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8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36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1篇 |
临床医学 | 33篇 |
内科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10篇 |
特种医学 | 5篇 |
外科学 | 67篇 |
综合类 | 39篇 |
预防医学 | 9篇 |
药学 | 5篇 |
中国医学 | 3篇 |
肿瘤学 | 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3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17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25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笔者采用推拿结合针刺的方法治疗颈椎病200例,获得较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200例患者中,男114例,女86例;年令38~66岁;病程1个月至2年。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2.
维和行动中传染病的防治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首批赴利比里亚维和医疗分队部署在该国的东南部大吉德州首府绥德鲁市。通过对当地传染病发生的规律探讨,总结常见、多发传染病的防治策略,为提高我军维和人员防病能力,减少部队的发病,提高卫生勤务保障能力提供依据。1概况1.1自然因素利比里亚地理位置位于撒哈拉沙漠以南, 相似文献
23.
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强直性脊柱炎相关的临床及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体内血液循环和关节腔内肺炎衣原体感染情况,寻找肺炎衣原体导致as的临床证据.方法 收集33例as患者和22名健康献血者的外周血,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中igg/igm抗体,免疫荧光法(ifa)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衣原体脂多糖(lps)抗原和肺炎衣原体核酸,同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9例髋关节置换的as患者和13例骨折患者滑膜中的衣原体lps抗原.结果 as患者外周血肺炎衣原体igm、lps和pcr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健康献血者(分别为78.8%vs.22.7%,x2=16.867,p=0.000;66.7%vs.31.8%,x2 =6.431,p=0.011;33.3%vs.9.1%,x2 =4.298,p=0.038).肺炎衣原体pcr阳性与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相关(z=-2.774 和-2.829,p值均为0.004).77.8% (7/9)的as患者的滑膜中可检测到含有衣原体lps抗原的炎性细胞,而骨折患者滑膜中仅30.8% (4/13)病例中检测到含有衣原体lps抗原的炎性细胞(p=0.08).结论 肺炎衣原体在as患者外周血和滑膜中有很高的感染率,肺炎衣原体感染可能与as 发病相关.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of chlamydia pneumoniae infection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methods serum samples were obtained from 33 as patients and 22 healthy controls.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was applied to mearsure serum anti-chlamydia pneumoniae antibodies (igm/igg),while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ifa) was used to detect chlamydia pneumoniae lps antigen,an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was used to amplify chlamydia pneumoniae dna in peripheral blood cells. immunohistochemistical technique was applied to examine chlamydia pneumoniae lps antigen in synovial tissue from another 9 as patients who received total hip replacement and 13 patients with comminuted femoral fractures.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s of chlamydia pneumoniae igm,lps antigen and chlamydia pneumoniae dna were higher in as patients than those in healthy controls (78.8% vs 22.7%,x2 =16.867,p =0.000; 66.7% vs 31.8%,x2 =6.431,p =0.011; 33.3% vs 9.1%,x2 =4.298,p =0.038).chlamydia pneumoniae dna positive rate was correlated with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 and c-reactive protein (crp) levels (z =-2.774 and -2.829,p =0.004).in synovial tissues,chlamydial lps-containing inflammatory cells were observed in 77.8% (7/9) as patients,while those in fracture patients was 30.8% ( 4/13 ) ( p =0.08 ).conclusion chlamydia pneumoniae infection is common in blood circulation and joint cavity of as patients and may be associated with the pathogenesis of as. 相似文献
24.
背景:生长因子可调整椎间盘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基质代谢,用于椎间盘退变的生物学治疗,既往的研究偏重于成骨性生长因子对髓核细胞的作用,对纤维环细胞的研究相对较少。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条件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对人退变纤维环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对照观察实验,于2007-11/2008-12在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完成。
材料:腰椎间盘手术患者的纤维环组织。
方法:结合酶消化法和组织块培养法,体外单层培养人退变纤维环原代细胞。传代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细胞。对传3代细胞分别采用不同生长因子干预,分为 100 μg/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组、10 μg/L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组、10 μg/L 转化生长因子β1组、100 μg/L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 10 μg/L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组、100 μg/L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10 μg/L 转化生长因子β1组、10 μg/L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10 μg/L 转化生长因子β1组、100 μg/L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10 μg/L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10 μg/L 转化生长因子β1组,以不加生长因子为对照组。
主要观察指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传3代细胞。干预3,6 d后,采用MTT法测定传3代细胞增殖,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Ⅰ、Ⅱ型胶原和聚集蛋白聚糖质量浓度。
结果:传3代细胞Ⅰ、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促进人退变纤维环细胞增殖,轻度抑制细胞合成Ⅰ型胶原,促进合成Ⅱ型胶原和聚集蛋白聚糖,促Ⅱ型胶原合成作用轻度强于转化生长因子β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促进细胞增殖,作用强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其抑制细胞合成Ⅰ型胶原,轻度促进合成Ⅱ型胶原,无促合成聚集蛋白聚糖作用。转化生长因子β1抑制细胞增殖,促进合成Ⅰ、Ⅱ型胶原及聚集蛋白聚糖,促聚集蛋白聚糖合成作用强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多种因子联合作用较单种未见明显优势,未能呈现协同效应。
结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明显改变人退变纤维环细胞的生物学活性,可应用于对人类椎间盘退变的生物学治疗。 相似文献
25.
