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539篇 |
免费 | 251篇 |
国内免费 | 15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1篇 |
儿科学 | 71篇 |
妇产科学 | 50篇 |
基础医学 | 243篇 |
口腔科学 | 40篇 |
临床医学 | 829篇 |
内科学 | 365篇 |
皮肤病学 | 22篇 |
神经病学 | 99篇 |
特种医学 | 189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51篇 |
外科学 | 559篇 |
综合类 | 1458篇 |
预防医学 | 593篇 |
眼科学 | 59篇 |
药学 | 570篇 |
8篇 | |
中国医学 | 547篇 |
肿瘤学 | 17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篇 |
2023年 | 107篇 |
2022年 | 119篇 |
2021年 | 131篇 |
2020年 | 87篇 |
2019年 | 87篇 |
2018年 | 109篇 |
2017年 | 61篇 |
2016年 | 71篇 |
2015年 | 99篇 |
2014年 | 255篇 |
2013年 | 219篇 |
2012年 | 238篇 |
2011年 | 208篇 |
2010年 | 233篇 |
2009年 | 240篇 |
2008年 | 195篇 |
2007年 | 218篇 |
2006年 | 231篇 |
2005年 | 274篇 |
2004年 | 252篇 |
2003年 | 206篇 |
2002年 | 152篇 |
2001年 | 185篇 |
2000年 | 192篇 |
1999年 | 226篇 |
1998年 | 201篇 |
1997年 | 217篇 |
1996年 | 194篇 |
1995年 | 161篇 |
1994年 | 137篇 |
1993年 | 122篇 |
1992年 | 98篇 |
1991年 | 76篇 |
1990年 | 80篇 |
1989年 | 50篇 |
1988年 | 29篇 |
1987年 | 26篇 |
1986年 | 31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16篇 |
1983年 | 16篇 |
1982年 | 18篇 |
1981年 | 13篇 |
1980年 | 8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3篇 |
1976年 | 3篇 |
1965年 | 4篇 |
1964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9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91.
张恒医师:首先汇报病史.患者,女,16岁,因"膀胱、尿道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综合治疗4月余"入院.2010年11月因进行性排尿困难,至当地医院行膀胱B超示膀胱内有一个大小为3.8 cm×2.8 cm×2.8 cm新生物,尿道外口可见环形生长的菜花样新生物.遂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尿道内可见肿块,病理检查示胚胎性横纹肌肉瘤,Ki-67 LI 30%,术后未行其他治疗.于2010年12月复查盆腔CT示膀胱及尿道肿瘤电切术后改变,膀胱及尿道口仍可见肿块,阴道受侵待排,右侧髂血管旁淋巴结肿大可能.后行"超声刀"治疗8次,肿块无明显缩小.2011年1月28日转入我院肿瘤科行阿霉素+异环磷酰胺(AI方案)化疗4个周期,第2周期化疗后盆腔MRI提示膀胱及尿道肿块较以前缩小,尿道口肿块脱落,第4周期化疗后拔除尿管可自行排尿,后发现尿道口再次有肿块向外生长,故来我科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92.
超声导引瘤内注射乙酸与乙醇治疗大鼠肝肿瘤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对比超声导引瘤内注射乙酸(IAI)与乙醇(IEI)治疗大鼠肝肿瘤的疗效。方法:于SD大鼠肝内移植Walker- 256癌肉瘤组织块制成肿瘤模型,并根据注射药物的不同,将瘤鼠分成IAI组、IEI组及瘤内注射生理盐水(ISI)组。计算肿瘤的生长率、观察病理变化并评估肿瘤治疗后的植活率。结果:IAI组、IEI组及ISI组肿瘤生长率分别为- 37% ±23% 、210% ±174% 与1303%±473% (P< 0.05)。病理显示IAI组肿瘤坏死较IEI组完全且修复较快。在IAI组与IEI组中,植入治疗后瘤中心组织块,均未见肿瘤植活;而植入瘤周边区组织块,IEI组肿瘤植活率为60% (12/20)、IAI组仅15% (3/20)(P< 0.01)。结论:IAI疗效优于IEI,易达到局部根治肝肿瘤的目的。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影响激光作用于前列腺组织生物学效应的因素,指导改进激光手术操作。方法对4例拟行前列腺切除术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在开放手术前先以不同功率(30、45、60、70W)的Nd∶YAG激光经尿道非接触式照射前列腺组织60s或90s,术后取切除的前列腺组织行光镜、电镜及免疫组化系列观察。结果受照射组织坏死区直径为8~16mm。随激光功率增加,组织受损范围相应增加,但作用时间均为60s时,60W和70W两种功率造成的组织损伤范围大致相同;激光功率均为60W时,照射时间由60s延长至90s,组织损伤范围也大致相同。当激光功率和作用时间恒定时,术中膀胱冲洗液流速慢者组织损伤范围大于流速快者。结论激光功率、照射时间及冲洗液流速是影响激光对前列腺组织生物学效应的重要因素,采用功率60W、每点照射60s能产生较好的激光生物学效应;对不同治疗部位应采用不同功率和作用时间;常规四点照射不能保证激光对组织的作用深度和范围,应改为六点照射。 相似文献
94.
