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7篇 |
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5篇 |
内科学 | 10篇 |
综合类 | 18篇 |
预防医学 | 4篇 |
药学 | 10篇 |
中国医学 | 17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2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1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1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1篇 |
2002年 | 2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观察糖脉康颗粒联合卡托普利片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糖脉康颗粒联合卡托普利片治疗,对照组采用卡托普利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占92.00%,对照组有效率占74.00%,2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脉康颗粒联合卡托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52.
关于加强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加速,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大,导致心理疾患者日益增多,并呈现出"低年龄、高文化和高发生率"的倾向. 相似文献
53.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ty drstress syndrome, ARDS)是指原心肺功能正常,由于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等肺外或肺内严重疾病袭击后,引起广泛肺毛细血管炎症性损伤,通透性增加.临床特点为急性呼吸窘迫和难治性低氧血症.ARDS具有起病急骤,发展迅猛等特点.在基础疾病救治过程中,可在数小时或数日的相对稳定期后,突然出现进行性呼吸窘迫、烦躁、焦虑、出汗,迅速纠正缺氧是抢救ARDS最重要的措施.一般需要浓度>50%给氧,使PaO2>60mmHg或SaO2>90%.但通常的鼻塞或面罩吸氧难以纠正缺氧状态,必须尽早应用机械通气,目的是维持适当的气体交换而避免严重的并发症[1]. 相似文献
54.
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该病是先天性血管畸形,组织学分为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可以单发和多发.本例患者分布整个肝右叶,在本院是首例. 相似文献
55.
目的观察在中青年择期手术患者全麻中固定瑞芬太尼靶控血浆浓度20ng/mL调节丙泊酚靶控血浆浓度控制并维持全麻中MAP方法和恒速泵注瑞芬太尼50μg/(kg·h)调节丙泊酚泵速控制并维持全麻中MAP方法的全麻维持效果是否相同。方法选择择期手术接受全麻的中青年患者65例,依瑞芬太尼全麻维持用药方式不同分为靶控给药组35例和恒速给药组30例,靶控给药组固定瑞芬太尼靶控血浆浓度20 ng/mL调节丙泊酚靶控血浆浓度控制并维持全麻中MAP比基础MAP降低5%左右(0~10%)。恒速给药组恒速泵注瑞芬太尼50μg/(kg·h)调节丙泊酚泵速控制并维持全麻中MAP比基础MAP降低5%左右(0~10%)。2组均在手术结束前5 min停用丙泊酚,手术结束时停用瑞芬太尼。结果靶控给药组瑞芬太尼靶控血浆浓度20 ng/mL全麻维持实际恒速泵注剂量为(48.48±6.28)μg/(kg·h),接近恒速给药组的50μg/(kg·h),2组维持MAP均达到预设的降压范围;2组间维持MAP平稳指数、维持MAP平稳指数比基础MAP平稳指数降低百分率、瑞芬太尼维持用量、丙泊酚维持用量、睁眼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全麻维持中不用肌肉松弛药均无体动发生,清醒拔管过程中均无躁动发生,且均无术中知晓,全麻维持效果均为Ⅰ级。结论全麻维持使用固定瑞芬太尼靶控血浆浓度20 ng/mL调节丙泊酚靶控血浆浓度控制并维持全麻中MAP比基础MAP降低5%左右的方法与恒速泵注瑞芬太尼50μg/(kg·h)调节丙泊酚用量控制并维持相同MAP范围方法的全麻维持效果相同,均达到全麻维持效果评级Ⅰ级。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老年人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复合全麻维持中不同瑞芬太尼、丙泊酚配伍剂量与全麻维持效果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择期手术患者120例,均实施气管插管全麻,全麻诱导方法均相同。全麻维持分为恒速泵注不同剂量丙泊酚、调节瑞芬太尼用量控制并维持全麻中MAP比基础MAP降低5%左右(0~10%)部分(简称BR法)和恒速泵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调节丙泊酚用量控制并维持全麻中MAP比基础MAP降低5%左右部分(简称RB法)。BR法共3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泵速1.0 mg/(kg·h)组(B_(1.0)组)、1.5 mg/(kg·h)组(B_(1.5)组)、2.0 mg/(kg·h)组(B_(2.0)组)、2.5 mg/(kg·h)组(B_(2.5)组)、3.0 mg/(kg·h)组(B_(3.0)组),每组6例。瑞芬太尼起始泵速均为30μg/(kg·h),如瑞芬太尼用量增加到60μg/(kg·h),MAP降低未达预设范围,丙泊酚用量增加0.5 mg/(kg·h),再调节瑞芬太尼用量,如此反复直至降压达到预设范围;如瑞芬太尼用量降到零,MAP仍低于预设范围,降低丙泊酚用量0.5 mg/(kg·h),再调节瑞芬太尼用量,如此反复直至降压达到预设范围。