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493篇 |
免费 | 343篇 |
国内免费 | 17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3篇 |
儿科学 | 35篇 |
妇产科学 | 60篇 |
基础医学 | 203篇 |
口腔科学 | 42篇 |
临床医学 | 873篇 |
内科学 | 550篇 |
皮肤病学 | 54篇 |
神经病学 | 133篇 |
特种医学 | 199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644篇 |
综合类 | 1817篇 |
预防医学 | 611篇 |
眼科学 | 53篇 |
药学 | 719篇 |
17篇 | |
中国医学 | 768篇 |
肿瘤学 | 19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0篇 |
2023年 | 172篇 |
2022年 | 194篇 |
2021年 | 239篇 |
2020年 | 160篇 |
2019年 | 159篇 |
2018年 | 186篇 |
2017年 | 86篇 |
2016年 | 130篇 |
2015年 | 115篇 |
2014年 | 448篇 |
2013年 | 265篇 |
2012年 | 245篇 |
2011年 | 249篇 |
2010年 | 300篇 |
2009年 | 290篇 |
2008年 | 299篇 |
2007年 | 361篇 |
2006年 | 368篇 |
2005年 | 312篇 |
2004年 | 282篇 |
2003年 | 246篇 |
2002年 | 176篇 |
2001年 | 175篇 |
2000年 | 154篇 |
1999年 | 193篇 |
1998年 | 142篇 |
1997年 | 158篇 |
1996年 | 140篇 |
1995年 | 140篇 |
1994年 | 104篇 |
1993年 | 75篇 |
1992年 | 83篇 |
1991年 | 61篇 |
1990年 | 42篇 |
1989年 | 47篇 |
1988年 | 25篇 |
1987年 | 17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18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17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12篇 |
1979年 | 5篇 |
1966年 | 4篇 |
1964年 | 3篇 |
1959年 | 3篇 |
1958年 | 7篇 |
1957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0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冯法博朱丹杰杨迪李晓林邹成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18,(11):858-861
放线菌病是放线菌引起的以脓肿和肉芽肿形成为特征的慢性化脓性感染,常发生于颜面、胸部、腹部、牙齿,而脊柱和中枢神经系统较少发生。迄今为止,国内外文献报道脊柱放线菌感染仅百余例,伴发脊髓压迫症状的仅有13例。 相似文献
92.
目的验证D-二聚体质量浓度监测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的敏感性,确定行D-二聚体测量的最佳采血时间。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3月至2018年8年在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60例,术前测定全部患者的D-二聚体质量浓度、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排除DVT,将D-二聚体质量浓度>(年龄×10)μg/L者分为阳性组,其余为阴性组。术后监测D-二聚体质量浓度并行彩超检查。对两组的BMI指数、年龄、手术出血量、性别,以及术前、术后1 d、3 d、5 d、9 d、14 d的D-二聚体浓度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术后1 d、3 d、5 d、9 d、14 d阳性组D-二聚体质量浓度分别为(1 700±124)μg/L、(2 318±246)μg/L、(1 985±435)μg/L、(1 752±221)μg/L、(1 322±158)μg/L,阴性组的D-二聚体质量浓度分别为(343±98)μg/L、(372±79)μg/L、(356±59)μg/L、(345±76)μg/L、(226±102)μg/L,不同时间点阳性组D-二聚体质量浓度均大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彩超检查发现阳性组中2例出现下肢DVT,阴性组浓度始终<500 μg/L,无DVT发生患者。
结论D-二聚体浓度的变化对DVT的发生具有敏感性,患者术后第3天D-二聚体浓度达到峰值,是预测DVT发生的最佳采血时间。 相似文献
93.
94.
