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91篇
预防医学   40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评价双能源CT(DE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及缺血心肌的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万方、中国知网数据库,纳入双能源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及缺血心肌的临床研究。由2名独立的评价人员筛选文献,提取效应量指标数据。采用Meta-Disc 1.4和Stata 12.0软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以冠状动脉为研究对象,纳入样本320例,冠状动脉943支,DE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其95%CI分别为0.89(0.85~0.92)、0.88(0.85~0.90),AUC和Q*分别为0.93和0.86;以心肌节段为研究对象,纳入样本203例,心肌节段3246个,DECT诊断缺血心肌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其95%CI分别为0.92(0.90~0.95)、0.96(0.95~0.97),AUC和Q*分别为0.99和0.95。结论现有证据显示,DECT可为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及缺血心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自血光量子疗法是指小剂量的自身血液,在体外经紫外线照射及充氧后再回输入体内的方法。近年来被国内外学者所重视。为探讨本疗法对肺心病的治疗价值,我们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13例进行了疗效观察。现将结果报告于下。对象与方法对象血疗组13例与对照组15例均符合1977年全国肺心病会议拟定的肺心病诊断标准,均伴有Ⅱ型呼衰及右心衰竭。血疗组男7例,女6例。年龄50~71岁,平均63岁。方法随机分为血疗组与对照组。在相同的常  相似文献   
13.
微创牙科治疗具有无痛、牙体组织损失小和操作简单等优点,得到越来越多牙体修复医师的关注。渗透树脂治疗早期龋损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微创治疗新疗法。其作用原理是在龋病的早期阶段,脱矿区扩大的晶体间隙和釉质表层的微孔是酸和溶解的无机物扩散通道,同时也可对外环境中低粘度液体发生虹吸作用,低粘度、高渗透性流动树脂可由此渗透到脱矿牙体组织中,填充微孔,封闭酸和细菌进入牙体组织的路径,阻断龋病进展;理论上可为牙体组织提供机械性的支持,阻止釉质表层塌陷、龋洞形成。渗透治疗可被理解成一种微观的充填治疗。树脂渗透治疗适用于尚未形成龋洞的、病损范围局限于釉质表层至牙本质浅层1/3的邻面及光滑面早期龋。操作步骤大致分为酸蚀、干燥、渗透、固化四步。全部治疗须在严格隔湿的条件下完成,最好使用橡皮障。树脂渗透技术为治疗早期龋提供有效的新方法,具体优点:①增加脱矿区的稳固性;②更多的保存健康牙体组织,维持生理形态;③永久阻塞微孔和空腔结构;④阻断龋病进展;⑤更久的延迟充填治疗,使继发龋发生风险最小化;⑥改善白垩色斑块区的美观;⑦微创、无痛,患者易于接受。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适应证范围相对较窄,只适用于平滑面、邻面早期龋,而不适用于早期窝沟龋,以及对釉质矿化不良形成的白垩色斑块美观改善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非对称区域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IOL)与衍射型三焦点IOL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6年11月至2018年6月于成都爱尔眼科医院白内障中心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IOL植入术57例(57只眼)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性28例(28只眼),女性29例(29只眼);年龄50~76岁,平均年龄(63.3±5.5)岁。按照植入IOL的类型将患者分为区域折射组和衍射三焦组。检查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3个月的术眼屈光度、裸眼远距离视力(UDVA)、裸眼中距离视力(UIVA)、裸眼近距离视力(UNVA)、最佳矫正远视力(BCDVA)、客观散射指数(OSI)、调制传递函数截止空间频率(MTF cutoff)、斯特列尔比值(SR)以及对比度视力。根据中文版VF-14视功能指数量表对上述指标进行评分,并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两组患者患眼的眼轴长度、角膜散光、术前UDVA、术前BCDVA、术后OSI、MTF cutoff、SR及中文版VF-14视功能指数量表评分等指标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以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UDVA、UIVA、UNVA、BCDVA及对比度视力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表示。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术眼的UDVA、UIVA、UNVA、BCDVA以及对比度视力。 结果区域折射组和衍射三焦组患者的术后球镜屈光度分别为-0.75 D~+0.50 D和-0.50 D~+1.00 D。两组患者球镜屈光度位于-0.50 D~+0.50 D区间者占比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两组患者术后柱镜屈光度分别为0.00 D~-0.75 D和0.00 D~-1.00 D。两组患者柱镜屈光度位于-0.75 D~-1.00 D者占比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9,P>0.05)。区域折射组患者术后的UDVA、UIVA、UNVA及BCDVA分别为0.10(0.00,0.10)、0.20(0.20,0.20)、0.20(0.10,0.20)及0.00(0.00,0.10);衍射三焦组患者术后分别为0.05(0.00,0.10)、0.20(0.10,0.20)、0.10(0.10,0.20)及0.00(0.00,0.05)。经Mann-Whitney U检验,两组患者术后UDVA、UNVA和BCDVA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69,-1.265,-1.410;P>0.05);UIVA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08,P<0.05)。区域折射组患者术后的OSI、MTF cutoff及SR分别为(1.9±0.7)、(24.755±7.751)c/deg和(0.126±0.029);衍射三焦组患者术后分别为(1.6±0.7)、(35.813±9.984)c/deg和(0.195±0.083)。经t检验,两组患者MTF cutoff和SR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19,-4.822;P<0.05);OSI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59,P>0.05)。区域折射组患者术后在100%、20%和9%对比度下的对比度视力分别为0.70(0.60,0.90)、0.50(0.40,0.60)和0.30 (0.20,0.30);衍射三焦组分别为1.20(0.95,1.50)、0.70(0.60,0.90)和0.50(0.30,0.70)。经Mann-Whitney U检验,两组患者对比度视力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882,-4.829,-3.676;P<0.05)。