RB法共9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泵速60μg/(kg·h)组(R_(60)组)、55μg/(kg·h)组(R_(55)组)、50μg/(kg·h)组(R_(50)组)、45μg/(kg·h)组(R_(45)组)、40μg/(kg·h)组(R40组)、30μg/(kg·h)组(R_(30)组),每组15例。丙泊酚起始泵速均为2 mg/(kg·h),调节丙泊酚用量在25 min内控制并维持全麻中MAP比基础MAP降低5%左右。全部11组控制性降压均在手术结束前5 min停止。结果 (1)BR法中B_(1.0)组有3例,B_(1.5)组、B_(2.0)组、B_(2.5)组各有2例能够按原计划丙泊酚用量完成全麻维持;有18例需增加或减少丙泊酚用量后再调节瑞芬太尼用量完成全麻维持,这其中还有3例丙泊酚用量大于3.0 mg/(kg·h)才能完成全麻维持;还有3例按照原计划丙泊酚用量用药,但需在输入多巴胺的同时输入瑞芬太尼完成全麻维持。(2)RB法各组均可较容易地把全麻维持中的MAP控制到比其基础MAP降低5%左右的范围,BIS值均维持在35~60,6组间维持MAP平稳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瑞芬太尼用量与丙泊酚用量呈负相关(r=-0.94,P0.05),丙泊酚用量与睁眼时间呈正相关(r=0.95,P0.05)。R_(30)组丙泊酚用量显著大于R_(60)组、R_(55)组、R_(50)组、R_(45)组(P均0.05)。R_(60)组、R_(55)组、R_(50)组睁眼时间相对较短。(3)全麻维持效果评级:R_(55)组、R_(50)组达Ⅰ级,R_(60)组、R_(45)组达Ⅱ级,R40组达Ⅲ级,R_(30)组达Ⅳ级。结论 BR法很难把血压调控平稳,不适合老年人临床全麻使用;RB法较容易把血压调控平稳,其中以恒速泵注瑞芬太尼50μg/(kg·h)和55μg/(kg·h),调节丙泊酚用量控制并维持全麻中MAP比其基础MAP降低5%左右,全麻维持效果评级最好,清醒快,拔管无呛咳躁动发生,推荐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57.
58.
探讨不同自付费用对2型糖尿病(T2DM) 患者血糖和抑郁的影响。选取2011年4—12月门诊初次诊治的T2DM患者293例,包括纳入医保145例(A组)和未纳入医保148例(B组),比较2组治疗1年的医疗费用、血糖和抑郁情况。根据四分位法将2组患者的自付费用分为q1、q2、q3和q4四个区间,比较四个区间的血糖和抑郁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区间发生抑郁的风险。A组1年内的医疗费用、自付费用、HbA1c和FPG水平以及抑郁发生率明显优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自付费用四分位区间上的HbA1c和FPG水平以及抑郁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自付费用四分位区间上的HbA1c和FPG水平以及抑郁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以A组q1区间作为对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组q1(OR=0.945,95%CI 0.898~0.967,P<0.01),q2(OR=0.469,95%CI 0.336~0.655, P<0.05),q3(OR=0.586, 95%CI0.423~0.812,P<0.05),q4(OR=0.926,95%CI 0.716~1.198,P<0.01),发生抑郁的风险都有所升高。医保能够有效减轻糖尿病患者经济负担,且能够改善糖尿病控制水平以及降低抑郁发生率,有助于疾病恢复。 相似文献
59.
王晓燕;张彧;康力;张欣;武晓红;郎华;吕晶丽 《肿瘤研究与临床》2018,30(10):674-677
目的 观察消癌平注射液联合化疗对复发上皮性卵巢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11月在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的88例确诊为铂类敏感型复发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紫杉醇+铂类方案化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消癌平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最终分别入组40例和42例,试验组客观缓解率(ORR)为52.5%(21/40),高于对照组的31.0%(1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3.919, P=0.048)。试验组CA125 50%下降率为75.0%(30/40),高于对照组的57.1%(24/4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 2=2.905, P=0.088);试验组CA125 75%下降率为65.0%(26/40),高于对照组的28.6%(1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10.934, P=0.001)。试验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7.5%(3/40),低于对照组的26.2%(1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6.138, P=0.046)。 结论 消癌平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复发卵巢癌能够提高近期疗效,减轻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