔类圆形囊性肿物;X线钡灌肠检查为盲肠或回肠末端有类圆形软组织块,盲肠向外上方移位并出现弧形压迹;纤维结肠镜检查为盲肠内侧半球形隆起病变,表面光滑,粘膜正常。大多数阑尾粘液囊肿仅行阑尾切除即可,但如囊肿延及盲肠或为恶性病变时,则需行右半肠切除。  相似文献   
43.
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已成为乳腺癌手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方法包括染料法、放射性核素法以及两者联合。但国内无批准的放射性示踪剂,使其临床推广受限。近红外荧光法依靠近红外光激发吲哚菁绿产生荧光,利用荧光显像装置来显像淋巴系统,能实时、动态检测皮下淋巴管和淋巴结,使得切口定位明确,组织损伤小,并可避免以上方法的诸多缺点,但需术中关闭无影灯,使手术时间延长,以及淬火效应导致荧光亮度衰减、探测深度受限等问题。另外,与染料法联合应用以提高前哨淋巴结检出率等问题,尚需l缶床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44.
介入性超声在乳腺病灶诊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介入性超声在乳腺占位性病变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根据超声特征将160例191个乳腺病灶分为恶性倾向组和良性倾向组。一组78例超声引导下采用16G活检针经皮穿刺活检(US-CNB),另一组82例超声引导下用11G Mammotome切除活检(US-MEB)。所有获取组织送病理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US-CNB86个结节,每个取材2~3次,取材满意率为98.8%;US-MEB共105个结节,取材满意率为100%。所有病例穿刺活检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乳腺病灶通过适当分类,进行介入性超声诊治,并发症发生率低,可得到较佳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乳房真空旋切刀(Mammotome)在切除病灶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49例72个乳腺异常结节进行术前影像诊断及术后随访。根据平均直径分成3组(〈1.0cm组,1.0~1.5cm组及〉1.5cm组),分析用11G刀头进行超声引导真空旋切刀切除乳腺病灶情况。 结果 平均直径≤1.5cm病灶完整切除率90.6%,平均直径〉1.5cm病灶完整切除率57.9%,两者具显著差异(P〈0.01)。 结论 对平均直径≤1.5cm的异常乳腺结节,用11G取样器在超声引导下乳房刀真空切除活检术(Mammotome)可以在临床广泛推广使用,特别是对触诊阴性的乳腺病灶。  相似文献   
46.
患者女,65岁,因发现左侧腹股沟区包块24年,包块增大伴不可回纳20年,于2013年9月8日以“腹股沟肿物”收入院。患者52年前无明显诱因于左侧大腿根部发现一黄豆大小肿块,无不适,肿块间断破溃流脓3年,于当地医院就诊行腰椎X线检查,诊断为腰椎结核伴寒性脓肿形成,予链霉素、异烟肼等抗感染治疗,脓肿逐渐愈合。  相似文献   
47.
王宇  康骅 《肿瘤防治研究》2022,49(10):1003-1009
腋窝淋巴结状态是乳腺癌分期、治疗决策以及预后判断的重要依据。精准医疗时代的到来更突显了腋窝淋巴结状态评估的重要性。除查体、超声等常规检查外,乳腺核磁、PET/CT以及近红外荧光、超顺磁性氧化铁、光声造影剂等新方法也可提供指导,其中前哨淋巴结活检是最重要的检查方法。新的临床证据表明前哨淋巴结阴性和前哨淋巴结1~2枚阳性的患者可以免除腋窝淋巴结清扫。炎性反应指标的比值可能是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有用指标。部分高龄患者可以免除腋窝手术并获得良好预后。本文将围绕腋窝淋巴结的评估方法和处理争议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为精准治疗理念下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的处理提供新的指导。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乳腺癌间质成纤维细胞(BCSFs)分离、培养及鉴定的方法,为其功能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在无菌条件下,术中留取乳腺癌切除标本的部分癌组织块,剪切成1mm×1mm×1mm大小块后采用振荡联合Ⅰ型胶原酶和透明质酸酶消化法分离、培养癌组织间质成纤维细胞。通过观察细胞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K、Vimentin、α-SMA以及TE-7)和流式细胞仪测定以鉴定其是否为间质成纤维细胞。结果 培养24h后有细胞贴壁生长,7~10d左右细胞近融合,可传代培养。经鉴定,BCSFs分离、培养的成功率为90%(18/20),其细胞特点为:细胞呈扁平梭形,两端有细胞质突起,有一个扁平卵圆形囊状的核,胞浆丰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CK(-)、Vimentin(+)、α-SMA(+)、TE-7(+);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和CD45均为(+)。结论振荡结合双酶消化法可有效地分离、培养BCSFs。本方法为进一步研究BCSFs提供了一种新的细胞来源途径。  相似文献   
49.
乳腺癌间质成纤维母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乳腺癌间质成纤维母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研究现状。方法分析近年来有关乳腺癌间质成纤维母细胞研究的相关文献。结果乳腺癌组织的构成除肿瘤细胞本身外,尚包括间质成分,而成纤维母细胞是乳腺癌间质的主要成分。乳腺癌间质中成纤维母细胞与正常乳腺组织中成纤维细胞除产生胶原物质外,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存在明显差异,前者表现为-αSMA阳性、p53基因突变,同时能够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趋化因子,通过多种信号通路参与乳腺癌细胞的生长、迁移、浸润及转移。结论乳腺癌间质成纤维母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可反映病变性质,对乳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预后预测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乳腺癌间质成纤维母细胞的靶点治疗正在受到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基质成纤维细胞和乳腺癌细胞SDF-1的影响,从而揭示雌激素是否通过SDF- 1/CXCR4信号通路影响乳腺癌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选取基质成纤维细胞MRC5和乳腺癌细胞MCF-7为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雌激素组和雌激素+雌激素受体阻断组,分别加入不同生理浓度的17-β雌二醇作用一定时间以及同一浓度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