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9篇
耳鼻咽喉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7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1篇
中国医学   14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 研究藿香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首次对藿香不同部位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 从藿香茎中鉴定了10个化合物,占茎中挥发性成分的96.88%;从藿香叶中鉴定了20个化合物,占叶中挥发性成分的98.12%;从藿香果实中鉴定了15个化合物,占果实中挥发性成分的97.86%。结论 对甲氧基苯丙烯是藿香茎、叶和果实挥发油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02.
维生素B12缺乏症的发病率高,临床表现非常复杂,某些症状如神经系统损害是不可逆的。因此,如果不能在早期正确地诊断此病,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以及精神上和身体上的极大痛苦,还将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3.
尹震花  张娟娟  陈林  郭庆丰  张伟  康文艺 《中草药》2018,49(8):1964-1976
了哥王Wikstroemia indica为瑞香科荛花属植物。研究发现了哥王中含有酸类、醇或酯类、醌类、甾体类、香豆素类、木脂素类、黄酮类、萜类、二芳基庚烷类等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病毒、细胞毒、抗炎等活性,主要以香豆素类、黄酮类、醌类和木脂素类成分为对象对了哥王进行含量测定及质量评价。此外,了哥王作为一种有毒中药,通过炮制方法可以降低其毒性,但是其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的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的研究。对国内外2010—2017年有关了哥王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其成分检测等方面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其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诊治原则。方法:回顾分析2000/2008年以来收治的45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资料。结果:45例中43例一次性治愈,进行柯-陆式手术的6例患者2例复发,重新进行鼻内镜扩大上颌窦自然口的修正手术,术后综合治疗,随访1a未见复发。结论:本病容易误诊,鼻窦CT扫描有重要的诊断价值;采用鼻内镜手术综合治疗疗效好,无复发。  相似文献   
105.
宜昌胡颓子根挥发性成分的HS-SPME-GC-MS研究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目的:分析宜昌胡颓子根中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宜昌胡颓子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共鉴定出21个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性成分的50.95%。化合物结构类型包括醇、酸、酯、烯烃和烷烃等。结论:宜昌胡颓子根中主要挥发性成分为菜油甾醇(7.09%),4,6,6-三甲基-2-(3-甲基-1,3-二丙烯)-3-氧三环[5.1.0.0(2,4)]辛烷(6.67%),十七烷(4.86%),蒲公英甾醇(4.55%),5-溴-4-氧代-4,5,6,7-四氢苯并呋喃(3.94%),羽扇豆醇(3.15%),苯并[b]萘并[2,3-d]呋喃(2.26%),2,6,10,14-四甲基十六烷(2.19%),十八烷(2.11%)和Z-5-十九碳烯(2.06%)。  相似文献   
106.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锦鸡儿茎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目的:研究锦鸡儿挥发性成分。方法:首次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S-SPME-GC-MS)分析锦鸡儿茎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结果:共鉴定出19个成分,占总挥发油成分峰面积的99.98%。结论:主要为烯烃(55.79%)和饱和烷烃类化合物(22.99%)。Z-5-十九碳烯(31.65%),8-十七碳烯(15.82%),二十八烷(9.48%),十七烷(7.66%),二十二烷(5.85%),6,9-十七碳二烯(5.15%)和十九烷(5.02%)是锦鸡儿茎的主要挥发性成分。  相似文献   
107.
李昌勤  姬志强  康文艺 《中草药》2010,41(9):1443-1444
目的研究藿香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首次对藿香不同部位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从藿香茎中鉴定了10个化合物,占茎中挥发性成分的96.88%;从藿香叶中鉴定了20个化合物,占叶中挥发性成分的98.12%;从藿香果实中鉴定了15个化合物,占果实中挥发性成分的97.86%。结论对甲氧基苯丙烯是藿香茎、叶和果实挥发油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08.
河南产连翘叶抑制α-糖苷酶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寻找连翘叶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成分.方法:利用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模型活性追踪,采用各种色谱法分离,运用多种波谱技术鉴定结构,并对活性较强的单体化合物进行酶抑制动力学研究.结果:连翘叶的乙酸乙酯部分具有较高的活性,从中分离出5个活性化合物,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高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酶抑制动力学反应结果表明,化合物1,4和1与2混合物(2:1)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类型为非竞争性抑制剂.结论:化合物1-3为首次发现对α-糖苷酶的抑制活性,3为首次从连翘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9.
饿蚂蝗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前军  刘瑜新  康文艺  李传宽 《中成药》2010,32(11):1980-1982
  相似文献   
110.
尼泊尔酸模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及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文艺  刘瑜新  宋艳丽  张丽 《中成药》2010,32(7):1249-1251
目的:对尼泊尔酸模根和地上部分的不同溶剂提取物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及抗菌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尼泊尔酸模不同部位,以96微孔板法测定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其抑菌圈及MIC值.结果:尼泊尔酸模根和地上部分各提取物均有较好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各提取物的IC50值大小为:RNAE(2.13 μg/mL)、RNAM(2.13μg/mL)、RNRE(3.83 μg/mL)、RNRM(22.5 μg/mL)、RNRe(36.01 μg/mL)和RNAP(56.59μg/mL),远低于阳性对照Acarbose(1 081.27 μg/mL).抑制动力学实验表明,尼泊尔酸模地上部分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抑制类型为非竞争性抑制,其甲醇提取物为混合型抑制.尼泊尔酸模根石油醚和乙酸乙酯部分有抑菌活性,尼泊尔酸模根石油醚部分对SA、MRSA、ESBLs的MIC分别为0.25、0.25、0.125 mg/disc;尼泊尔酸模根乙酸乙酯部分对SA、MRSA的MIC分别为0.25、0.25 mg/disc.结论:尼泊尔酸模各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效果均很好,尼泊尔酸模根的抑菌活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