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31篇 |
免费 | 45篇 |
国内免费 | 1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4篇 |
儿科学 | 4篇 |
妇产科学 | 3篇 |
基础医学 | 39篇 |
口腔科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119篇 |
内科学 | 57篇 |
皮肤病学 | 3篇 |
神经病学 | 25篇 |
特种医学 | 114篇 |
外科学 | 138篇 |
综合类 | 268篇 |
预防医学 | 104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91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97篇 |
肿瘤学 | 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18篇 |
2022年 | 25篇 |
2021年 | 34篇 |
2020年 | 30篇 |
2019年 | 24篇 |
2018年 | 21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15篇 |
2014年 | 41篇 |
2013年 | 37篇 |
2012年 | 44篇 |
2011年 | 71篇 |
2010年 | 42篇 |
2009年 | 47篇 |
2008年 | 52篇 |
2007年 | 38篇 |
2006年 | 48篇 |
2005年 | 41篇 |
2004年 | 41篇 |
2003年 | 34篇 |
2002年 | 44篇 |
2001年 | 54篇 |
2000年 | 22篇 |
1999年 | 26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23篇 |
1996年 | 28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19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13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2篇 |
1975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分析2007-2009年肝移植术后不同类型胆道并发症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胴道并发症的类型,处理方式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患者23例,包括胆漏患者12例,计胆管吻合口漏7例,肝断面胆管漏3例,胆囊管漏1例,迷走胆管漏1例;移植术后胆管狭窄患者11例,其中吻合口狭窄4例,非吻合口性狭窄7例.7例吻合口漏患者中,胆管重建2例(Roux-en-Y吻合和胆肠襻式Warren吻合);胆道吻合口修补1例;单纯依靠外引流管引流1例,活体双供肝肝移植的患者剖腹探查纠正胆漏失败后行再次肝移植1例;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植入支架2例.肝断面胆管漏3例中,行肝断面胆管缝扎1例,ERCP联合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2例,引流2个月后胆漏闭合,拔除引流管,但是随后又出现胆道狭窄,ERCP术后,病情好转.胆囊管漏1例,行胆囊管缝扎.迷走胆管漏1例,行胆囊床缝扎.吻合口狭窄的患者4例,3例经ERCP治愈,1例行胆肠吻合重建胆道后治愈.非吻合口性狭窄的7例,行ERCP治疗3例,ERCP失败后,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hic drainage,PTCD)1例;再次肝移植3例,2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1例死于严重感染.结论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危害大,关键在于预防.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了改良的腹部器官簇移植(MCT)治疗终末期肝病合并胰岛素依赖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单中心连续实施的5例MCT的资料.5例全部为男性,原发病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T2DM 3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T2DM 1例,原发性肝癌(HCC)合并T2DM 1例.受者切除患肝后,原位植入包括肝脏、胰腺、部分十二指肠的器官簇,器官簇来源于同一个供者.胆道和胰腺外引流采用供者十二指肠与受者上段空肠Roux-en-Y吻合或者侧侧吻合方式.术后采用巴利昔单抗诱导,他克莫司(Tac)+吗替麦考酚酯(MMF)+皮质激素联合应用预防排斥反应,之后过渡至单用Tac维持治疗.结果 5例手术均顺利,患者于术后早期(8~27 d)完全脱离胰岛素治疗,并且血糖水平维持正常.其中3例术前C肽水平严重降低,术后早期明显升高,并维持于正常水平.1例术后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并死亡,其他4例顺利恢复,术后分别随访22、15、5和4个月,均存活,并已恢复正常生活,移植物功能正常,血糖水平正常.结论 腹部器官簇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合并胰岛素依赖的2型糖尿病的有效手段.Abstract: Objective Modified upper abdominal cluster transplantation (MCT), which was inspired by the classical cluster transplant technique, has been proven more effective and feasibl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end stage liver diseases associated with 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DM) than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OLT) alone. In this study, we summarized our experience with MCT in 5 consecutive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end stage liver diseases associated with insulin-dependent type 2 DM in our single center.Methods Five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related chronic liver cirrhosis and insulin dependent type 2 DM received MCT in our single center. The biliary and exocrine pancreatic drainage reconstructions were achieved by a Roux-en-Y duodenojejunostomy or a side-to-side duodenojejunostomy. A quadruple immunosuppressive regimen based on tacrolimus including Basiliximab induction, mycophenolate mofetil (MMF) and steroids was used in the early stage post-transplant, and then converted to tacrolimus monotherapy.Results All of the patients experienced an uneventful post-operative recovery. They were rendered independent from insulin therapy shortly after transplantation. The fasting glucose and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levels were within normal range. In addition, the fasting C-peptide value was increased from much lower than the normal range pre-transplant to within normal range post-transplant and maintained stable since then. However, the third patient suffered from graft verse host disease (GVHD) 20 days post-operatively and died from severe infection on the post-operative 47 days. The other 4 patients had returned to work and a normal lifestyle over 22, 15, 5 and 4 months of follow-up.Conclusion MCT is an effective method in treating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end stage liver diseases combined with insulin-dependent type 2 DM. Whether a cluster graft would increase the risk of GVHD needs further investigation.