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614篇 |
免费 | 549篇 |
国内免费 | 24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9篇 |
儿科学 | 63篇 |
妇产科学 | 18篇 |
基础医学 | 347篇 |
口腔科学 | 37篇 |
临床医学 | 757篇 |
内科学 | 484篇 |
皮肤病学 | 36篇 |
神经病学 | 197篇 |
特种医学 | 191篇 |
外科学 | 704篇 |
综合类 | 1777篇 |
预防医学 | 731篇 |
眼科学 | 72篇 |
药学 | 690篇 |
10篇 | |
中国医学 | 982篇 |
肿瘤学 | 26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8篇 |
2023年 | 277篇 |
2022年 | 348篇 |
2021年 | 386篇 |
2020年 | 284篇 |
2019年 | 261篇 |
2018年 | 274篇 |
2017年 | 169篇 |
2016年 | 185篇 |
2015年 | 242篇 |
2014年 | 474篇 |
2013年 | 313篇 |
2012年 | 374篇 |
2011年 | 449篇 |
2010年 | 371篇 |
2009年 | 336篇 |
2008年 | 287篇 |
2007年 | 269篇 |
2006年 | 277篇 |
2005年 | 266篇 |
2004年 | 233篇 |
2003年 | 189篇 |
2002年 | 128篇 |
2001年 | 124篇 |
2000年 | 98篇 |
1999年 | 87篇 |
1998年 | 67篇 |
1997年 | 49篇 |
1996年 | 56篇 |
1995年 | 64篇 |
1994年 | 53篇 |
1993年 | 53篇 |
1992年 | 34篇 |
1991年 | 36篇 |
1990年 | 53篇 |
1989年 | 27篇 |
1988年 | 16篇 |
1987年 | 20篇 |
1986年 | 17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7篇 |
1979年 | 2篇 |
1965年 | 3篇 |
1963年 | 2篇 |
1957年 | 5篇 |
1956年 | 3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通过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析中成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现状,为膝骨关节炎中成药的规范化临床应用与研究提供借鉴与指导。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关于中成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文献,分析文献特征及中成药特征。结果文献类型以临床类文章最为常见,研究整体上呈增长趋势;杂志以中医药类和药学专业类杂志为主;研究主体多为各省市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涉及中成药以膏剂、胶囊剂、片剂为主;功能主治中有膝骨关节炎相关描述的约为三分之一;部分临床试验设计存在一定问题,多数中成药不良反应描述不详细。结论中成药治疗膝骨关节炎研究整体上呈增长趋势,文献可信度较高。中成药品种丰富,临床认可度高,同时存在临床使用欠规范,适应症、功效描述比较宽泛,安全性问题及临床试验设计等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规范,从而推动膝骨关节炎中成药的规范化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超瓷嵌体与复合树脂应用于根管治疗后牙体大面积缺损治疗的临床效果展开相关的比较分析。方法选择本院口腔科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间收治的患者86例,所有患者经根管治疗后牙体均出现大面积的缺损,将所有患者依照随机方式分为超瓷嵌体组以及树脂填充组,每组纳入43例,其中超瓷嵌体组患者共包括患牙46颗,树脂填充组共包含患牙44颗。所有患者均在修复之后的6m以及12m进行回访,并且针对修复后的临床效果展开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完成修复后6个月回访的整体成功率为:超瓷嵌体组100%,树脂填充组93.18%,两组关于修复成功率对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1年,两组患者修复成功率对比,超瓷嵌体93.33%,树脂填充组70.45%,超瓷嵌体组明显好于树脂填充组,两组修复成功率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比复合树脂填充方式,超瓷嵌体本身不仅具备树脂的特性,而且能够对于患者的牙体形态、咬合关系以及临近关系进行准确恢复,并且整体耐磨性、美观度都明显更高,具备明显更高的牙科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3.
84.
