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131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不同检测系统白细胞计数结果的偏倚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不同检测系统白细胞(WBC)计数结果的偏倚评价。方法分别在7个检测系统(Bayer120,3台CD1700,Coulter,CD3500,Bayer60)检测质控物和55例临床标本的WBC并对数据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水平的质控物和不同浓度的患者全血的WBC测定结果在各检测系统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各检测系统间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75;可靠性分析除Bayer60外可靠性系数α均接近1;以Bayer120作标准检测系统对其他检测系统作临床可接受性能评价,Coulter临床接受,CD3500,Bayer60临床部分可接受,3台CD1700临床都不接受。结论7个检测系统测定WBC结果精密度符合临床要求,但临床可接受性能评价存在不可比性,需要采取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22.
不同检测系统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结果的偏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检测系统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结果的偏倚分析。方法分别采用3种不同水平IL质控物、DADE质控物和40例不同浓度的患者新鲜血浆,在3个不同的检测系统(ACL-200、ACL-3000、CA-1500检测系统)测定PT,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除质控物DADE3测定结果经配伍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各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01)外,其余5个水平的质控物测定结果各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的患者新鲜血浆的测定结果在各检测系统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各检测系统间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75;可靠性分析信度系数α为0.9944;以CA-1500作标准检测系统对其他检测系统作临床可接受性能评价,ACL-200、ACL-3000临床部分可接受。结论3个检测系统测定PT结果精密度符合临床要求,但临床可接受性能评价存在不可比性,需要采取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3种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的优劣,为临床实验室选用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提供思路。方法用3种方法评定28个临床化学指标的不确定度,方法 1是澳大利亚临床生物化学家协会(AACB)建议方法;方法 2是诺德创新中心(Nordtest)建议方法;方法 3是根据室内质控数据计算不确定度。3种方法评定的扩展不确定度(U)分别与分析目标[生物学变异和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案(CLIA)允许总误差]比较。结果 28个指标,方法2除K和Na外,26个指标的U均比方法1高;除Na外,27个指标的U均比方法 3高。方法 1除Alb外,27个指标的U均比方法 3高。与生物学变异比较,28个指标用方法1、方法 2、方法 3评定U分别有54%、28%、62%达到理想值,12%、32%、8%达不到要求;与CLIA允许总误差比较,分别有58%、18%、74%达到理想值,2%、2%、2%达不到要求。结论临床实验室用方法 2评定测量不确定度,比方法 1和方法 3考虑到更多的不确定度来源,与生物学变异比较不合格率明显增加,提示实验室需对检测过程进行质量改进。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15-A3文件在正确度验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EP15-A3文件5×5实验设计方案,用IFCC提供的Rela A(水平1)和Rela B(水平2)样品、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909C参考物质分别验证肌酐(Cr)、尿素(Urea)、尿酸(U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葡萄糖(Glu)的正确度。每个样品每天1批,每批重复5次,共5 d,每个样品获得25个数据。用Grubbs'法计算离群值,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计算用户的批内不精密度(S_R)和实验室内不精密度(S_(WL)),基于S_R和S_(WL)计算结果的均值及其标准差,计算靶值(TV)及其标准误差,最后计算出TV的确认区间(VI),观察各指标检测均值是否在VI内,如通过则用户证明了候选方法的偏差可接受;若不通过则计算均值和TV的相对偏差,观察该相对偏差是否小于用户定义的可接受范围(1/2 TEa),若是则证明候选方法的偏差可接受。否则,需查找原因或与厂家联系。结果6个生化项目的测定结果均通过Grubbs'法离群值检查,各项目无离群值。该次验证实验中,除NIST 909C参考物质样品Urea、TC,Rela样品Cr水平2均值不在VI内,但相对偏差均小于1/2 TEa外,其他均值都在VI内。结论用EP15-A3文件进行验证的6个生化项目的正确度均符合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25.
目的用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ID-LC/MS/MS)候选参考方法进行实验室间血清未结合雌三醇(u E3)协作研究,通过该研究进一步确认方法的性能特征(正确度和精密度),并将该方法在国内参考实验室推广,推动u E3标准化进程。方法依据ISO/WD 15725-1和GB/T 6379标准,拟定我国血清u E3协作研究方案。协作研究分为两个阶段:初步试验和正式试验,共9家参考实验室参加。按要求收集5个浓度水平样品并进行均匀性评价,分发到9家参考实验室,要求每个样品每日重复测量5次,连续测量3 d。计算各实验室测量结果的偏移和精密度,用格拉布斯(Grubbs)检验和柯克伦(Cochran)检验识别离群值和离群实验室。根据合格实验室的结果计算靶值,并向离群实验室和偏出允许范围的实验室提供整改建议。结果样品均匀性评价:所有样品测量结果计算F值均小于F0.05(9,20)临界值,样品中u E3是均匀的。初步试验:Grubbs检验,1个实验室测量结果为离群值;Cochran检验,2个实验室检验结果为离群值。剔除离群值后计算靶值;2017E301为(22.08±0.24)nmol/L;2017E302为(33.46±1.67)nmol/L。2个实验室结果超出允许范围。正式试验:Grubbs检验,所有实验室测量结果均未检出离群值;Cochran检验,3个实验室数据出现离群值。剔除离群值后计算靶值,2017E303为(10.36±0.35)nmol/L,2017E304为(15.47±0.26)nmol/L,2017E305为(46.97±1.19)nmol/L;各实验室间测量结果不精密度分别为1.14%~2.21%、0.79%~1.93%、0.60%~2.09%,测量结果偏移分别为-6.18%~4.83%、-2.26%~2.39%、-4.19%~4.07%。结论通过组织开展协作研究,确认各参考实验室通过协作研究方案能够快速建立并运行u E3候选参考方法,除个别实验室外各实验室的检测性能满足预定要求(不精密度3.0%,偏移7.5%),进一步确认了该方法的性能和各实验室运行参考方法的能力。通过初步研究和正式研究对研究方案的各实验环节进行了验证和完善;推动了u E3项目参考方法在我国参考实验室的运行,为后续厂商试剂主校准品联合定值或标准物质研制搭建了平台,促进u E3项目的标准化。  相似文献   
26.
