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38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目的 探讨自发性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cavernous sinus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CSDAVF)的 临床特点及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20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经DSA 检查确诊为自发性CSDAVF并行介入栓塞治疗的连续住院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经静脉入路或动脉入 路进行动静脉瘘栓塞术,根据情况采用单纯Onyx胶或联合弹簧圈进行栓塞,术后即刻及1年复查 DSA,比较经静脉入路和经动脉入路患者的栓塞程度,根据术后1年随访资料比较两组的1年临床预 后情况。 结果 共纳入25例患者,年龄21~72岁。6例(24.0%)患者采用单纯Onyx胶栓塞,19例(76.0%)患者 采用Onyx胶联合弹簧圈治疗。经静脉入路组17例,经动脉入路组8例。术后即刻DSA显示经静脉入路 组12例(70.6%)完全栓塞,4例(23.5%)次全栓塞,1例(5.9%)部分栓塞;经动脉入路组7例(87.5%) 完全栓塞,1例(12.5%)部分栓塞。1年随访DSA显示,经静脉入路组12例(70.6%)完全栓塞,4例 (23.5%)次全栓塞,1例(5.9%)部分栓塞,经动脉入路组5例(62.5%)完全栓塞,2例(25.0%)次全 栓塞,1例(12.5%)部分栓塞,两组术后即刻和1年栓塞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经静脉入路组 11例(64.7%)临床治愈,5例(29.4%)好转,1例(5.9%)无效;经动脉入路组6例(75.0%)治愈,2例 (25.0%)好转,两组1年临床预后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于CSDAVF患者,血管内治疗安全有效,经静脉入路和经动脉入路术后即刻和1年的栓塞率、 1年临床预后相似。  相似文献   
162.
C6细胞热休克蛋白抗原肽复合物的提纯及抑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提纯大鼠脑胶质瘤C6细胞热休克蛋白抗原肽复合物(HAC),免疫SD大鼠,观察HAC的抑瘤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亲和层析方法提纯大鼠脑胶质瘤C6细胞HAC,免疫20只大鼠为实验组,以另20只大鼠作为对照组,于免疫后1周,采用立体定向脑内接种方法,以C6细胞攻击两组大鼠,于肿瘤细胞攻击后第二周,取两组动物外周静脉血,测定外周静脉血淋巴细胞计数,并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外周血中CD3+CD4+和CD3+CD8+T淋巴细胞的比例。观察饲养过程中实验动物出现的症状、体征和第四周实验动物存活率。于第四周处死存活动物,取脑组织进行HE染色病理组织学检查,并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脑胶质瘤浸润区T淋巴细胞分布情况。结果 实验组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D3+CD4+和CD3+CD8+T淋巴细胞的比例实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动物症状出现时间显著晚于对照组动物(P<0.01),实验组动物第四周末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胶质瘤局部浸润的CD3+和CD4+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胶质瘤局部浸润的CD8+细胞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胶质瘤局部浸润T淋巴细胞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C6细胞中HAC可以诱导大鼠产生对C6细胞的细胞免疫,提高大鼠存活率。  相似文献   
163.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扩大经蝶窦入路切除鞍区非垂体腺瘤性病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鞍区非垂体腺瘤性病变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鞍结节脑膜瘤5例。脊索瘤4例,鞍上颅咽管瘤2例。均在神经导航定位下行扩大经鼻蝶窦入路,以内镜和显微镜结合切除鞍区病变。结果肿瘤全切除9例,其中5例鞍结节脑膜瘤均达SimpsonI级切除:次全切除2例,均为脊索瘤。术后3例发生脑脊液漏需二次手术修补。2例脊索瘤次全切除病人行常规放疗。随访6。58个月.3例脑脊液漏病人经再次手术修补均治愈;M对复查均未见肿瘤复发;本组无死亡病例。结论神经内镜辅助下扩大经蝶窦入路切除鞍区非垂体腺瘤性病变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4.
