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0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43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2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34篇
内科学   146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117篇
外科学   138篇
综合类   316篇
预防医学   118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93篇
  1篇
中国医学   281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8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9篇
  1959年   1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血行感染中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流行病学、细菌学及临床结果。方法选择1998年1月至2009年12月12年间本院肝移植患者资料。对其移植术后血行感染中产ESBL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68例肝移植患者中,19(2.5%)例出现产ESBL革兰阴性杆菌血行感染,共分离到革兰阴性杆菌菌株共23株,其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最为常见。产气大肠杆菌、阴沟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较少。产ESBL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敏感率高达100%,但产ESBL大肠埃希菌对左旋氧氟沙星、头孢曲松、妥布霉素等多种抗生素出现耐药。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则对头孢曲松出现完全耐药。肝移植术后产ESBL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血行感染患者与非产ESBL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血行感染患者之间的15d、30d、1年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移植术后血行感染中产ESBL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对碳青霉烯类敏感:产ESBL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血行感染并未明显增加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72.
73.
党参饮片中党参内酯和党参炔苷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不同来源党参饮片中党参内酯和党参炔苷的含量,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找出其相关性,更好地控制党参的质量。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色谱柱:C18(250mm×4.6mm,5μm).以乙腈-水(70:30)为流动相,测定党参内酯的含量,检测波长为220nm;以乙腈-0.1%HAc(26:74)为流动相,测定党参炔苷的含量,检测波长为267nm。结果: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这2种活性成分的分离度良好,党参内酯的回归方程为Y=4.01×10^6X+6.95×10^2,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9.9%,RSD为1.9%(n=6),线性范围为0.01~0.10μg;党参炔苷的回归方程为Y=8.51×10^5X+1.67×10^4,r=0.9990,平均回收率为99.9%,RSD为1.0%(n=6),线性范围为0.05~0.25μg。所测样品中2种成分的含量基本在12个样品中呈相同的顺序排列。结论:党参内酯和党参炔苷含量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这为简便快速控制党参的质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4.
目的:确定耳穴贴压疗法对睡眠障碍为主的亚健康状态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分析系统对纳入的亚健康状态者的睡眠质量进行测评,PSQI达12分及以上者随机分为两组,耳穴贴压法进行干预,疗程为4周。与对照组比较探讨耳穴贴压疗法对睡眠障碍的干预作用。结果:干预4周后,耳穴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及PSQI总分均有明显下降(P〈0.01),表明耳穴干预组睡眠质量有显著提高。耳穴干预组睡眠时间评分干预后虽有所下降,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耳穴贴压疗法对睡眠障碍为主的亚健康状态有明显地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5.
对应分析在研究居民两周患病治疗方式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居民两周患病不同治疗方式及其影响因素的内在联系。[方法]利用2003年国家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重庆巿资料进行对应分析。[结果](1)所调查的17070份记录中,共提取出3320份(占19.4%)年龄在15岁及以上且有两周病伤情况的记录,其中17.89%的居民选择不治疗,34.64%采用纯自我治疗,37.08%采用到医疗点就诊,10.39%选择自我治疗和看医生相结合的方式。(2)对应分析显示:对于两周患病,年龄在35~65岁之间、已婚、去最近医疗点10~30min、收入中等、自费或小学文化程度的居民常选择自我治疗同时看医生的治疗方式;年龄﹥65岁或自觉病情一般的居民则是在自我治疗、自我治疗同时看医生之间选择;未婚居民则常选择看医生的治疗方式;年龄在25~35岁或自觉病情严重的居民也倾向于选择看医生的治疗方式;农村居民倾向于选择自我治疗;城巿居民则是在看医生、自我治疗同时看医生之间选择;低收入居民则倾向于选择不治疗。[结论]对应分析方法能直观地体现多项分类列联表行因素和列因素的关系,可弥补其他一些分析方法的不足,本次应用该方法研究居民两周患病不同治疗方式也获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6.
目的了解食物中毒的原因。方法采集2007年9月顺德区一起食物中毒中患者肛拭10份、剩余食物7份、砧板拭子1份以及厨房桌面拭子2份共20份样本,按照GB/T478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方法进行检测。结果患者肛拭7份、剩余食物3份检出侵袭性大肠埃希菌O29:K?,同时又在3份患者肛拭中检出沙门菌。结论该次食物中毒主要是由侵袭性大肠埃希菌O29:K?污染引起的。  相似文献   
77.
