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493篇 |
免费 | 343篇 |
国内免费 | 17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3篇 |
儿科学 | 35篇 |
妇产科学 | 60篇 |
基础医学 | 203篇 |
口腔科学 | 42篇 |
临床医学 | 873篇 |
内科学 | 550篇 |
皮肤病学 | 54篇 |
神经病学 | 133篇 |
特种医学 | 199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644篇 |
综合类 | 1817篇 |
预防医学 | 611篇 |
眼科学 | 53篇 |
药学 | 719篇 |
17篇 | |
中国医学 | 768篇 |
肿瘤学 | 19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0篇 |
2023年 | 172篇 |
2022年 | 194篇 |
2021年 | 239篇 |
2020年 | 160篇 |
2019年 | 159篇 |
2018年 | 186篇 |
2017年 | 86篇 |
2016年 | 130篇 |
2015年 | 115篇 |
2014年 | 448篇 |
2013年 | 265篇 |
2012年 | 245篇 |
2011年 | 249篇 |
2010年 | 300篇 |
2009年 | 290篇 |
2008年 | 299篇 |
2007年 | 361篇 |
2006年 | 368篇 |
2005年 | 312篇 |
2004年 | 282篇 |
2003年 | 246篇 |
2002年 | 176篇 |
2001年 | 175篇 |
2000年 | 154篇 |
1999年 | 193篇 |
1998年 | 142篇 |
1997年 | 158篇 |
1996年 | 140篇 |
1995年 | 140篇 |
1994年 | 104篇 |
1993年 | 75篇 |
1992年 | 83篇 |
1991年 | 61篇 |
1990年 | 42篇 |
1989年 | 47篇 |
1988年 | 25篇 |
1987年 | 17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18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17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12篇 |
1979年 | 5篇 |
1966年 | 4篇 |
1964年 | 3篇 |
1959年 | 3篇 |
1958年 | 7篇 |
1957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0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71.
冯法博朱丹杰杨迪李晓林邹成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18,(11):858-861
放线菌病是放线菌引起的以脓肿和肉芽肿形成为特征的慢性化脓性感染,常发生于颜面、胸部、腹部、牙齿,而脊柱和中枢神经系统较少发生。迄今为止,国内外文献报道脊柱放线菌感染仅百余例,伴发脊髓压迫症状的仅有13例。 相似文献
72.
目的验证D-二聚体质量浓度监测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的敏感性,确定行D-二聚体测量的最佳采血时间。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3月至2018年8年在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60例,术前测定全部患者的D-二聚体质量浓度、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排除DVT,将D-二聚体质量浓度>(年龄×10)μg/L者分为阳性组,其余为阴性组。术后监测D-二聚体质量浓度并行彩超检查。对两组的BMI指数、年龄、手术出血量、性别,以及术前、术后1 d、3 d、5 d、9 d、14 d的D-二聚体浓度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术后1 d、3 d、5 d、9 d、14 d阳性组D-二聚体质量浓度分别为(1 700±124)μg/L、(2 318±246)μg/L、(1 985±435)μg/L、(1 752±221)μg/L、(1 322±158)μg/L,阴性组的D-二聚体质量浓度分别为(343±98)μg/L、(372±79)μg/L、(356±59)μg/L、(345±76)μg/L、(226±102)μg/L,不同时间点阳性组D-二聚体质量浓度均大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彩超检查发现阳性组中2例出现下肢DVT,阴性组浓度始终<500 μg/L,无DVT发生患者。
结论D-二聚体浓度的变化对DVT的发生具有敏感性,患者术后第3天D-二聚体浓度达到峰值,是预测DVT发生的最佳采血时间。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因子(CFTR)基因5T位点多态性与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CBAVD)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40例国内孤立发生的CBAVD患者作为病例组和104例健康男性作为对照组,用Sanger测序方法对CFTR基因9号内含子(TG)m-n(T)单倍型进行测序分型;结合本实验和Pubmed、Web of science、Medline和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文献中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来探讨5T突变与CBAVD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结果:Sanger测序结果表明,病例组中检测到6种基因型,分别为TG11-5T、TG12-5T、TG13-5T、TG11-7T、TG12-7T、TG11-9T;对照组中检测到7种基因型,分别为TG11-5T、TG12-5T、TG10-7T、TG11-7T、TG12-7T、TG13-7T、TG11-9T。与对照组10/208(4.81%)相比,在病例组13/80(16.25%)中观察到TG12-5T单倍型约增加了3.38倍;与对照组(0)相比,在病例组中观察到TG13-5T单倍型为6/80(7.5%);TG11-5T单倍型在对照组2/80(2.50%)和病例组4/208(1.92%)中差异很小。TG12_13-5T单倍型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差异极显著(OR=7.40,95%CI=4.83~11.34,P0.01)。经meta分析,TG12_13-5T单倍型与男性患CBAVD疾病的相关性较高。结论:TG12_13-5T单倍型增加CBAVD患病风险,为男性生殖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4.
