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38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病例 女,59岁,2年前无意中发现右下腹有1手拳大小包块,无疼痛,逐渐缓慢增大,患者自觉消瘦约10Kg以上,无恶心呕吐,无腹泻便秘,无便血及粘液脓血便,饮食及二便均正常.查体:腹部平坦,无胃肠型及蠕动波,肝脾不大,右下腹可及12.0cm×8.0cm不规则包块,质地中等,轻度触痛,活动度尚可,无移动性浊音.  相似文献   
132.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的改变以及转移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脑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通过测定脑组织中伊文氏蓝(EB)含量及免疫组化法来观察TGF-β1的表达。结果:缺血2h再灌注3h,BBB 通透性开始增加,24h达高峰,72h后明显减弱。同时,TGF-β1在缺血再灌注3h开始表达,24h达高峰,持续至72h,72h后逐渐减弱。结论:脑缺血后BBB的破坏与TGF-β1的表达密切相关,提示TGF-β1参与了BBB内皮细胞破坏的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133.
原发性胃淋巴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原发性胃淋巴瘤的CT诊断水平。方法收集17例经胃镜活检和手术证实为原发性胃淋巴瘤。17例CT检查中,3例扫描前10min口服3%泛影葡胺1 000ml,14例口服等渗甘露醇800~1 000ml。平扫后行动脉期和静脉期增强扫描,动脉期延迟25~30s,静脉期延迟70s。分析CT表现。结果17例PGML中,病变位于多位于胃窦(15例,占88.2%)和胃体(14例,占82.3%),且多同时累及胃窦和胃体(12例,占70.6%)。CT表现为胃壁增厚17例,伴有肿块4例,形成直径2.5cm以上大溃疡4例。17例胃壁均增厚为0.6~4cm,14例(82.3%)增厚胃壁增强幅度为14HU~25HU的轻、中度强化。增厚胃壁强化均匀15例,见小片状坏死2例。胃腔无明显狭窄且三期扫描形态可变7例,以胃壁增厚为主的浸润型14例(82.3%),肿块型3例,溃疡型4例。肝脏均未见转移性病灶。结论原发性胃淋巴瘤主要位于胃窦和胃体,CT主要表现为浸润型,密度均匀,呈轻、中度均匀强化,可伴有大溃疡形成,在CT三期扫描中胃的形态可变。  相似文献   
134.
大鼠神经干细胞经枕大池移植对脑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NSCs)经枕大池移植到创伤性脑损伤模型大鼠蛛网膜下腔中,观察其向损伤脑组织迁移及治疗效果。方法体外培养的NSCs取自子鼠皮层,并用5-溴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采用Feeney’s自由落体脑创伤模型制成大鼠脑损伤模型,伤后24 h将NSCs经枕大池移植到蛛网膜下腔,伤前24 h、伤后24 h及1、2周行动物运动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于第1、2周处死取脑,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BrdU、微管相关蛋白2(MAP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明,有BrdU( )NSCs迁移到脑内损伤灶并分化成MAP2 ( )神经元或GFAP( )胶质细胞。接受NSCs移植组大鼠与损伤组大鼠比较运动功能明显改善。结论NSCs具有从蛛网膜下腔迁移入脑内损伤组织、分化为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并促进或改善神经功能恢复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5.