肱骨髁间骨折术后疗效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肱骨髁间骨折术后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对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66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Cassebaum标准对术后肘关节功能评分,并选取临床可能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如年龄、切口的选择、手术时间、骨折类型、骨折复位质量以及术后功能锻炼的时间等作为指标进行分组、赋值及单因素筛选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66例随访5个月~4年,评分结果:优23例,良25例,可15例,差3例,优良率72.7%。钢板内固定组和克氏针固定组优良率分别为81.6%和53%;肱三头肌舌状瓣入路优良率70%,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优良率76.9%;术后50例解剖复位(优良率90%),16例复位欠满意(优良率45.4%);伤后24 h内手术优良率为73%,24h后为72.4%;年龄组:〈40岁与≥40岁的优良率分别为73.1%和72%;功能锻炼4周内与4周后组优良率分别为89.1%、65.6%。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同手术方式(χ^2=7.606,P=0.006)、骨折复位质量情况(χ^2=31.023,P=0.000)以及术后功能锻炼的时间(χ^2=11.505,P=0.001)是影响肱骨髁间骨折术后疗效主要因素。结论影响肱骨髁间骨折手术疗效的因素有手术方式、骨折复位质量和术后功能锻炼的时间;根据骨折类型使用钢板坚强内固定、解剖复位骨折和早期渐进合理功能锻炼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报道应用趾腓侧皮瓣修复手指组织环形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采用吻合血管的趾腓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拇指、示指及中指环形组织缺损共 10例。 结果 移植皮瓣全部成活 ,恢复了原手指的长度外形与功能又保留了趾的长度外形与功能。 结论 采用趾腓侧皮瓣游离移植是治疗手指近节组织环形缺损、指末节大部分皮肤缺损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96.
单切口双侧睾丸单纯切除术的手术入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双侧睾丸单纯切除术适用于进展期前列腺癌的去势治疗 ,通常是行双侧阴囊切口或双侧腹股沟管切口。为减少切口数目 ,降低患者痛苦 ,我们设计并成功地实施了经单一皮肤切口行双侧睾丸单纯切除的两种手术入路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前列腺癌患者 2 0例 ,年龄 71~ 80岁 ,平均 75岁。因排尿困难而收入院 ,其中 1 3例经直肠前列腺B超检查发现前列腺有大小不等的低回声占位性病变 ,停止直肠指检 1周后检查血 PSA呈阳性 ,因全身情况较差或因经济困难不能接受前列腺癌根治术 ,决定行单纯双侧睾丸切除术 ;另 7例为前列腺电切… 相似文献
97.
关节镜术治疗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讨论关节镜下治疗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方法:1987年6月以来共行关节镜下滑膜刨削术治疗21例,其中膝关节19例,腕和踝关节各1例。结果:无手术并发症,病人早期恢复良好。全部病例经过平均3年8个月随访,优良率为80.9%。局限型疗效好于弥漫型。复发3例,复发率14.3%,全部为弥漫型,再次手术亦有效。结论:关节镜术诊断和治疗色素沉着绒毛结了性滑膜炎均有明显的优点。 相似文献
98.
尿路感染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疾病,以女性多见,多数是由大肠埃希菌所致的非复杂性感染。如为下尿路感染则一般经过5~7d治疗即可治愈,上尿路感染如为急性肾盂肾炎则经过正规有效治疗2~4周也可获得治愈。但临床上约10%左右的患者因各种原因导致尿路感染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甚至引起相关的并发症(如菌血症、败血症、肾周脓肿等),并可进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这些难治性尿路感染患者中多数为复杂性尿路感染,也有许多由其他原因所致,临床上要引起重视,以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保护肾功能,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9.
目的介绍棘突悬吊式颈椎管扩大成形肿瘤摘除术,评价其在治疗颈椎管内肿瘤中应用的效果。方法2003年7月~2006年6月,治疗26例颈椎管内肿瘤,其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25~57岁,病程3~24个月。四肢肌力~级,四肢肌张力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2例出现髌阵挛及踝阵挛。术前MRI检查示肿瘤大小1.5cm×0.8cm~2.8cm×2.0cm,位于C3-6节段,其中C3、4节段8例,C4、5节段9例,C5、6节段9例。术前摄颈椎动力位X线片,测量患者颈椎平均活动范围,前屈30~45°,平均39.3°;后伸32~45°,平均40.5°;左侧屈20~45°,平均25°;右侧屈30~45°,平均36.6°。术后观察症状体征的变化,摄动力位X线片,测量颈椎活动范围,其中15例患者复查MRI及CT。结果术后患者均获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患者感觉、肌力、肌张力、反射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无并发症及死亡发生,生活全部自理。术后10例出现颈部酸痛,功能锻炼后逐渐缓解。术后7周复查MRI及CT可见棘突与椎板间骨性愈合,未出现“关门”现象,后柱结构基本恢复。术后复查动力位X线片示无颈椎不稳、椎管狭窄,颈椎活动范围:前屈28~43°,平均37.9°;后伸32~44°,平均41°;左侧屈25~45°,平均23°;右侧屈35~45°,平均36.2°。结论棘突悬吊式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既可充分显露肿瘤,又可在悬吊固定后最大程度保留后柱结构,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0.
吻合血管足内侧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应用吻合血管足内侧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2年10月~2006年3月,应用吻合血管的足内侧皮瓣移植修复6例手部皮肤缺损。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17~49岁。机器辗压伤5例,重物砸伤1例。皮肤缺损范围为4cm×6cm~6cm×10cm。损伤至手术时间18~46d。结果 1例术后第2天腕掌侧瘢痕出现皮瓣下血肿,经拆除部分缝线,充分引流后皮瓣成活;余5例皮瓣成活,创口均Ⅰ期愈合。1例负重后足部供区反复出现渗液,经换药及加强皮肤护理后痊愈,另5例足部供区创面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6~13个月,皮瓣质地好,耐磨擦,外形美观不臃肿,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游离足内侧皮瓣是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