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6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67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分析股骨颈应力性骨折发生的作用机制,探讨其诊断、治疗、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探讨2例股骨颈应力性骨折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的临床疗效,并进行相关文献学习。[结果]2例骨折均愈合,股骨颈髓腔膨胀消失。[结论]本病重在早期诊断,体外冲击波治疗可为临床治疗股骨颈应力性骨折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2.
软骨细胞移植治疗软骨损伤较为成功,由于软骨细胞培养困难,因此探索替代软骨细胞作为治疗软骨损伤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分化为骨、软骨、肌腱、脂肪等组织的多分化潜能。除了一些蛋白质因素如:转化生长因子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有助于促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外,某些非蛋白质因素也具有此作用,如:力学刺激、低氧条件、地塞米松、维生素C等。但各细胞因子之间含量的比例以及最佳施力大小、施力方式和作用时间等还未明确,还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不同力学刺激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8-02/2008-12在福州总医院实验科和病理科完成。①实验材料及方法:自人体髂骨抽取骨髓15m1,原代及传代培养后,获得的BMSCs接种到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上。分成四组,静止组、100g组、200g组、300g组,共4周。②实验评估:实体观察,并检测各组的蛋白聚糖含量以及相关病理观察。结果:① BMSCs与PLGA黏附性良好,能在PLGA上生长并分泌基质。②实体观察:受力组明显大于静止组,200g组形成的组织块体积最大。③HE染色组织结构:200g组组织切片可见软骨细胞近似圆形,基质分泌多,且沉积均匀。可见软骨陷窝及软骨囊,偶见同源细胞群。静止组、100g组和300g组可见少量细胞基质,无见细胞。④Ⅱ型胶原免疫组化:200g组可见深黄色的Ⅱ型胶原形成,静止组、100g组和300g组染色淡或无。⑤蛋白聚糖含量:三组受力组与静止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 g组与100g组、300g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g组与300g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当的力学刺激对B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4.
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入路和固定方法选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式的选择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61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ASIA评分:A级28例,B级3例,C级22例,D级8例,61例均经复位、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其中50例采用前方入路及钛板内固定,11例采用后方入路及颈椎弓根钉内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12周均获得骨性融合,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有一定恢复,平均ASIA评分提高1~2级.结论 必须根据不同的颈椎损伤的类型,选择采用前路或后路手术以及相应的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45.
软骨细胞移植治疗软骨损伤较为成功,由于软骨细胞培养困难,因此探索替代软骨细胞作为治疗软骨损伤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分化为骨、软骨、肌腱、脂肪等组织的多分化潜能.除了一些蛋白质因素如:转化生长因子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有助于促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外,某些非蛋白质因素也具有此作用,如:力学刺激、低氧条件、地塞米松、维生素C等.但各细胞因子之间含量的比例以及最佳施力大小、施力方式和作用时间等还未明确,还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6.
成体干细胞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传将  王万明 《医学综述》2009,15(9):1289-1293
干细胞领域的最新进展,特别是成体干细胞在生物学上的进展,为治疗甚至治愈不同退变性和难治性疾病提供了新的希望。利用这些未分化及其子代已分化的细胞,在治疗退行性功能紊乱和癌症上,提供了更为优越的选择,从人体不同组织中分离的这种稀有细胞,展示了基于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的诱人的发展前景,用于治疗诸如白血病、老年性痴呆、帕金森病、糖尿病、卒中和脊柱损伤等一系列目前尚不能完全治愈的疾病。同时,肿瘤干细胞的进展提供了一种利用细胞靶向治疗的可能。  相似文献   
47.
我院1994年~1997年,经住院手术治疗中型以上颅脑损伤138例,术后因颅内血肿再次手术15例,其中,二次手术13例,三次手术2例,占10.9%,现将再手术原因及教训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8.
王万明 《淮海医药》2004,22(4):291-291
我院1998年8月~2002年8月共收治颅脑损伤双侧瞳孔散大病人50例,占同期脑疝病人的13.6%,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9.
目的:采用RT-PCR方法检测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ovinebonemorpho-geneticprotein,bBMP)对小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bBMP植入Balb/C小鼠肌袋,取材后提取组织总RNA,利用RT-PCR检测bBMP在体内对VEGF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实验组VEGF3种亚型的扩增产物的表达皆高于对照组。结论:体内环境下,bBMP可上调VEGF表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骨修复过程中的血管生长。  相似文献   
50.
背景: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是位于脂肪基质内的一种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以定向分化成多种细胞类型。 目的:探索兔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体外生长特性及胶原酶消化适宜条件。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2008-05/09在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比较医学科及实验科完成。 材料:日本大耳白兔5只。Ⅰ型胶原酶为美国Worthington公司产品,低糖DMEM/F12培养液为美国Gibco公司产品。 方法:兔颈后部皮下脂肪取材,采用Ⅰ胶原酶消化法获取细胞,按Ⅰ型胶原酶消化质量浓度分为1.0,1.5,2.0 g/L 3组,每组再按消化时间分为0.5,1,1.5 h 3个亚组。脂肪组织剪碎混匀后均分为9等分,最后重悬细胞终体积均定为2 mL并计数,每个亚组计数6次,共取5次脂肪组织,采用含血清的DMEM培养液体外培养细胞。 主要观察指标:细胞体外生长特性并比较不同胶原酶浓度、胶原酶消化时间对兔脂肪来源干细胞体外培养的影响。 结果:采用1.0,1.5,2.0 g/L三种不同胶原酶浓度进行消化,发现在消化时间为0.5 h和1 h时,2.0 g/L组消化细胞总数最多,细胞总数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在消化时间为1.5 h时,消化细胞总数较0.5 h和1 h均有增加,同时,1.0,1.5,2.0 g/L组消化细胞总数无统计学差异,活细胞比值1.0 g/L组最高,但与其他组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第3代细胞生长特性,1.0 g/L消化1.5 h组别具有更好的增殖活性。 结论:脂肪来源干细胞具有较强的自我更新能力,对于兔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胶原酶浓度1.0 g/L、消化时间1.5 h是最佳的获取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