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6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67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背景: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适合手部修复,但远端蒂血管缺少具体可操作性的描述,临床应用还比较困难。目的:探讨前臂外侧皮神经-头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和旋转点下移的解剖学基础。设计:单一样本观察。单位: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军区临床解剖学研究中心。材料:实验于2004-01/05在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军区临床解剖学研究中心实验室完成。选用3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上肢标本(由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军区临床解剖学研究中心提供)。方法:以桡骨茎突为观测标志点,重点显微解剖:①前臂外侧皮神经-头静脉下1/3段的营养血管来源、分支分布及吻合。②前臂外侧皮神经-头静脉营养血管与桡骨膜血管的关系。③头静脉浅深交通支。主要观察指标:①前臂外侧皮神经-头静脉营养血管的来源、分支及吻合。②前臂外侧皮神经-头静脉营养血管与邻近骨、皮的血供关系。结果:①在前臂的下1/3段,前臂外侧皮神经-头静脉的营养血管来源:该营养血管来自:桡动脉穿皮支6~11支,外径(0.7±0.3)mm;掌浅支穿皮支2~6支,外径(0.5±0.3)mm;桡骨茎突返支穿皮支一二支,外径(0.8±0.1)mm;鼻烟壶穿皮支一二支,外径(0.6±0.2)mm。在距桡骨茎突上8.0~15.0cm,桡动脉肌间隙骨皮穿支1~3支,起始外径(1.1±0.2)mm。骨膜支分布桡骨体部中下段的裸露区,皮支外径(0.8±0.2)mm。②在前臂的下1/3段,前臂外侧皮神经-头静脉的营养血管分布:前述穿皮支发皮支、筋膜支、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形成皮神经-头静脉血管链以及深、浅筋膜血管网。结论:前臂外侧皮神经-头静脉营养血管与肌、骨、皮营养血管同源,以桡动脉皮支为蒂前臂外侧皮神经-头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旋转轴点在腕关节平面,可用于手部远处组织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62.
目的观察透明质酸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体移植修复兔退变椎间盘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后外侧穿刺抽吸L1/2和L3/4髓核构建日本大耳白兔椎间盘退变模型,造模后2周应用微量注射器向L3/4椎间盘内注射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透明质酸钠混合溶液作为实验组,L1/2椎间盘注射透明质酸钠作为对照组。注射后2周、4周、8周、12周时行兔椎间盘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结果对照组椎间盘高度呈降低趋势,实验组注射后2周椎间盘高度缓慢下降,之后缓慢升高,两组在4个时间点椎间盘高度指数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结果显示干细胞移植组可以延缓实验椎间盘的水分丢失。病理结果显示实验组髓核纤维环形态得到保留,髓核纤维环边界清晰,植入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产生增殖分裂,并向周围迁徙规律排列,其病理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2周内实验组Ⅱ型胶原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说明移植于退变椎间盘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存活,且有增殖能力,其与透明质酸钠混合溶液联合移植可以延缓退变椎间盘进一步退变,并促进退变椎间盘修复。  相似文献   
63.
国际维和行动中医疗卫生装备的管理和实施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医疗卫生装备的管理是维和医疗分队的一项重要内容,自始至终贯穿于雏和行动的全过程。通过派遣机动卫勤分队到战乱国执行卫勤保障任务,使分队达到了锤炼,提高了分队快速反应能力、应急救治能力和不同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取得了战争状态下海外部署军队卫勤机动力量和医疗卫生装备的管理经验.也为军事斗争准备中实现卫勤保障要求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和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老年股骨颈骨折和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资料。结果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粗隆间骨折行动力髋固定。本组术前30例有内科合并症,其中心脑血管系统疾患最常见。术后8例发生并发症,其中神经精神系统3例,心血管系统3例,呼吸系统1例,尿路感染1例。住院期间无死亡。结论积极的围手术期评估和处理是老年股骨颈和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治疗成功的主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65.
维和任务区医疗分队卫勤保障组织与管理   总被引:22,自引:7,他引:22  
派遣机动卫勤分队出国执行维和卫勤保障任务,对锻炼卫勤队伍,提高自我保障条件下医疗救治能力,取得海外部署军队卫勤保障经验十分重要。本文结合作者所在医院抽组医疗分队所担负的维和卫勤保障任务,对医疗分队在维和任务区的组织指挥、输送与展开、联络与协调、医疗保障、应急准备、卫生防疫、后勤保障等工作的组织与管理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6.