目的:研究黄体生成素β亚基(LHB)基因的rs34349826(c.104 AG)和rs6521(c.114 CG)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男性不育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试验方法,纳入就诊于南京总医院的男性原发性不育患者405例(病例组)和有正常生育史的健康男性424例(对照组)。同时,按照WHO《人类精液检查与处理实验室手册》第5版,根据精子浓度将病例组分为少精子症组、严重少精子症组和无精子症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基本资料,并采集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使用Sequence Mass Array技术进行LHB基因rs34349826和rs6521位点基因型的检测,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两位点多态性与男性不育间的关联;并使用SHEsis在线软件对两位点单倍型分析其单倍型组合与男性不育的关系。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在精液量[(3.74±1.71)ml vs(3.51±1.36)ml]、精子浓度[(27.37±30.80)×10~6/ml vs(79.21±61.60)×10~6/ml]、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11.90±14.72)%vs(39.40±9.64)%]、LH[(6.25±4.83)IU/L vs(3.29±1.39)IU/L]和FSH[(15.64±17.03)IU/L vs(4.56±2.31)IU/L]差异显著(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LHB rs34349826位点和LHB rs6521位点的各基因型与男性不育无相关性,亚组分析也无相关性。而SHEsis软件对LHB rs34349826和rs6521两个位点单倍型分析,发现在病例组-对照组中,GG型基因组合是男性不育的保护因素;亚组-对照组也发现类似结论。结论:LHB基因rs34349826和rs6521位点的多态性与男性不育均无相关性,但后期可以通过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证实。而单倍型分析,GG型基因组合是男性不育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脑膜淋巴管(meningeal lymphatic vessel,mLV)转运功能障碍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炎症的影响。方法:①16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Control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LPS组分别腹腔注射LPS(2 mg/kg)12、24、72 h,而后观察小鼠mLV转运功能、海马区小胶质细胞(microglial,MG)活化、白介素(interleukin,IL)-6 和IL-1β水平。②将8只小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Control组和VEGFR3抑制剂MAZ51组,观察MAZ51对mLV转运功能的影响。③将24只小鼠分为4组,分别为Control组、MAZ51组、LPS组、LPS+MAZ51组,对MAZ51组和LPS+MAZ51组预先腹腔注射 MAZ51(10 mg/kg),每周5 d,共30 d,6周后对LPS组和LPS+MAZ51组注射LPS,1 d后行为学实验评估小鼠的逃避恐惧能力;免疫组化检测MG 活化情况;ELISA 法检测IL-6、IL-1β的表达量。结果:小鼠腹腔注射LPS 24 h后脑膜LYVE-1面积和颈深淋巴结内OVA-647面积明显减少(P < 0.01),72 h内均低于基础水平(P < 0.01),24 h后海马MG活化、IL-6和IL-1β均明显增加 (P < 0.01)。与Control组相比,MAZ51组OVA-647荧光面积显著减少(P < 0.01)。LPS组小鼠海马区MG活化和IL-6、IL-1β的表达相对Control组均明显增加(P < 0.01)且小鼠僵直时间明显降低(P < 0.01);与LPS组相比,LPS+MAZ51组小鼠海马区MG 活化和炎症因子的表达均增加(P < 0.01)且僵直时间明显减少(P < 0.01)。结论:mLV转运障碍通过增加炎性介质聚积,活化 MG,加重LPS诱导的小鼠中枢炎症和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76.