<正>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脊柱关节炎,以骶髂关节的结构改变和脊柱受累为特征,早期以骶髂关节严重疼痛为主要症状,晚期会引起脊柱的疼痛、胸腰椎后凸畸形以及严重的功能障碍,随着疾病的进展还会引起社交功能以及心理健康的问题~([1~3])。对AS患者慢性功能损害及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的评估能够指导临床资源分配、治疗策略的制定以及药物 相似文献
85.
目的 :研究嗅鞘细胞移植联合跑步训练对改善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效果,同时探索嗅鞘细胞移植联合跑步训练改善大鼠运动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均进行脊髓损伤造模后进行如下分组处理:生理盐水注射组(A组)、嗅鞘细胞移植组(B组)、生理盐水注射联合跑步训练组(C组)和嗅鞘细胞移植联合跑步训练组(D组)。建模3 d后C、D两组进行跑步训练,1周后B、D两组进行嗅鞘细胞移植(每只大鼠注射总量为4μl,细胞浓度为1.0×106/μl),A、C两组给予相应剂量盐水。观察时间为4周,每组每周测量BBB评分,利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Bax、Bcl-2及NF-200的表达,采用Mallory磷钨酸苏木素染色观察神经纤维数量,使用TUNEL染色观察神经元凋亡。结果:(1)BBB评分:嗅鞘细胞联合跑步训练组与其他3组在第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Bcl-2蛋白表达上,嗅鞘细胞移植联合跑步训练有交互作用,两者相互促进(P0.05);在Bax蛋白的表达上,嗅鞘细胞移植可以明显降低其表达,与跑步训练交互作用不明显(P0.05);TUNEL染色显示,嗅鞘细胞移植、跑步训练与时间因素三者具有交互作用,显著抑制细胞凋亡(P0.05)。(3)在Mallory磷钨酸苏木素染色及NF-200免疫组化染色上,嗅鞘细胞移植、跑步训练与时间因素三者具有交互作用(P0.05),促进神经再生。结论 :嗅鞘细胞移植联合跑步训练能够显著改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这可能通过以下途径实现:嗅鞘细胞移植与跑步训练能够相互协同,明显上调Bcl-2基因的表达,从而显著抑制神经元凋亡;同时能明显促进神经元轴索再生,提高神经纤维数量,并且这种效果可以随时间的延长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榄香烯对肝细胞癌的抗癌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观察榄香烯处理后的小鼠肝癌细胞系H22细胞的凋亡及增殖影响,检测AKT相关基因的表达。建立小鼠肝癌原位移植模型,随机分A、B、C组,每组10只,A组生理盐水0.3ml/次/天,B组榄香烯3mg/0.3ml/次/日,C组替吉奥生理盐水0.2mg/0.3ml/次/日,连续灌胃两周,观察小鼠生活状态、体重变化及小鼠肝脏肿瘤大小。结果随着榄香烯浓度增大,H22细胞受抑制增殖的作用增强,半数抑制浓度约为30ug/ml,榄香烯处理后肝癌细胞AKT mRNA表达量没有明显的变化,AKT蛋白无明显变化,但是p-AKT蛋白明显降低。B组小鼠生活状态以及体重与A组无差别,肿瘤直径小于A组,B组小鼠生活状态及体重明显优于C组,肿瘤大小与C组无明显差别。结论体内外实验均提示榄香烯有抑制肝癌细胞生长的作用,其毒副作用不明显,其机制可能是通过PI3K/AKT途径,降低AKT的磷酸化抑制H22肝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讨后路360°环形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椎后纵韧带骨化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12月至2013年11月采用后路360°环形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椎后纵韧带骨化18例,男8例,女10例;年龄32~67岁,平均51岁,术前常规行X线,CT及MR检查,合并黄韧带骨化4例;上胸段5例,中下段胸椎13例;局限型5例,节段型4例,连续型6例,混合型3例;应用后方"揭盖式"椎管减压+硬膜前方后纵韧带切除(或塌陷)的环形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等一般情况;采用JOA(11分法)评分评价术前、术后第2天及末次随访的神经系统功能,并计算神经功能改善率;采用Epstein-Schwall的标准评定手术疗效。结果:手术时间3~6 h,平均4.2 h;术中出血量800~4 000 ml,平均1 800 ml。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3年,平均1.8年。JOA评分由术前的4.30±2.60提高到术后第2天的7.60±2.40,末次随访的7.80±1.90;末次随访与术后第2天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P=0.78),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1,P0.001);术后第2天神经功能改善率为74%,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改善率为71%。