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4篇 |
免费 | 9篇 |
国内免费 | 38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6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105篇 |
内科学 | 13篇 |
神经病学 | 6篇 |
特种医学 | 15篇 |
外科学 | 19篇 |
综合类 | 81篇 |
预防医学 | 6篇 |
眼科学 | 3篇 |
药学 | 11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20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18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21篇 |
2008年 | 24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目的:探讨中度及重度烧伤合并四肢骨折的诊治方法及其对IL-6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中度及重度烧伤合并四肢骨折患者60例,都采用基础治疗结合自体植皮术.结果: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患者创面愈合率逐渐增加,不同时间点对比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的IL-6值明显少于治疗前,不同时间点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中度及重度烧伤合并四肢骨折病情比较危重,自体皮移植治疗能提高创面愈合率,可能与改善炎症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3.
目的评价前心房利钠肽(pro—ANP)、前肾上腺髓质素(pro—ADM)、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在脓毒症预测和危险分层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的将149例入住重症加强病房的危重病患者按标准分为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组(72例)、脓毒症组(33例)、严重脓毒症组(27例)、脓毒症性休克组(17例)4组,采用新型夹心免疫荧光测量法检测各组中pro—ANP和pro-ADM浓度,并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II评分)及PCT、CRP和IL-6等相比较。结果SIRS组、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性休克组,血浆pro—ANP、pro—ADM、PCT浓度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RP和IL-6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脓毒症组中,与其他标志物相比,死亡患者的pro—ANP、pro—ADM浓度比存活患者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脓毒症患者的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中,pro—ANP(0.88)、pro—ADM(0.86)和PCT(0.82)、APACHEⅡ评分(0.82)的曲线下面积相同,明显高于CRP(0.54)和IL-6(0.69)。结论生物标志物pro—ANP、pro—ADM、PCT对脓毒症患者的预测和危险分层是一个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84.
深化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关系,分析了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改革的趋势,提出教师通过转变教育观念、理解专业培养目标、充分发挥能动作用作为教学方法改革的突破口。在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参与意识、选择有效教学手段和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价才能完成有效的教学方法改革。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L-精氨酸(L-Arg)对糖尿病(DM)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DM组、L-Arg治疗组(L-Arg组)。L-Arg治疗12周后,测定三组大鼠血清、坐骨神经组织一氧化氮(N0)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血浆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以及坐骨神经组织Ca^2+-ATPase、Na^+-K^+-ATPase活性及神经元型NOS(nNOS)、醛糖还原酶(AR)基因的表达。结果:DM组大鼠血清、坐骨神经NO含量和NOS活性、血浆CGRP含量及坐骨神经Ca^2+-ATPase、Na^+-K^+-ATPase活性和nNOS mRNA的表达均明显低于NC组(P〈0.01或P〈0.05),而血浆ET-1含量、坐骨神经AR mRNA的表达均明显高于NC组(均P〈0.01);经L—Arg治疗后,上述改变逆转,与DM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结论:L—Arg对DM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神经血供及抑制多元醇代谢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讨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类型、分布及耐药情况,为指导医院感染病原菌耐药性监测和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科ICU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及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药敏结果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标准进行判定,采用WHONET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病原菌607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占72.3%(439株),革兰氏阳性球菌占21.4%(130株),真菌占6.3%(38株).革兰氏阴性杆菌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其中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占70.8%(311株),革兰氏阳性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杆菌284株,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ESBLECOL)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KPN)占18.0%(51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占36.3%(103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占(MDR-PA)26.4%(75株).多重耐药革兰氏阳性球菌57株,主要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率为100%.真菌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对抗真菌药物敏感性≥80%.结论 内科ICU患者医院感染的致病菌主要为革兰氏阴性杆菌,且主要为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和多重耐药菌.ICU应加强病原菌耐药性监测,并根据药敏结果指导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87.
1 临床资料 1998 0 2 / 2 0 0 1 0 4我院行同种异体尸体肾移植6 0例[1,2 ] ,分为 3组 :A组 2 3(男 15 ,女 8)例 ,年龄 18~ 5 8岁 ,给予霉酚酸酯 (Cellcept,MMF) 1g口服 ,2次·d-1;B组 18(男 12 ,女 6 )例 ,年龄 2 0~ 5 9岁 ,给予MMF 0 .75 g口服 ,2次·d-1;C组 19(男 12 ,女 7)例 ,年龄 2 1~ 6 3岁 ,给予硫唑嘌呤 (azathioprine ,Aza) 5 0~ 10 0mg口服 ,1次·d-1.以上 3组均加用环孢素A (cyclosporineA ,CsA)和泼尼松 (prednison ,Pred) .所有患者均无糖尿病… 相似文献
88.
放射性脑损伤的磁共振氢质子波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76例放射性脑病患者的病灶中央区、边缘区及对侧或正常区进行磁共振波谱(MRS)检测,试图找出放射性脑损伤的一些早期征象。【方法】①选择因鼻咽癌行颈部鼻咽部放疗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患者76例作为病变组,同期选择无鼻咽癌及放疗史的健康志愿者25例为对照组作MRI和MRS检测。②MRS按NAA、Cr、Cho波峰的高低的波形组合分三型及行波峰积分值和积分比值分析。【结果】①健康对照组MRS波峰形态主要呈Ⅰ型86.67%;②病变组:病灶中央区以Ⅱ型为主68.42%,边缘区波形组合以I型44.74%和Ⅲ型39.47%为多,正常区以Ⅰ型为主84.21%。病变组各区间的NAA、Cr、Cho、NAA/Cr、NAA/(Cr+Cho)和Cho/Cr的积分峰值及比值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MRS的波形及脑化合物的积分峰值变化能提示放射性脑损伤的程度。Ⅱ型提示已有放射性脑损伤的存在,Ⅲ型加NAA/Cr、NAA/(Cr+Cho)的比值<1,则要考虑有放射性脑损伤可能。 相似文献
89.
目的:观察动脉血压下降至失血性休克及治疗后家兔大脑皮层诱发电位的变化,了解缺血缺氧纠正后神经系统电活动的变化。方法:(1)记录放血前诱发电位及放血后血压50~60mmHg(6.65~7.98kPa)时的皮层诱发电位,测量皮层诱发电位潜伏期正波值、负波值的幅度及峰峰值的幅度和时程。(2)给予扩容补液治疗(补充所失血量及等量生理盐水和654—21mg/kg)半小时后血压恢复到80~100mmHg时,测定皮层诱发电位的潜伏期正波值、负波值的幅度及峰峰值的幅度和时程,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放血前后与治疗组皮层诱发电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性动脉血压下降过程中随着血压下降皮层诱发电位正波、负波、峰峰值幅度均呈现下降趋势,其潜伏期、峰峰时程延长;当血压低于70mmHg(9.31kPa)进行扩容时,诱发电位不能恢复到放血前的水平。该变化规律为临床对休克的治疗和有效监测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0.
尿道下裂是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阴茎腹侧的尿道沟未能完全闭合,导致尿道开口于阴茎腹侧或阴襄会阴等异常部位,是男性儿童比较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发病率约为1/300.因该病对患儿的生活及成年后的心理均可造成不良影响。[第一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