目的:研究肝癌中肝动-静脉瘘的发病率、分型、发生部位以及与肝癌类型、肿瘤血供和门脉高压之间的关系.方法:110例选自我科1989-1999年间收治的经临床和影像资料证实的583例肝癌患者.均采用Seldinger技术行DSA检查证实为肝动-静脉瘘.其中男102例,女8例,年龄27-70岁,平均48.5岁.原发性肝癌103例,转移性肝癌7例(其中原发结肠癌3例,壶腹癌2例,胰腺癌1例,贲门癌1例);合并腹水58例,上消化道出血31例.行纤维胃镜检查33例,上消化道钡餐检查30例.结果:肝癌中肝动-静脉瘘平均发生率为18.9%.肝动-静脉瘘多发生于多血供、巨块型、原发性肝癌(发生率分别为80.9%、 62.7%、93.6%).肝动-静脉瘘中103例为单纯型,占93.6%,表现为:肝动脉-门静脉瘘97例(88.2%),肝动脉-肝静脉瘘4例,肝动脉-下腔静脉瘘2例.7例复杂型表现为:同时存在肝动脉-门静脉瘘、肝动脉-下腔静脉瘘3例,肝动脉-下腔静脉瘘、肝动脉-肝静脉瘘1例,先肝动脉-门静脉瘘,后肝动脉-下腔静脉瘘1例,先肝动脉-下腔静脉瘘、后肝动脉-门静脉瘘1例,3处肝动脉-门静脉瘘1例.按肝动-静脉瘘发生部位分型:周围型95例(86.4%),中央型15例(13.6%).上消化道钡餐和纤维胃镜对合并腹水和上消道出血病例的检查结果显示:纤维胃镜对食管静脉曲张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上消化道钡餐检查.结论:肝动-静脉瘘在肝癌中的发生率较高.其中原发性肝癌明显高于转移性肝癌.肝动-静脉瘘多发于巨块型、多血供肝癌,常提示病变的严重程度;肝动-门静脉瘘可能是中晚期肝癌顽固性门脉高压的重要原因之一.肝动-静脉瘘引起的门脉高压中,临床表现腹水为主,出血次之.纤维胃镜对食管静脉曲张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上消化道钡餐检查.DSA应做为合并门脉高压肝癌患者的常规检查.肝动脉栓塞可阻断肝动-静脉瘘,缓解门脉高压所致腹水和上消化道出血,并减少通过静脉分流引起的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136.
目的对比跟骨闭合性骨折两种撬拨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前在X线透视下用单骨元针撬拨加石膏外固定的方法,2002年后在电视透视下用双骨元针撬拨治疗跟骨骨折不再用石膏外固定的方法。经对2000年前的42例和对2000年后的56例病例进行随访。结果单根骨元针治疗优26例,良9例,总有效率85.17%,双根骨元针治疗优47例,良6例,总有效率94.64%。结论双骨元针撬拨效果良好,功能恢复满意,比单骨元针治疗优良率提高8.87%。  相似文献   
137.
杜仲叶浸膏粉抗衰老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杜仲叶浸膏粉的抗衰老作用。方法将65只BALa/c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两个对照组、两个实验组和模型组,两个对照组分别灌胃给予生理盐水和何首鸟煎剂4g/kg,两个实验组分别给予杜仲叶浸膏粉3g/kg和1.5g/kg,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除生理盐水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小鼠每日皮下注射5%D-半乳糖0.5m1以建立亚急性衰老小鼠模型。以分光光度法测定MAO-B活力、邻苯三酚法测定SOD活力、巴比妥酸比色法检测MDA含量、荧光法检测LF含量,采用刘景田法测RCR和RICR。结果口服杜仲叶浸膏粉可以降低亚急性衰老小鼠脑MAO-B活力,提高肝SOD活力,降低肝MDA和LF含量,提高RCR争RICR。结论杜仲叶浸膏粉具有抗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138.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都希望自己拥有一口健康洁白的牙齿,因而对口腔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了。那么,怎样保护好我们的牙齿,使其健康美观地伴随我们一生呢?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是维护口腔健康的重要因素。 人们都知道要定期进行体检,对全身疾病要早发现、早治疗。对于口腔疾病道理也是一样的,也应  相似文献   
139.
头针疗法治愈一例罕见半身剧痛证康军笔者运用中医针刺法治愈一例临床罕见的半身剧痛证,具体情况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54岁,农民,于1994年9月13日无诱因开始感腹部皮肤针刺样疼痛,无腹泻,呕吐等症,饮食正常。约一天腹部皮肤疼痛减轻;游走至右...  相似文献   
140.
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从1988年提出至今,已有15年.发展到今天,无论是思想准备还是实践探索,无论是内部环境还是外部环境都已经具备了实行社会化的初步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