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经多年研究,瑞典于默臭大学一科研小组不久前发现了可以控制早老性痴呆症病情发展的物质,相关药物有望在5年内面世。据报道,该物质简称为“UC1011”,研究人员发现它可以阻止一种特殊类固醇对大脑细胞的破坏,从而对早老性痴呆症病情起到控制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13.
平雯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8):1582
儿童由于生理和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感染性疾病高发,且儿科抗菌药物使用种类、感染病原谱、耐药性又不同于成人.因此,对抗菌药物使用的控制是防止病原菌耐药的有效途径.现根据儿科门诊疾病特点,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药物的管理策略如下.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高海拔(2200m~2300m)地区小儿呼吸、心搏骤停(CPA)特点及影响复苏的因素;方法:对55例入院后发生CPA经心肺脑复苏后出现自主循环(即时存活)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心搏骤停前基本病因以感染性疾病为主,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者预后差(长期存活可能性小);结论:加强呼吸道管理,尽早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降低CPA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脐血细胞因子与生后二年内婴儿反复喘息的相关性。方法抽取200例正常出生的足月新生儿脐血,排除生后出现呼吸窘迫综合症及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标本8例,剩余192例脐血检测IL-2、IL-4、IL-6、IL-8、IL-10、IL-1p、IL-12、IL-17水平;新生儿通过电话或者门诊追踪随访观察二年,随访到172例,其中反复喘息婴儿(喘息次数大于等于2次)30例。将上述172例婴儿分为喘息组(30例)及对照组(142例),两组脐血细胞因子水平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r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喘息组与非喘息组比较,IL-8有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IL-2、IL-4、IL-6、IL-10、IL—1β、IL-12、IL-17细胞因子水平喘息组与非喘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IL-8可成为生后二年婴幼儿反复喘息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西宁 (亚高原地区 ) 0~ 14岁儿童哮喘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 【方法】 根据不同年龄段采取整群抽样和分散家访相结合的方式。 【结果】 共调查 0~ 14岁儿童 10 714人 ,检出哮喘儿童 80人 ,患病率为 0 .74% ,其中儿童哮喘 12人 ( 15 .0 0 % ) ,婴幼儿哮喘 (包括婴幼儿哮喘既往 >2年缓解 ) 14人 ( 17.5 0 % ) ,咳嗽变异性哮喘 11人 ( 13 .75 % ) ,可疑哮喘 43人 ( 5 3 .75 % )。儿童哮喘和婴幼儿哮喘现患 13人 ,患病率为 0 .12 % ,男女患病之比为 1.1∶1,两者差异不显著。首次发病年龄小于 1岁者占 75 .0 0 %。好发季节以不定期和换季节为主 ,发病时辰以无规律者多 ,发病诱因主要是呼吸道感染、有个人过敏史 ,一、二级亲属有哮喘史占 11.2 5 %。 【结论】 西宁地区 0~ 14岁儿童哮喘患病率低 ,但诊断治疗儿童哮喘存在较大问题 ,亟待推广和普及儿童哮喘的GINA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小儿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简称毒痢)与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SOF)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生机理及抢救治疗措施;方法:对我科1997年1月至1999年1月收治的160例毒痢患儿进行临床分析;结果:4个或4个以上器官功能衰竭时病死率高,血液系统功能衰竭 、肾功能衰竭、胃肠功能衰竭患儿病情极为严重,往往是疾病晚期表现,预后极差;结论:积极改善呼吸功能、纠正循环衰竟是抢救毒痢,阻断器官功能序贯性损害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