按Epstein-Schwall的标准评定手术疗效:优4例,良10例,改善3例,差1例。4例发生脑脊液漏,肋间神经麻痹或疼痛3例,切口浅表感染1例。3例术后第2天查体神经功能加重,末次随访时2例恢复,1例无变化。所有病例植骨显示融合,未见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等。结论:后路360°环形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可完成不同骨化类型的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的切除,且可取得较为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8.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减轻小鼠混合骨髓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同基因骨髓混合一定比例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的异基因骨髓移植能否减轻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方法将BALB/c与BCF1(BALB/c×C57BL/6)小鼠或与G-CSF动员BCF1小鼠脾细胞按一定比例混合,腹腔注入BALB/c幼鼠,制备新生小鼠GVHD模型,结果以脾指数表示.成年雌性BALB/c小鼠接受60Co全身照射8.5Gy后进行移植,移植物为BALB/c与雄性BCF1或与G-CSF动员BCF.小鼠骨髓细胞按一定比例的混合,移植细胞总数60×105个/只.观察移植小鼠aGVHD典型症状、病理表现及存活率.ELISA法测定细胞因子含量,流式细胞术分析T细胞亚群变化.结果(1)注射BALB/c与BCF1小鼠脾细胞混合比例为21、11及异基因BCF1小鼠脾细胞的新生小鼠均发生GVHD;但G-CSF动员与否,GVHD发生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1及11混合骨髓移植(MBMT)组小鼠有中到重度GVHD表现;经G-CSF动员的MBMT组小鼠8周存活率较未动员组明显提高(P<0.05).(3)G-CSF动员供鼠后L3T4+细胞下降显著,L3T4+/Lyt2+比值明显低于未动员组(P<0.01).(4)G-CSF动员供鼠后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细胞培养上清中,IL-2、IFN-γ水平降低,IL-4水平升高.结论同基因骨髓混合一定量H-2半相合异基因骨髓移植可减轻GVHD的发生;G-CSF动员供鼠可进一步减轻MBMT后GVHD的发生.其机理可能与IL-2、IFN-γ下降、IL-4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顶椎区多棒矫形联合远端脊柱后柱截骨术(posterior column osteotomy,PCO)治疗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2月至2020年2月行后路手术、随访时间超过2年的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凸(Cobb角≥90°)病人共48例,所有病人均行远端PCO截骨,依据矫形情况分为顶椎区多棒矫形组(21例)和传统双棒矫形组(27例),在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进行影像学和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简明量表调查问卷(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 questionnaires-22,SRS-22)评估,比较两组的影像学参数、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并发症等,分析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双棒矫形组随访(37.2±8.8)个月,多棒矫形组随访(31.6±7.6)个月。传统双棒矫形组手术时间为(430.8±79.1) min,长于多棒矫形组的(331.2±97.3)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两组病人术后冠状面和矢状面参数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多棒矫形组的矢状面矫形丢失显著高于双棒矫形组(3.7°±0.9° vs. 2.3°±1.0°),椎弓根螺钉拔出发生率显著低于双棒矫形组(4.8% vs. 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双棒比较,顶椎区多棒矫形技术联合远端PCO截骨具有相似的矫形效果,手术流程更简便,术中螺钉拔出率低,对于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但矢状面矫形丢失需要长期随访关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