区域折射组与衍射三焦组的中文版VF-14视功能指数量表评分分别为(94.39±4.74)分与(96.86±3.63)分,两者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75,P>0.05)。区域折射组与衍射三焦组眩光的发生率分别为10.7%与6.9%。两组近脱镜率和眩光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1,0.002;P>0.05)。区域折射组与衍射三焦组轻度光晕的发生率分别为3.57%与2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5,P<0.05)。 结论两种老视矫正型IOL均能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提供较好的全程视力,术后患眼屈光度可预测性好,而衍射型三焦点IOL客观视网膜成像质量的评估方面较区域折射型多焦点IOL略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观察腹腔镜手术与疝环填充式修补术在治疗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老年腹股沟疝患者46例,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组和填充式修补术组两组,其中每组各23例。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院时间、预后情况和手术费用等情况。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出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病率显著低于填充式手术组,但其相关手术费用显著高于填充式手术组。结论应用腹腔镜治疗老年腹股沟疝患者较填充式修补术取得更为明显的治疗效果,但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的费用较高,一定程度上限制其临床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基于通用真核表达载体的人神经病靶标酯酶双链RNA的稳定表达载体。方法在正义和反义引物两端分别加上EcoRⅠ和BamHⅠ的识别位点扩增得到神经病靶标酯酶活力域序列,构建含有目标基因的倒置重复序列的双链RNA表达载体pcDNA.NTE.dsRNA,酶切分析鉴定重组载体。脂质体法转染到Hela细胞中瞬时表达重组载体,酶活力测定其对细胞内神经病靶标酯酶活力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了NTE双链RNA稳定表达载体pcDNA.NTE.dsRNA,表达该载体细胞内NTE活力明显下降至对照细胞的20%左右。结论采用反向重复序列法将靶标基因的编码序列正反向插入到通用真核细胞表达载体中,是构建哺乳细胞基因双链RNA稳定表达载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腹膜透析(peritonealdialysis,PD)是治疗儿童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renalfailure,ARF)的有效方法,本研究拟寻找一种合适的PD管代用品,简化置管方法,降低腹膜炎的发生率。方法不同年龄阶段的ARF患儿分别选用2.5、3.0、3.5号的气管导管,经刺侧孔、消毒等处理后代替PD管,用深静脉置管装置,参考Seldinger穿刺法行床边置管,PD液分别从二个不同的通路持续或间断流入、流出腹腔。结果经此法治疗的26例ARF患儿虽有7例死于DIC或MODF,但无一例发生腹膜炎和腹壁渗漏,水肿均逐渐消退,大部分尿量增加。结论在没有合适的商用PD管的情况下,以气管导管代替PD管,床边插管,有一定疗效,值得进一步探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技术对儿童危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用PE治疗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3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例吉兰-巴雷综合征,1例溶血尿毒综合征患儿.12例危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儿体重10~35 kg,平均(26.25±6.85) kg,每次置换量50~70 ml/kg,每日或隔日1次,共置换3~5次.检测PE治疗前后血生化、自身抗体及临床症状、体征等变化.结果 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在第1次PE治疗后神经系统症状明显减轻,血清补体升高,ANA和抗ds-DNA抗体滴度下降;3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神志改善,于PE治疗后第5天血小板恢复正常;4例吉兰-巴雷综合征患儿均未发生呼吸衰竭,于PE疗程结束后双下肢肌力逐渐恢复.PE治疗前后血电解质和CO2CP保持稳定.1例溶血尿毒综合征和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死于肺出血,余10例好转出院,有效率83%.结论 PE联合其他综合治疗可明显提高危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儿的生存率,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我院儿童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指导早期经验性抗生素应用.方法 统计分析了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儿科181例住院患儿深部痰细菌培养结果.结果 符合条件的痰标本共分离细菌26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9.14%(186株),主要是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白杆菌,其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性,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杆菌和肺炎克雷白杆菌的耐药性尤为突出,但对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头孢菌素和亚胺培南仍较敏感.革兰阳性菌占30.86%(83株),粪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占革兰阳性球菌的前三位,除对万古霉素仍敏感外,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菌素以及氨基苷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很高.结论 儿童深部痰培养分离菌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耐药性较强,特别是产ESBLs的菌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尤为突出.革兰阳性菌以葡萄球菌、粪肠球菌为主,其耐药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20.
亚低温在小儿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国际医学界将低温划分为轻度低温(mild hypothermia),为33~35℃;中度低温(moderate hypothermia),为28~32℃;深度低温(profound hypothermia),为17~27℃;超深低温(ultraprofound hypothermia),为16℃以下。亚低温是指轻、中度低温,即28~35℃。 低温疗法应用和研究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是一种以物理方法将患儿体温降低到预期水平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