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204篇 |
免费 | 382篇 |
国内免费 | 17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4篇 |
儿科学 | 228篇 |
妇产科学 | 119篇 |
基础医学 | 266篇 |
口腔科学 | 91篇 |
临床医学 | 970篇 |
内科学 | 509篇 |
皮肤病学 | 557篇 |
神经病学 | 120篇 |
特种医学 | 359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632篇 |
综合类 | 2075篇 |
预防医学 | 780篇 |
眼科学 | 66篇 |
药学 | 886篇 |
7篇 | |
中国医学 | 886篇 |
肿瘤学 | 17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6篇 |
2023年 | 157篇 |
2022年 | 166篇 |
2021年 | 222篇 |
2020年 | 199篇 |
2019年 | 152篇 |
2018年 | 138篇 |
2017年 | 108篇 |
2016年 | 100篇 |
2015年 | 127篇 |
2014年 | 391篇 |
2013年 | 293篇 |
2012年 | 324篇 |
2011年 | 359篇 |
2010年 | 370篇 |
2009年 | 428篇 |
2008年 | 405篇 |
2007年 | 428篇 |
2006年 | 336篇 |
2005年 | 346篇 |
2004年 | 341篇 |
2003年 | 322篇 |
2002年 | 229篇 |
2001年 | 254篇 |
2000年 | 265篇 |
1999年 | 214篇 |
1998年 | 196篇 |
1997年 | 206篇 |
1996年 | 192篇 |
1995年 | 188篇 |
1994年 | 221篇 |
1993年 | 146篇 |
1992年 | 126篇 |
1991年 | 117篇 |
1990年 | 101篇 |
1989年 | 76篇 |
1988年 | 58篇 |
1987年 | 64篇 |
1986年 | 57篇 |
1985年 | 36篇 |
1984年 | 40篇 |
1983年 | 46篇 |
1982年 | 35篇 |
1981年 | 24篇 |
1980年 | 19篇 |
1979年 | 6篇 |
1978年 | 5篇 |
1965年 | 5篇 |
1960年 | 6篇 |
1958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7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我院 1997年 1月~ 2 0 0 2年 1月行急诊瓣膜置换术 8例 ,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 1)临床资料 :本组 8例 ,男 5例 ,女 3例 ;年龄 2 1~ 46岁 ,平均36岁。感染性心内膜炎 4例 ,其中主动脉瓣病变 3例 ,二尖瓣病变 1例 ;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左心房血栓脱落嵌顿二尖瓣 1例 ;左心房粘液瘤 (瘤蒂来源于二尖瓣小瓣根部 )阻塞二尖瓣 1例 ;二尖瓣置换术后人工金属瓣叶脱落入腹主动脉 1例 ;二尖瓣转换术后瓣周漏 1例。 ( 2 )手术方法 :7例在入院后 2 4~ 70h内手术 ,1例人工金属二尖瓣叶脱落患者入院后1h手术。 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在持续高热血… 相似文献
73.