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血行感染中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流行病学、细菌学及临床结果。方法选择1998年1月至2009年12月12年间本院肝移植患者资料。对其移植术后血行感染中产ESBL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68例肝移植患者中,19(2.5%)例出现产ESBL革兰阴性杆菌血行感染,共分离到革兰阴性杆菌菌株共23株,其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最为常见。产气大肠杆菌、阴沟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较少。产ESBL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敏感率高达100%,但产ESBL大肠埃希菌对左旋氧氟沙星、头孢曲松、妥布霉素等多种抗生素出现耐药。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则对头孢曲松出现完全耐药。肝移植术后产ESBL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血行感染患者与非产ESBL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血行感染患者之间的15d、30d、1年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移植术后血行感染中产ESBL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对碳青霉烯类敏感:产ESBL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血行感染并未明显增加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肌皮瓣转移修复臀骶部褥疮及溃疡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报道肌皮瓣转移修复臀骶部褥疮和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用臀大肌、臀中肌,Guo绳肌和阔筋膜张肌等处肌皮瓣转移修复臀骶部褥疮,溃疡39例57处,修复创面最大范围10cm-6cm,供区直接缝合。结果:49处肌皮瓣全部成活,6处肌皮瓣边缘坏死,2处肌皮瓣边缘裂开,经换药及缝合后痊愈。除1例术后复发用肌皮瓣修复痊愈外,其余病例经9个月-10年随访无复发。结论:臀骶部褥疮和溃疡病史长,合并症多,用肌皮瓣修复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与腺性膀胱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HPV)是一类与泌尿生殖系肿瘤关系密切的DNA病毒。本研究试图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腺性膀胱炎等病变标本的HPV感染情况 ,揭示HPV与腺性膀胱炎的相关性 ,为探讨腺性膀胱炎的病因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1 .1 标本来源36例腺性膀胱炎石蜡标本、2 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并腺性膀胱炎石蜡标本、2 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石蜡标本、2 5例正常膀胱石蜡标本 (生前无泌尿系疾病症状的成人尸检膀胱组织石蜡标本 )均来自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 ,均经病理检查确诊。鼠抗HPV单克隆抗体 (HPV通用型 )免疫… 相似文献
16.
正病例1,男,92岁,于2015年6月因无痛性肉眼血尿收治入院,术中即见膀胱内多发肿块,膀胱颈及部分前列腺累及,诊断为膀胱恶性肿瘤,予以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3个月患者仍有反复肉眼血尿,给予行DSA栓塞术后,效果不佳,仍有间断出血。病例2,男,78岁,于2016年1月因膀胱恶性肿瘤晚期收治入院,该患者2013年检查发现膀胱恶性肿瘤,于外院行TURBT,术 相似文献
17.
背景 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伴前庭症状患者常无明显的肢体瘫痪,眩晕、头晕症状改善后具备一定的行走能力,但跌倒风险高,临床缺乏对其步行能力的关注。双任务模式的功能评估能更好地发现患者潜在的步态异常,为早期康复干预提供依据。目的 探究双任务对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伴前庭症状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2022年在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伴前庭症状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单任务步行、运动-运动双任务步行、认知-运动双任务步行模式,采集患者步态参数,包括步速、步频、步幅、双支撑相时间占比、步长时间、躯干冠状面、矢状面摆动角度,比较3种任务条件下患者的步态参数差异,同时比较两种双任务步行下双任务成本差异。结果 与单任务步行比较,患者进行运动-运动双任务步行时,躯干冠状面、矢状面摆动角度减小(P<0.05);在进行认知-运动双任务步行时,步速降低、双支撑相时间占比延长,躯干冠状面摆动角度增加(P<0.05)。与运动-运动双任务步行相比,认知-运动双任务步行的步速双任务成本、步幅双任务成本、双支撑相时间占比双任务成本增加(P<0.05)。结论 双任务...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24岁.包皮环切术后,服扑热息痛2片至使阴茎皮肤大面积溃烂,8天后转入我院.入院时阴茎背部和两侧皮肤缺损.创面宽度占阴茎周径的2/3(6cm),长度约为阴茎的全长,所剩根部皮肤其皮下亦为潜行溃疡.勃起后创面宽长分别为7cm和6cm,肉芽创面新鲜.入院第4天,在硬膜外麻醉下行阴茎溃疡清创、阴囊桥形皮瓣修复术.在阴囊上部设计 相似文献
19.
日期会波名称地点1 J】31日~2月4口3,E{6~10 R3月19~23日3月26~31日4川4月2~6 L】4月16~2l R5月5~8 f15月7~12日5川7~13¨5月J6~20日5月20~24日5川2I~25 U5月23~26日6月6爿18~24日6月25~29日7川9~15日7月23~29口8,】8月20~24几8爿12~16日8月20~27日8月27日~9月1日8川27日~9月1 f]9月3~8口9门3~8 1]9月9~14几9月10~14日9川10~1 5 H 9月13~19日9月1 5~16¨9 Jl】17~20臼9月17~21日9川l 7~22日9爿23~29日1 995午危症临护医学学会年会第15届亚太眼科学研究会学术会议1 995年同际性病与密螺旋体病防治联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胰十二指肠器官簇移植术后的免疫抑制治疗的合理用药方案。方法收集本中心共实施的10例肝胰十二指肠器官簇移植手术病例,其中5例为上腹部肿瘤伴腹腔多发转移病灶患者接受了肝脏、胰腺及上消化道全切除术后行器官簇移植,5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予以单纯肝切除术后行器官簇移植。10例患者均采用巴利昔单抗+他克莫司+激素+霉酚酸酯四联免疫抑制方案,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肝脏、胰腺及十二指肠功能恢复良好。5例肿瘤患者最长存活326d,3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死于肿瘤复发。5例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除1例于术后4周死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外,其余4例均存活,最长生存时间已超过21个月。随访期内及至患者死亡,10例患者均未发生排斥反应。结论采用巴利昔单抗+他克莫司+激素+霉酚酸酯四联免疫抑制方案可以有效预防肝胰十二指肠器官簇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