椎间盘退行性病变表现为细胞数量和细胞基质代谢如胶原、蛋白聚糖等代谢的改变.生长因子有调整细胞增殖、分化及细胞基质代谢的作用,可用于椎间盘退变的生物学治疗,其作用成为研究热点.在腰椎间盘退变阶段,纤维环损伤的修复对预防髓核疝出有重要意义.但目前有关生长因子对纤维环细胞作用的研究少于髓核细胞,有待加强.椎间盘细胞不易培养,目前其培养技术渐趋成熟,但国内涉及椎间盘细胞培养的研究偏少.文章首先介绍了国外一些成熟细胞培养技术,如单层、三维培养的对比等,其对实验有明确指导作用.其次综述了国内外目前有关生长因子对纤维环细胞增殖、基质代谢作用的研究成果,尤其是近年来的新成果,目的在于总结埘纤维环细胞有良好作用的生长因子,探讨生长因子生物学修复退变椎间盘的趋势;同时促使人们注意未进行研究的因子,扩展生长因子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26.
牛骨形态发生蛋白上调小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表达对骨修复过程中血管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RT-PCR方法检测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ovine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BMP)对小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bBMP植入Balb/C小鼠肌袋,取材后提取组织总RNA,利用RT-PCR检测bBMP在体内对VEGF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实验组VEGF3种亚型的扩增产物的表达皆高于对照组。结论:体内环境下,bBMP可上调VEGF表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骨修复过程中的血管生长。 相似文献
27.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针对中老年患者重度膝关节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能显著改善患者膝部疼痛、活动障碍、屈曲挛缩及内外翻畸形,恢复机械轴线,重建基本功能。但TKA手术创伤大导致失血较多的血液流变异常仍是TKA面临的一大难题。近几年来,氨甲环酸由于低廉的使用价格、简单的给药途径、超高的止血效价,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柳叶刀》杂志曾相继在2010年和2011年报道了两篇文章[1-2],进一步肯 相似文献
28.
背景:椎间盘退变的病理生理学机制至今尚未明了,所以制作一种与自然椎间盘退行性病变过程相类似的、适用于这些治疗方法的动物模型有助于对椎间盘退行性变的诱因、病理生理变化及某些治疗方法的研究.目的:模拟人后路髓核摘除术进行后外侧穿刺抽吸髓核建立椎间盘退行性变动物模型的可行性研究及其优点.方法:随机选取日本大耳白兔20只,根据解剖结构观察结果,为防止纤维环后外侧穿刺损伤血管,采用右后外侧入路,行L1~2和L3~4椎间盘后外侧穿刺髓核抽吸法摘除部分髓核组织,将L2~3椎间盘纳入对照组.术后2,4,8,12周分别对造模后椎间盘及对照椎间盘(L2~3)行X射线及MRI影像学观察.结果与结论:日本大耳白兔2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术后2,4,8,12周实验组椎间盘高度指数持续下降(P<0.05),说明造模后椎间盘间隙高度会逐渐降低,并丘各时间点椎间盘高度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造模后2,4,8,12周时实验组椎问盘MRI T2WI信号逐渐下降,并且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呈低信号改变.通过影像学观察发现本模型退行性变的征象与人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征象一致,提示模拟人后路髓核摘除术建立后外侧纤维环穿刺髓核抽吸的椎间盘退行性变动物模型成功建立,为运用组织工程修复重建退行性变椎间盘的研究提供有效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9.
背景:透明质酸作为椎间盘组织工程支架的基质材料,可提供蛋白多糖附着点,增加蛋白多糖的沉积,以足够大的孔率允许种子细胞长入。目的:观察透明质酸钠混合溶液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兔退变椎间盘的效果。方法:以后外侧穿刺抽吸L1/2和L3/4髓核构建日本大耳白兔椎间盘退变模型,造模后2周应用微量注射器向L3/4椎间盘内注射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透明质酸钠混合溶液作为实验组,L1/2椎间盘注射透明质酸钠作为对照组。注射后2,4,8,12周时行兔椎间盘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结果与结论:对照组椎间盘高度呈降低趋势,实验组注射后2周椎间盘高度缓慢下降,之后缓慢升高,两组在4个时间点椎间盘高度指数改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病理结果显示实验组髓核纤维环形态得到保留,髓核纤维环边界清晰,植入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产生增殖分裂,并向周围迁徙规律排列,其病理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2周内实验组Ⅱ型胶原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移植于退变椎间盘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存活,且有增殖能力,其与透明质酸钠混合溶液联合移植可以延缓退变椎间盘进一步退变,并促进退变椎间盘修复。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