目的优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血清游离雌三醇(uE3)的前处理方法。方法以活性炭吸附血清为研究基质,通过加入已知量的雌三醇(E3)标准品及E3-2-3-4-13 C3内标,在LC-20AD XR高效液相色谱系统和API 5500串联四级杆质谱仪上对E3检测的色谱条件、质谱条件及萃取条件等进行优化。结果色谱条件:选用菲罗门Knietex色谱柱(100.0mm×2.1mm,2.6μm);有机相为甲醇,水相为0.1mmol/L氟化铵水溶液,8min梯度洗脱。质谱条件:选用电喷雾(ESI)负离子模式和多反应监测(MRM)模式分析,选择质荷比(m/z)287→m/z 145作为E3的定量离子对,m/z 287→m/z 171作为定性监测离子对;选择m/z 290→m/z 148作为内标的定量离子对,m/z 290→m/z 174作为定性监测的离子对。萃取条件:萃取剂为正己烷/乙酸乙酯(50/50,v/v),样品与萃取剂的比例为1∶2,萃取率可达85.71%。结论 E3检测的色谱条件、质谱条件、萃取条件已得到全面优化,为后续建立LC-MS/MS测定人血中uE3的参考方法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自配PEROX3试剂是否能应用于ADVIA 120血细胞分析仪。方法分析原装试剂原理、理化指标;研制效果相同的试剂,并作一系列比对试验。结果自配试剂经5 mo的临床实验,其各项指标:Neut(%)、Lym(%)、Mono(%)、Eos(%)、Baso(%)、LUC(%)和WBCP等与进口试剂的检测结果是一致的,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满意。结论自配的PEROX 3试剂可替代进口试剂运用于ADVIA 120血细胞分析仪。  相似文献   
28.
目的了解我国广东地区汉族人群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启动子-572C/G和-174G/C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影响。方法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检测168名体检健康者和120例RA患者的IL-6基因启动子-572和-174位点的基因型。结果我国广东地区汉族人群IL-6基因启动子-572位点存在C→G的突变,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RA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因型频率:2χ=16.14,P=0.003;等位基因频率:2χ=16.71,P〈0.001),其G等位基因在RA患者中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比值比(OR)=0.36,95%可信区间(CI):0.21-0.61];-174位点存在G→C的突变,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两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基因型频率:2χ=25.75,P〈0.01;等位基因频率:2χ=25.99,P〈0.01),其C等位基因在RA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OR=2.26,95%CI:1.91-2.68)。结论我国广东地区汉族人群IL-6基因启动子存在-572C/G与-174G/C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且这2个位点多态性与RA有关,其中IL-6-572位点的G等位基因可能对RA有保护作用,而IL-6-174位点等位基因C可能与RA发病的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29.
目的:根据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的相关文件(EP5-A2、EP6-A、EP9-A2)进行自建检测系统与可溯源的目标检测系统间具有代表性的生化检测项目的性能证实实验。方法:首先证实检测项目在自建检测系统的可报告范围和检测系统的不精密度,再通过与目标检测系统间的比对试验证实自建检测系统的不准确度。结果:自建检测系统具有代表性的5个检测项目(葡萄糖、总胆红素、谷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钾离子)的可报告范围符合要求,批内不精密度小于CLIA′88允许误差的1/4,批间不精密度小于CLIA′88允许误差的1/3,与目标检测系统间的比对试验均小于CLIA′88允许误差的1/2。结论:自建检测系统性能证实实验结果符合要求,检测结果能够溯源到目标检测系统。  相似文献   
30.
目的建立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甲胎蛋白的生物检测限和功能灵敏度。方法参照相关文献,甲胎蛋白空白样品及系列稀释浓度样品在Bayer Centaur240化学发光免疫检测系统进行检测,计算其光强度均值、标准差及变异系数,确定该方法的检测低限、生物检测限和功能灵敏度。结果方法的检测低限为1.00ng/ml,低于厂家声明。生物检测限在2.65~3.53ng/ml之间,功能灵敏度为3.53ng/ml。结论各实验室应自行建立肿瘤标志物的生物检测限和功能灵敏度,才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