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3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永存坐骨动脉(PSA)是一种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性疾病。由于PSA特殊的解剖走行,易发生动脉硬化及动脉瘤等。本例患者经CTA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左侧股动脉发育良好伴细小PSA汇入腘动脉,右侧PSA为下肢供血伴右股动脉发育不全。右侧PSA继发血栓形成,引发右下肢出现缺血症状。行右侧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术后患者恢...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破裂外科治疗的价值和预后。方法 分析我院自 1979年 6月~ 2 0 0 0年 5月经外科手术治疗的腹主动脉瘤破裂 19例 ,通过术前高危因素、合并疾病、术前状况和血液生化检查以及多器官系统功能衰竭评分 (MODScore) ,对腹主动脉瘤破裂外科治疗的价值和预后进行判断。结果 术后存活 10例 ,手术死亡率 47.4%。术前冠心病和心肌缺血、心肌梗死二项指标 ,在存活组与死亡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在术前血红蛋白、红细胞数、血肌酐、血尿素氮 ,严重低血压 ,呼吸衰竭和昏迷等指标上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术后 48hMOD评分在 5分者全部死亡 ,4分以下的病例随着评分减少而死亡率降低。≤ 1分者全部存活。结论 腹主动脉瘤破裂的外科手术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唯一选择。术后死亡主要与出血性休克所致多器官功能损害和衰竭有关。术后 48hMOD评分 4分以上的病例死亡率极高 ,继续治疗的价值值得商讨。  相似文献   
93.
下肢动脉主干结扎治疗毒品注射所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注射毒品所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合理外科治疗方式。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1年6月至2004年5月收治的18例注射毒品所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进行分析,均行下肢动脉主干血管结扎及瘤体清创术,其中2例术后行动脉造影。术中见破裂口长约0.5~3.5cm,5例位于股浅动脉,13例位于股总动脉或股动脉分叉。结果术后无一例出现严重下肢动脉缺血,2例经动脉造影证实瘤体周围有良好的侧支循环。结论血管结扎并瘤体切除是治疗吸毒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合理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4.
患者男,58岁,因腹痛1个月于2009年6月15日入当地医院,超声检查发现右肾上腺肿瘤,CTA发现腹主动脉有2个假性动脉瘤.血常规检查正常,血沉及其他风湿免疫项目正常.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动静脉转流术后动脉血在深静脉系统中逆流的情况。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动态观察比较术后14d、6个月、1年3种术式(分期动静脉转流22例,Ⅰ期动静脉转流12例和Ⅰ期动静脉转流并水压破坏深静脉瓣6例)动脉血在深静脉系统中逆流距离。结果:在术后相同时间内,Ⅰ期转流组比分期转流组逆行更远,而Ⅰ期转流加水压破坏静脉瓣组逆行最远。但即使患者症状消失、溃疡愈合后,动脉血均不能循静脉系统逆流到达肢端。结论:动静脉转流术的疗效并不是依靠动脉血循静脉系统逆流到肢端而实现,其治疗机制仍未明。  相似文献   
96.
创伤性动脉瘤的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创伤性动脉瘤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近6年收治的创伤性动脉瘤3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行急诊手术治疗,动脉瘤切除后,10例作单纯动脉结扎,3例作动脉修补,26例用自体大隐静脉或人工血管移植重建血运,手术治愈37例,高位截肢2例,治愈率94.9%,术后随访26例(2个月-6年),均保存肢体。结论:外科手术仍是目前首选的外周创伤性动脉瘤治疗方法,应视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并重视感染性假性动脉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97.

对腹主动脉瘤(AAA)的治疗,目前以开放手术及血管腔内修复术为主。如何选择合理的术式使患者得到更快且更安全的康复,是目前关注的焦点问题。笔者就两种方法的手术适应证、术前评估、并发症、病死率、生存率及成本效益进行对比,阐述了选择合理的术式的重要性,指出:目前既要不断提高血管腔内技术,也不能放弃传统的开放手术,应当根据自身技术水平及具体条件,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本着为患者谋求最大治疗效果的目的客观地评价及选取最有利于患者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讨儿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病因和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89至2009年12例儿童DV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989至1999年间,儿童DVT患者在住院儿童患者的发生率为万分之0.52;2000至2009年间,发生率为万分之3.18.尽管其发生率不高,但近10年来,呈上升趋势.12例儿童DVT患者中,感染和创伤所致的儿童DVT各占3例,是儿童DVT的主要病因.静脉导管置入所致为2例.其他病因包括肾病综合征,肿瘤,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先天性血浆蛋白C缺乏各1例.2例患者合并肺梗塞,1例新生儿因患核黄疸,最终因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抗凝是治疗儿童DVT的主要方法,尤其在新生儿DVT患者中,仅抗凝治疗可达到良好效果.9例儿童DVT患者同时接受经外周静脉溶栓治疗.治疗过程中无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结论 由于儿童DVT发生率的不断升高和治疗的特殊性,临床上应引起对该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视.  相似文献   
99.
1999年,Dake和Nienaber分别报道了以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术成功治疗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BAD),从而开创了血管腔内治疗BAD的时代[1-2].十余年来,随着血管腔内技术和器械的不断改进和完善,血管腔内修复术已经成为治疗BAD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普遍认为,对于无并发症(稳定型)的BAD,首选内科药物治疗;只有对于出现并发症(不稳定型)的BAD,才考虑进行开放手术或血管腔内修复术[3].随着血管腔内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日渐成熟,其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已明显降低,短中期效果良好.然而,对于部分复杂BAD,血管腔内处理仍然较为棘手.本文结合目前的最新进展和我们的经验,对复杂BAD的治疗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本文荟萃分析了所有纳入的关于血管腔内支架植人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中文文章,着重了解其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和预后等。方法按预定纳入排除标准,纳入血管腔内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例数≥10的所有中文文章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人37篇文章1527例患者。国内手术成功率为(99.2±0.4)%,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8.0±1.2)%,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1.6±0.2)%,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0.6±0.3)%,其中截瘫发生率为(0.1±0.04)%。急性和慢性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相比,前者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术成功率明显降低[(96.3±0.7)%VS(100.0±0.0)%,P=0.0031,而总的并发症发生率和30d死亡率则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血管腔内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技术较可行,创伤小,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传统手术低。腔内治疗急性期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成功率较慢性期低,但预后相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