目的 评价针刺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患者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患者32例,年龄18~60岁,体重指数19~28 kg/m2,ASA分级Ⅱ或Ⅲ级,心功能NYHA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分为2组(n=16):对照组和针刺组.针刺穴位取双侧内关穴、列缺穴和云门穴,参数为:AM2/100 Hz疏密波,刺激强度2~4 mA,刺激波宽0.2~2.0ms,刺激时间从麻醉诱导前30 min持续至术毕.于术前和术毕时,收集尿液,采用ELISA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浓度.于术前24 h和术后24 h时,抽取中心静脉血样,测定丙氨酸转氨酶、门冬氨酸转氨酶的活性和总胆红素、尿素氮、肌酐的浓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针刺组术毕尿微量白蛋白浓度降低(P<0.05).两组患者肝、肾功能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可降低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对患者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
96.
肠道微生物群被称为人体的第二个基因库,在维持人体平衡中起主要作用。不良饮食习惯、抗生素滥用、病理状态和生活环境改变会对肠道菌群产生负面影响,以引起多种疾病。最新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群与骨质疏松症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引入了一个新术语"骨微生物学",该研究领域旨在弥合骨骼生理学、胃肠病学、免疫学和微生物学之间的差距。本文简要介绍了肠道菌群通过免疫系统、新陈代谢和内分泌环境以及其他因素影响骨代谢的潜在机制,通过研究肠道菌群与骨骼健康之间的关系,不仅对于维持骨骼健康和最大程度地减少骨质疏松症很重要,而且对于肠道微生物群是否可作为骨质疏松症新型治疗靶标以及是否可用作骨折预测的生物标志物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7.
98.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失误及并发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胸腰段椎弓螺钉植入失败的原因,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椎弓根螺钉手术技术失误及并发症,分析手术技术失误的原因及术后并发症的可能原因,提出预防椎弓根螺钉失败的措施。结果:本组127例。术中操作失误主要是:错位固定2例,椎弓根定位错误5例,复位欠佳3例,骨折过度复位2例,神经损伤2例,术后并发症;螺钉断裂6例,连杆断裂2例,假关节形成2例,矫正度丢失4例,切口裂开2例,占25.2%。结论:椎弓根螺钉技术失误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要求术者具有良好的脊柱解剖知识及脊柱外科手术经验,熟练掌握器材的性能及使用技术要求,椎弓根螺钉的准确定位及准确植入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后配带支具及扶拐功能锻炼,恰当的植骨技术,可减少断钉率及提高植骨融合率。 相似文献
99.
目的评价中西药联合应用及单独应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将90例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中药治疗组(A组)30例,西药治疗组(B组)(头孢哌酮+吲哚美辛+奥美拉唑)30例,中西药联合治疗组(C组)30例。于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门诊复查,通过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症状指数(NIH-CPSI)评分了解症状改善情况以及查前列腺液了解白细胞数量情况。结果在症状改善方面,中药组与西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5),中药组与中西药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西药组与中西药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在前列腺液白细胞数量等级上,3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与西药联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上,症状的改善优于单独应用中药或西药;但在前列腺液白细胞数量等级的改善效果与单独应用中药或西药并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治疗输尿管末端狭窄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全麻下经腹腔途径腹腔镜下采用膀胱外输尿管壁潜行抗返流吻合法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游离输尿管,于梗阻上方切断,膀胱半充盈状态下斜行切开膀胱后侧壁肌层,向两侧分离肌间沟。膨出的膀胱黏膜上做一小切口,在输尿管无明显张力、扭曲情况下,将输尿管与膀胱黏膜间断缝合,间断缝合膀胱肌层并捎带输尿管外膜,将长3~4 cm输尿管末端潜行包埋于肌间沟。结果 9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90~135 min,平均112 min;术中出血量30~50 ml,平均40 ml;术中和术后未输血。术后住院时间4~7 d,平均6 d。术后1个月拔除双J管。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9例随访3~13个月,平均7个月,B超、静脉肾盂造影和(或)磁共振尿路成像显示无吻合口狭窄,5例肾积水消失,4例肾积水、肾盂分离由术前(19±4)mm下降至术后(11±2)mm,膀胱造影无输尿管返流。结论腹腔镜输尿管膀胱再植手术治疗输尿管末端狭窄可行,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近期疗效确切等优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