维和二级医疗分队卫勤保障的组织与实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医疗分队执行联合国维和卫勤保障任务成为我军卫勤战线的一项重要工作。以我院为主抽组的南京战区首批赴利比里亚维和医疗分队,圆满地完成了维和卫勤保障任务,对军队医院执行非战斗军事行动的卫勤保障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1联合国维和行动卫勤保障机制1.1维和行动卫勤保障体系联合国维和行动卫勤保障主要由维和行动部(departm ent of peacekeep ingoperation,DPKO)下的卫勤保障股(m ed ical supportun it,M SU)负责,并与联合国医疗服务司(m ed icalserv ices d iv ision,M SD)合作,计划、协…  相似文献   
67.
[目的]阐明闭合或有限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微创治疗胫骨干多节段粉碎性骨折的优越性和手术要点。[方法]选取46例胫骨干长节段粉碎性骨折使用微创交锁髓内钉固定为治疗组,随机选取同时期普通钛板治疗多节段骨折46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术中情况及术后疗效进行比较,其中治疗组采用闭合复位穿钉,有限切开复位螺钉固定,瞄准器锁定骨折远、近端。[结果]两组术后均随访12个月以上,两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远期功能疗效满意度方面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结论]闭合或有限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长节段粉碎性骨折较钛板有着微创、手术时间短、伤口愈合快、住院时间短,更符合胫骨生物力学、更高骨折愈合率、更少并发症等优越性。微创交锁钉为该类骨折提供了最佳骨折愈合时机、良好功能恢复,可避免关节僵硬,大部分患者可重返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膝下外侧血管蒂腓骨头瓣联合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植修复内踝部骨与复合组织缺损的疗效. 方法 根据内踝部骨与复合组织缺损的大小,设计膝下外侧血管蒂腓骨头肌腱瓣移植重建内踝和三角韧带、切取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内踝部软组织缺损刨面.临床应用7例,分别因机器绞伤、重物砸伤、撕脱伤所致的开放性创伤.皮肤缺损5cm×6cm~8cm× 16cm.观察术后患者内踝的影像学及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内踝及软组织缺损Ⅰ期修复,术后随访8个月至6年,移植骨及皮瓣愈合良好,踝关节稳定,关节活动正常,内踝部外形好,效果满意. 结论 以膝下外侧血管蒂腓骨头肌腱瓣联合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植修复内踝部骨与复合组织缺损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应用AO-USS脊柱提拉系统治疗腰椎双椎峡部裂伴滑脱症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01年5月至2008年8月我院收治10例L。和L;双椎峡部裂伴滑脱症患者。其中男4例,女6例;年龄44-65岁,平均51.5岁。按Meyerding分类,I度滑脱14节段,Ⅱ度滑脱6节段。均应用AO-USS行后路减压、椎体复位固定和椎间植骨融合术,应用椎间融合器4例,自体髂骨块嵌压6例。结果术后随访9-36个月,平均20个月。放射学检查显示10例腰椎滑脱复位良好,椎间均骨性融合,平均椎间高度由术前7.9mm恢复至术后13.0mm,无神经根损伤,内固定松动及折断等并发症。末次随访疗效评定根据NaKai评分标准,优6例,良3例,可1例。结论AO-USS系统能同时进行滑脱椎体提拉复位调整和椎间纵向撑开和加压的精确三维操作,非常适用于这种复杂病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70.
目的:评价椎体撑开器在颈椎病前路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对22例颈椎病患者施行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及带锁钢板内固定手术。该组病人术中均使用椎体撑开器。随诊22例,平均随诊时间15月,观察植骨融合率,融合节段椎间高度、生理曲度维持情况,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全部节段手术后3个月内获得骨性融合。融合率100%。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维持满意。无脊髓及神经并发症。JOA评分由术前平均9.5分增加到术后平均14.6分。平均改善率为68%。结论:椎体撑开器有助于减压操作,提高植骨融合率,有助维持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