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1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9 毫秒
21.
目的预测并鉴定猪带绦虫六钩蚴TSO45-4B抗原FnⅢ结构域线性B细胞表位。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在线工具分析TSO45-4B抗原FnⅢ结构域序列并预测其线性B细胞表位;采用SWISS-MODEL软件预测TSO45-4B的蛋白空间结构,并合成两条预测表位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猪囊尾蚴病人血清与两条预测表位肽的免疫反应性。结果获得2个TSO45-4B抗原FnⅢ结构域线性B细胞预测表位,其中1条预测表位合成肽可为猪囊尾蚴病患者血清识别。结论成功预测并鉴定了猪带绦虫六钩蚴TSO45-4B抗原FnⅢ结构域线性B细胞表位。  相似文献   
22.
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人体寄生虫感染情况的调查、标本的采集与制作、样本镜检、数据分析、结果讨论与总结以及撰写论文等一系列科研兴趣小组活动,将课上与课下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3.
蚊是一类呈世界性分布的卫生害虫,传播疟疾等多种疾病,引发许多国际性的公共卫生事件,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基于传统的化学防治导致蚊抗药性的产生及环境污染都给蚊媒控制带来新的挑战。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基因编辑技术(ZFN、TALEN、CRISPR/Cas9等)的相继出现,可以对蚊媒基因组进行精确的基因敲除、替换、纠正等靶向修饰,以期在蚊媒防治控制工作中取得新的突破。基因编辑技术的出现与发展为蚊媒的基因编辑、目标基因功能研究、甚至是蚊-病原体相互作用基因的定位提供一个强有力的工具。本文对目前3种主要基因编辑技术在蚊媒基因组中的研究和进展进行了综述。通过分析基因编辑技术在蚊媒研究的应用可以达到3个主要目的:(1)控制蚊媒与病原体;(2)研究蚊相关基因的功能;(3)对蚊基因组进行相关编辑与改造。基因编辑技术用于研究蚊媒基因的功能,会成为未来科学研究的一大热点。  相似文献   
24.
25.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在本科临床专业的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中,采用了PBL与传统讲授式教学相结合的模式。结果显示PBL教学法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表达沟通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多方面皆有重要作用。PBL教学法可提高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6.
传统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集计算机、数码显微镜及局域网络系统为一体的显微数码互动系统的应用,显示了其具有师生互动、资源共享等方面的优势,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为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提供了一个更理想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7.
目的构建乳腺癌基因药物网络模型,提取并预测乳腺癌相关基因药物间的关联。方法基于“ABC理论”和关联规则,提
出一种生物实体间关联算法,以乳腺癌为例,提取乳腺癌相关基因与基因、药物与药物、基因与药物3种不同层次的关联,采用R
语言实现网络模型的可视化,最后利用ROC曲线验证算法可靠性。结果得到乳腺癌相关基因185种,98种不同关联;乳腺癌相
关药物97种,170种不同关联;乳腺癌相关基因与药物网络中含有127种基因和77种药物,共384种不同关联。结论乳腺癌的
基因药物之间存在大量不同强度的关联,并且发现一些具有高度关联但尚未验证的生物实体对,为乳腺癌个性化诊治提供了新
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8.
目的克隆中国间日疟原虫乳酸脱氢酶(PvLDH)编码区全长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自间日疟原虫抽提RNA,根据已知的PvLDH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扩增PvLDH编码基因,将其克隆至pMD18-T载体,经PCR和双酶切鉴定后进行序列测定,利用生物信息学在线工具对序列进行分析并做B细胞表位预测。结果 PCR产物电泳结果显示所克隆的基因为951bp,基因测序结果与GenBank报道的基因序列有一个碱基差异,但编码氨基酸无差异。在线分析预测出12个B细胞表位,与恶性疟原虫乳酸脱氢酶预测表位对比分析,发现一个PvLDH特异性表位。结论成功克隆了我国间日疟原虫乳酸脱氢酶编码区全长基因,并预测出1个PvLDH特异性线性B细胞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