目的 观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机械通气治疗前后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计数(PLT)比值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ARDS患者进行研究。入院时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患者RDW、PLT水平,计算RDW/PLT,采用三分位数法根据RDW/PLT将患者分为3组(高水平组:RDW/PLT>12.69%;中等水平组:RDW/PLT 10.36%~12.69%;低水平组:RDW/PLT<10.36%)。采用χ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RDW/PLT组别患者基线资料、血气分析指标;采用χ2检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不同RDW/PLT组别患者28 d预后情况,采用COX回归分析检验ARDS机械通气患者28 d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RDW/PLT对ARDS机械通气患者28 d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共纳入82例患者,其中男性44例,女性38例,平均年龄(62.78±3.42)岁。高水平组患者入院急性生理与慢性健... 相似文献
77.
应用抗菌药物防治外科感染的指导意见(草案)XVI——外科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acquired pneumonia,VAP)是指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48h后和停用MV、拔除人工气道导管后48h内发生的新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机械通气最初4d内发生者为早发性VAP,≥5d者为晚发性VAP。VAP是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HAP)中十分常见和最重要的类型,在手术或创伤后感染性并发症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8.
急性和亚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存活病例的病理和临床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急性和亚急性重型肝炎存活者的病理恢复情况和临床远期转归,我们对存活的24例病理变化和临床恢复过程进行了最长达6年的随访观察。结果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病例是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和亚急性重型肝炎(下称急重肝和亚肝)中存活的24例,其中急重肝13例,亚肝11例。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1978年全 相似文献
79.
目的 对急性跟腱断裂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与制动的疗效进行Meta分析. 方法 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年至2011年1月)、EMbase(1966年至2011年1月),Cochrane图书馆(2011年第1期)、Cochrane协作网肌骨创伤组试验数据库(2011年1月)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年1月至2011年1月),手工检索中文骨科期刊的相关文献(创刊至2011年1月),收集急性跟腱断裂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与制动的所有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s)及半随机对照试验(CCTs),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Man 4.2.8进行Meta分析,以比较急性跟腱断裂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与制动的术后满意率、跟腱再次断裂发生率、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周跟腱延长率、术后12周跟腱延长度的评价、小腿肌力、踝关节活动度的差异.结果 共纳入4个RCTs,3个CCTs.Meta分析显示,与术后制动相比,急性跟腱断裂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满意率增加(RR=1.27,95% CI(1.01,1.61),P=0.04),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RR =0.43,95% CI (0.22,0.8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种方法术后跟腱再次断裂发生率[RR=0.59,95% CI (0.20,1.80),P=0.92]、术后感染率[RR=0.70,95% CI (0.26,1.86),P=0.48]、术后6周[SMD=1.50,95% CI(-3.40,6.40)]和12周跟腱延长度[SMD=- 0.25,95% CI(- 5.64,5.14)l及踝关节活动度无显著差异. 结论 与术后制动相比,急性跟腱断裂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提高患者满意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不会增加跟腱再次断裂和感染的风险,对术后6周和12周跟腱延长度、小腿肌力和踝关节活动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0.
目的 观察以肾脏作为远隔器官的远隔缺血后适应能否减轻兔急性肠系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方法 将雄性新西兰兔9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I/R)组、远隔缺血后适应(IRpostC)组,每组30只.分别干预后采集各组兔部分肠道组织作为标本,试剂盒检测肠道组织内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chiu6级评分法观察肠黏膜损伤,电镜下观察肠上皮细胞变化.结果 I/R组肠道组织中MDA、MPO测定值及肠黏膜损伤评分分别为( 14.72±0.21) nmol/mg、( 1.65±0.35) U/g、(3.30±0.69),IRpostC组分别为(7.13 ±0.40) nmol/mg、(0.91±0.33) U/g、2.10 ±0.92,与对照组[(3.28±0.26) nmol/mg、(0.52 ±0.23) U/g、0.69±0.5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I/R组比较,IRpostC组肠道组织中MDA、MPO水平及肠黏膜损伤评分明显降低(P<0.01),电镜下发现细胞损伤减轻.结论 以肾脏作为远隔器官的远隔缺血后适应可明显降低兔急性肠系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道组织中MDA、MPO水平及肠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