兔脑基底动脉痉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脑动脉壁局部性反应,免疫反应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血管痉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脑池局部应用尼莫地平对迟发性血管痉挛发生的预防作用,方法:在经斜坡暴露并穿刺兔基底动脉制备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基础上,测量各组动物血管痉挛前,后基底动脉直径并观察血管病理变化及动脉壁免疫球蛋白IgG沉积情况,结果:存在迟发性脑血痉挛的脑动脉壁渐次出现动脉中膜平滑肌变性,坏死,内皮细胞脱落及外膜炎症细胞浸润等现理改变,免疫球蛋白IgG在血管壁上表现为“一过性沉积”,与血管痉挛程度无明显关联,及池局部应用尼莫地平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虽然可以明显缓解脑动脉痉挛,但并不能完全阻止迟发性脑血后迟发性血管痉挛的实质是以脑动脉壁的炎性反应为主,为临床超早期手术清除蛛网膜下腔出血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5.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的治疗措施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5例(94眼)颅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6例,女9例;年龄6~58(29.60±10.35)岁;受伤部位:左眼39例,右眼43例,双侧6例;受伤原因:车祸伤61例,坠落伤10...  相似文献   
166.
目的 通过超声测量视神经蛛网膜下腔面积,评估其预测颅内压升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应用于无创评估颅内压变化,探究好发于航天员的颅内压损害视力综合症的发生机制.方法 51名受试者基于腰椎穿刺术测量的颅内压结果分为颅高压组(n=21)和正常颅压组(n=30),利用眼部超声检查和Image J 1.51分析软件,测量球后3 m...  相似文献   
167.
目的测定复方醋酸氟轻松酊的含量。方法按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标准WS- 10001-(HD-0019)-2002方法进行测定。结果市售复方醋酸氟轻松酊存在质量问题。结论应加强对药品贮藏条件的管理,确保人民用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8.
研究表明,骨骼肌胰岛素抵抗(IR)作为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关键步骤,与肥胖具有密切相关性。二酰甘油作为脂质代谢的中间产物对脂毒性的产生以及IR的发生、发展发挥重要作用。近期关于人类骨骼肌组织中二酰甘油诱导IR的研究出现了相互矛盾的结果,该文将讨论出现这些矛盾结果的可能原因,并且探索二酰甘油对人体新陈代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9.
目的:探讨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检测TAP2等位基因多态性的方法及其可行性。方法用盐析法抽提随机健康人群DNA 样本,以PCR-SSP技术为基础,根据 TAP2*0101,TAP2*0102,TAP2*0103,TAP2*0201四种等位基因型的全序列特点,选取 TAP2mRNA 1308C-T ,1693A-G ,1951C-T等位基因上三个突变位点,使用primer5.0软件设计引物,通过PCR-SSP电泳获得等位基因不同的结果。结果根据PCR-SSP电泳结果获得的不同等位基因的格局图,清晰地得出每个个体的纯合子、杂合子情况,将TAP2所有类型完全分析清楚。结论该方法可确实有效地分型 TPA2等位基因,成本低,操作方便,适合大规模批量地进行人群调查。此技术可用于人类群体遗传学调查,为研究TAP2基因多态性与疾病的关联性提供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70.
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单套管保护性毛刷采样病原菌培养对于支气管-肺真菌感染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上海仁济医院和长征医院呼吸科收治住院的符合入选标准的73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经纤支镜单套管保护性毛刷病原菌采样培养(PSB-QC)和肺泡灌洗液真菌培养(BAL-QC),比较两种方法诊断支气管-肺真菌感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同时分析入选患者纤支镜检查中指脉氧饱和度、心率和血压变化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以评估其安全性。结果 PSB-QC和BAL-QC诊断技术具有相似的准确度,两组在分离优势病原菌、真菌构成比、诊断敏感性、特异性方面比较均无明显差异(23.84,P0.05)。两者完全一致性为92.5%。在各诊断分组中,确诊组诊断阳性率为22.2%和12%(2=0.948,P0.05)。所有病例在纤支镜检查操作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和死亡。总不良反应发生率BAL-QC组高于PSB-QC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8.57,P0.05)。结论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中应用经纤支镜单套管保护性毛刷采样方法是一种安全、简便、易被患者接受的微创技术,采样病原菌真菌培养能为支气管-肺真菌感染与定植提供一定病原学诊断依据,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