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25篇 |
免费 | 60篇 |
国内免费 | 3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篇 |
儿科学 | 9篇 |
妇产科学 | 30篇 |
基础医学 | 57篇 |
口腔科学 | 19篇 |
临床医学 | 178篇 |
内科学 | 112篇 |
皮肤病学 | 26篇 |
神经病学 | 43篇 |
特种医学 | 29篇 |
外科学 | 144篇 |
综合类 | 392篇 |
预防医学 | 142篇 |
眼科学 | 7篇 |
药学 | 128篇 |
3篇 | |
中国医学 | 164篇 |
肿瘤学 | 2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36篇 |
2022年 | 23篇 |
2021年 | 49篇 |
2020年 | 22篇 |
2019年 | 29篇 |
2018年 | 31篇 |
2017年 | 16篇 |
2016年 | 22篇 |
2015年 | 31篇 |
2014年 | 64篇 |
2013年 | 51篇 |
2012年 | 56篇 |
2011年 | 57篇 |
2010年 | 77篇 |
2009年 | 57篇 |
2008年 | 62篇 |
2007年 | 52篇 |
2006年 | 86篇 |
2005年 | 52篇 |
2004年 | 73篇 |
2003年 | 50篇 |
2002年 | 29篇 |
2001年 | 37篇 |
2000年 | 50篇 |
1999年 | 44篇 |
1998年 | 41篇 |
1997年 | 28篇 |
1996年 | 41篇 |
1995年 | 28篇 |
1994年 | 33篇 |
1993年 | 23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20篇 |
1990年 | 16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24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6篇 |
1978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196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92.
【病例】男,35岁。因胸腹部砸伤,当即昏迷,自主呼吸停止急诊入院。查体:血压测不到,双眼突出,面色发绀,颈粗,双胸廓塌陷,腹膨隆。胸腹穿刺均有不凝血;摄X线胸片示双侧多发性肋骨骨折,气胸,右肺压缩2/3,纵隔增宽移位;心电图检查示心房纤颤,回心血流受阻、心功能不佳。诊断:胸腹多脏器损伤,创伤失血性休克。经抗休克治疗血压升至83/68 mmHg,行急诊胸腹联合探查术。术中见肝缘及肺面破裂,右膈肌破裂,胸腹腔相通,腹膜后巨大血肿,打开侧腹膜清除血肿,见右肾破裂,肾蒂折断,肾动脉喷血不止,行右肾缔结扎,破裂肾脏切除,肝缘及膈面修补,行双侧胸腔闭式引流,肋骨复位固定,右肾窝引流。徒手探查左膈肌“完整”,“左肾窝饱满”,未切开筋膜探查,术终。术 相似文献
93.
94.
席修明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0,22(12)
早在古希腊时代,医学研究者就已经对肾脏疾病有所认识.作为临床肾病学的奠基人,希波克拉底曾经这样描述:"尿液表面出现泡沫可以表明肾脏疾病的发生和迁延."这可能是关于肾脏疾病最早的临床记录.在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中,大量伤员死于休克后的肾衰竭,而当时将这种疾病描述为"战争性肾炎".直到1951年,急性肾衰竭(ARF)这一名称才首次出现在Smith所编写的教科书中,他从生理学、病理学和临床方面对其进行了全面描述并提出了治疗原则[1].直至2002年,一个由肾脏科与危重症医师组成的团体--"急性透析质量指导组"(ADQI)建议使用急性肾损伤(AKI)代替ARF,这样就把轻度的急性肾功能减低也包含其中,更加有利于早期诊断和干预[2].无论称谓如何变迁,ARF的主要临床特点仍然是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以及由此导致的代谢产物潴留、水和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并伴随着血液中某些反映肾功能的标志物如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等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95.
目的:了解放松训练和静坐两种干预方式对抗心算对抑郁症患者皮电和心率的影响,以及正常人、单纯抑郁症患者和伴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在皮电和心率上的差异。方法:选择2006—06/09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卫生科门诊及住院的单纯抑郁症和伴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各24例作为单纯抑郁症组和伴焦虑抑郁症组,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每组男女各12例,年龄17—50岁。选择同期院内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24人作为对照组,男女各12人,年龄19-47岁。所有对象对实验均知情同意。以心算为应激源,放松训练和静坐为干预手段,记录被试在基线期、干预期、应激期及恢复期的皮电和心率。结果:抑郁症患者48例及健康对照者24人全部进人结果分析。①在基线期,伴焦虑抑郁组心率明显高于单纯抑郁症组和对照组,皮电明显低于另外两组(P〈0.01),单纯抑郁症组和对照组皮电和心率比较,差异均不明显(P〉0.05)。②在干预期,被试的皮电升高,心率下降,放松训练的效果明显好于静坐,尤其对伴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效果最好,静坐会加重伴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的紧张状态。③在应激期,放松训练有效的对抗心算引起的皮电下降以及心率的升高,效果明显好于静坐组。④恢复期放松训练和静坐时的皮电、心率指标基本都恢复到静息状态。结论:①静息状态下伴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的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兴奋性高于单纯抑郁症患者和正常人。②放松训练可以缓解交感神经的紧张程度,并能够较静坐更好的对抗应激引起的交感神经活动增强。③静坐对单纯抑郁症患者和正常人有放松作用,但可引起伴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更多的紧张情绪。 相似文献
96.
97.
目的 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临床应用肺动脉导管对ICU患者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Ovide MEDLINE、EMBASE、Cochrane Database、中国Cochrane中心临床对照试验资料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手工检索相关杂志、学术会议论文集和学位论文汇编.收集国内外关于临床应用肺动脉导管对成年ICU患者死亡率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11篇相关文献入选.8篇属于高质量文献,其他3篇文献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方法学质量缺陷.根据治疗策略不同将所有入选文献分为超高血流动力学目标治疗组和基于医生经验的个体化治疗组.结果显示,临床应用肺动脉导管不能降低两组患者的死亡率(RR 0,96,95%CI:0.76,1.21;RR 1.02,95% CI:0.96,1.09).敏感性分析显示结果稳定.通过漏斗图观察,存在潜在文献发表偏倚的可能性不大.结论 临床应用肺动脉导管并不能改善成年ICU患者的预后,因此肺动脉导管不应该在ICU患者中常规应用.我们期待更多设计良好的RCT进一步评价肺动脉导管在ICU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8.
<正> 我们将1992年3月~1993年3月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红细胞单采组(简称单采组)30例,低分子右旋糖酥组(简称低右组)30例和蝮蛇抗栓酶组(简称抗栓酶组)30例,进行治疗,并对临床疗效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