创新理论,提高疗效——发挥中西医结合医学的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危北海 《北京中医》2006,25(12):723-727
当前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是我国医药学必须明确的战略方向,其中最主要的有两件大事要做,一是创新理论,二是提高疗效。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疗效。在提高疗效的基础上,提供了创新理论的萌芽,要达到这个目的,关键在于发挥中西医学各自的优势,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念,主要是融会贯通、各取所长、提炼深化、去陈生新。其具体的治疗模式有以下几方面:1)中西医结合多层次、多途径、多靶点的综合治疗模式,例如融合中医药手术放疗、化疗、免疫疗法与干扰肿瘤宿主生存环带的新疗法,减毒增效、菌毒并治的新观念,联合乳头小切开、利胆排石中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新途径等。2)中西医结合个体化治疗,采用针对每个患者体质、病因、病机和病势的灵活的因人制宜的疗法。3)中西医结合康复疗法,兼融近期与远期、保存机体功能与生活质量的观念,减轻药物不良作用,重视药物安全性,促进康复健身。4)中西医结合身心综合治疗,既治疗器质性疾病,也解除心理上情志障碍,达到身心康复。  相似文献   
78.
大鼠脑缺血模型的制备方法与评价指标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大鼠脑缺血模型的制备方法与评价指标总结,并提出了其优缺点,以供生物医药研究实验时根据需要的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79.
巫翠云  邱梅花 《海南医学》2005,16(9):168-168
目的 探讨血清铜兰蛋白(CER)浓度变化在Ⅱ型糖尿病(DM)患者中的价值。方法 检测79例单纯DM患者。3l例DM伴慢性病变患者和90例正常人血清CER,并将它们分成3组,比较各组CER浓度。CER采用透射免疫比浊法,血糖采用酶电极法,美国贝克曼CX9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结果 DM组血清CER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伴有DM慢性病变者CER浓度明显高于单纯性DM患者(P〈0.05);血糖控制好的患者CER浓度低于控制差的。结论 血清CER的检测对DM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0.
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阐明机体的生理机能、病理机制和临床辨证论治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1)认真钻研中医理论,探求脾胃学说的渊源。在系统的整理和发掘中医文献中,笔者对历代浩瀚的中医经典著作中有关脾胃救灾说的理论阐述和经验诊治等进行了比较全面而系统的整理归纳,共分为4点:①《内经》为脾胃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②《伤寒杂病论》奠定了脾胃学说的临床证治基础;③唐宋金元时期,脾胃学说得以全面的发展;④明清时期,脾胃学说进一步充实完善。(2)脾胃学说的理论贡献。脾胃学说的理论内涵精辟丰富,对整个中医药学理论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创立了独树一帜的学术流派。脾胃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元气之根;是人体气机升降运化之枢纽;是内伤病发生的根本内因。(3)系统整理脾胃疾病证治规律。依据脾胃学说的理论,对脾胃疾病的证治进行系统整理和归纳分析,脾胃病的辨证主要应抓住以下几个方面:辨虚实,辨别邪正盛哀的偏胜;辨寒热,分析脾胃寒热之盛衰;辨气血津液;辨脏腑兼证。(4)探索证治规律,提高临床疗效。根据异病同治的原则,很多疾病在病程的不同阶段可以出现脾胃证候,或为主症,或为兼症。而且只要一旦出现脾胃证候,就可以应用相应调理脾胃的方法治疗而取得明显的疗效。说明在多数疾病,特别是消化系统疾病,调理脾胃确是临床治疗的极其重要法则,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常见的证治如下:脾胃升降之证治;健脾固卫之证治;肝木克土之证治;培土生金之证治。中医对与胃肠功能障碍疾病的认识,主要是根据脾胃,大、小肠功能失常而导致疾病发生发展的一系列变化,主要包括脾胃,大、小肠和肝肾等脏器的本身功能或其相互关系的失调。其病机有:①气机阻滞;②脾虚胃弱;③湿热蕴结;④气滞血瘀。中医对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治疗主要是依据辨证论治的原则,随证型的不同,而遣方用药,本文列举了笔者常用治法与代表方剂,与读者共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