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目前老年人最常见的痴呆类型,由于AD发病机制复杂,迄今尚未完全阐明。AD最重要的神经病理学特征是β淀粉样蛋白(amyloid-beta eptide, Aβ)沉积、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形成神经纤维缠结以及脑内神经炎症反应的激活,并伴随着神经元的损伤及学习记忆功能受损。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Wnt/β-连环蛋白(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尤其是AD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明确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与AD发病、Aβ沉积、Tau 蛋白和神经炎症的相关性及其机制,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方法:选择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与AD、Aβ神经毒性、Tau 蛋白磷酸化及神经炎症相关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研究表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参与AD的发生和发展,当该通路激活时可以抑制Aβ的沉积、Tau的过度磷酸化及神经炎症,反之则促进Aβ的产生、聚集以及Tau蛋白的磷酸化,神经炎症的发生。结论:本文就Wnt/β-catenin信号途径在AD发病中的重要性加以概述,为AD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也提示激活Wnt信号传导途径可以作为治疗AD的潜在治疗靶点。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水平采用试剂盒检测。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血浆Klotho的表达。Klotho表达量与氧化应激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甲基化特异性PCR(MS-PCR)检测Klotho甲基化水平。CpG岛甲基化率采用焦磷酸盐测序法。结果:相对于对照组[(94.56±16.40) mU/L],观察组SOD含量[(79.86±18.24) mU/L]明显降低(t=4.487,P=0.000),观察组MDA水平[(2.87±2.26) pg/mL]与对照组[(2.52±1.06) pg/mL]无统计学差异(t=1.675,P=0.097),观察组CAT水平[(18.50±4.62) U/mg]与对照组[(25.26±3.54) U/mg]相比明显降低(t=8.605,P=0.000)。观察组(0.66±0.16)比对照组(1.04±0.10)血浆Klotho基因(t=14.93,P=0.000)降低;观察组(0.70±0.20)比对照组(1.04±0.10)血浆Klotho蛋白表达(t=10.92,P=0.000)降低,且Klotho蛋白表达量与SOD水平(r=0.768,P=0.000)和CAT水平(r=0.708,P=0.000)呈正相关。观察组Klotho启动子CpG岛甲基化水平升高。结论:Klotho甲基化可能是NSCLC患者血浆氧化应激状态的一个临床标志物。 相似文献
74.
动物结石在我国是名贵的中药材,在临床实践中有着显著的疗效。但由于动物结石形成原因特殊、产量较少、价格昂贵等,在临床应用上受到了一定限制,多数成为少用药材或冷被药材,因而被研究和开发的相对较少,有的甚至因不了解其药用价值无人收购或被当作废物丢弃。通过概述有记载的药用动物结石及其分类、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为结石类中药材应用、质量控制及现代药学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5.
76.
目的 探讨fPSA/tPSA比值在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鉴别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了2000年9月-2001年8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72例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患者的tPSA和fPSA/tPSA比值。结果 72例患者中,前列腺增生48例,前列腺癌24例。tPSA为4.0~10.0ng/ml之间时,前列腺癌患者3例,其fPSA/tPSA平均值为0.12,而前列腺增生患者有16例,其fPSA/tPSA平均值为0.21,两者差异明显。tPSA为4.0~10.0ng/ml,fPSA/tPSA比值为0.20,诊断前列腺癌的特异性为61%,而敏感性为100%。结论 当tP-SA为4.0~10.0ng/ml时,fPSA/tPSA比值作为一种参考标准可以用于临床筛选潜在的前列腺癌患者。 相似文献
77.
78.
79.
3种肠道清洁方法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顺产儿脐部护理中修剪法配合Orem自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名顺产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名。对照组按常规进行脐部护理;观察组择期行脐部修剪,同时根据Orem自理模式进行全补偿、部分补偿及支持一教育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两组脐带出血、脱落及疑似感染情况。结果 两组均未出现脐带出血情况;两组出生后9d回访时脐带脱落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修剪法配合Orem自理模式进行脐部护理,能促进新生儿脐带早脱落。 相似文献
80.
目的:观察单臂半环式三维固定架与孟和架在胫腓骨骨折治疗中的疗效并就固定架在性能、复位、愈合等方面进行比较。方法:随机选择项目治疗组30例病例和孟和架组(以往)30例在操作难度,骨折复位效果,固定稳定性,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项目治疗组解剖复位17例,占57%,近解剖复位13例,占43%;孟和架组解剖复位7例,占23%近解剖复位9例,占30%,以下14例占47%;复位解剖及近解剖均优于孟和架,x^2检验P〈0.01,愈合时间,治疗组2—5个月,平均3.23个月;对照组4-7个月,平均5.64个月。结论:单臂半环三维固定架治疗胫腓骨骨折较孟和架操作简便,复位十分满意,骨折愈合时间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