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41.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s-1α,HIF-1α)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鳞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70例食管鳞癌组织和23例切缘正常组织中HPA mRNA表达,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IF-1α蛋白在全部标本中的表达.结果:癌组织中HPA mRNA和HIF-1α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7%(46/70)和55.7%(39/70),显著高于切缘正常组织(P<0.05);HPA mRNA和HIF-1α的表达与食管鳞癌组织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在食管鳞癌组织中HPA mRNA的表达与HIF-1α的表达关系密切(Kappa=0.615,P<0.05).结论:HPA和HIF-1α阳性表达与食管鳞癌的生长及浸润转移有关,两者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协同作用;检测HPA与HIF-1α表达有助于食管鳞癌生物学性能的判断.  相似文献   
42.
重庆地区精神疾病患者Borna病病毒感染的初步报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中国人中是否存在Borna病病毒 (BDV)感染 ,以及探讨BDV感染是否与人类精神疾病有关。方法 收集精神疾病患者 80例 (精神分裂症 5 0例 ,情感性精神障碍 30例 )和健康献血者标本 6 0名。每例采血 10ml,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提取RNA ;用BDV P2 4基因特异性内外引物进行套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特异性探针的Southern印迹杂交检测。结果  5 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检出BDV P2 4基因片段 5例 ( 10 % ) ,6 0名健康对照者均未检出 ,两者间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30例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中检出 1例 ( 3% ) ,与健康对照者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重庆地区精神疾病患者中存在BDV感染 ;精神分裂症与BDV感染可能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3.
目的总结结核性脑膜脑炎并发结核性脊髓神经根炎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对国内文献报道的结核性脑膜脑炎并发结核性脊髓神经根炎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结果患者均为中青年,首发症状为头痛、发热、脑膜刺激征等,逐渐出现截瘫、大小便障碍、传导束型感觉障碍等脊髓受累表现,脑脊液检查提示初压高,蛋白、细胞数增多,糖降低,磁共振提示颅内及脊髓病灶伴脑脊髓膜强化,抗结核药物联合激素治疗有效。结论结核性脑膜脑炎患者出现脊髓病变症状体征,需警惕并发结核性脊髓神经根炎,脑脊液结果及增强磁共振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44.
蝮蛇毒神经毒素的分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从蛇毒中提取出神经毒素.方法:采用DEAE-sephadex A50柱及sephdex G-50柱层析出神经毒素,并通过生理记录仪等方法鉴定.结果:不仅有效地分离出神经毒素,而且保留了其较好的生物活性.结论:本实验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5.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筛选模型的建立和初步应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本研究从牛晶状体中提取醛糖还原酶(AR),以DL-甘油醛为底物、还原型辅酶II(NADPH)为辅酶,应用96孔石英板建立醛糖还原酶抑制剂(ARI)微量高效筛选模型。酶促反应体系体积为200μl,其组成成分为:50mmol/L磷酸盐缓冲液(pH6.2)、400mmol/L硫酸锂、5mmol/L 2-硫基乙醇、0.24mmol/L NADPH 1.2mg粗酶、2mmol/L DL-甘油醛,用蒸馏水补足体积。反应温度为37℃,规定反应体系吸光度每分钟下降0.001为一个酶活力单位。以不含底物的样品为空白对照。开展了从微生物代谢产物中筛选ARI的工作,已经累计筛选真菌和稀有放线菌发酵样品约1500个,其中获得阳性样品6个,阳性率约为0.4%。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目前脊髓痨的临床与神经电生理特征。方法结合文献报道病例,回顾性分析近3年在我院及院外误诊的3例脊髓痨患者的临床与实验室资料。结果目前脊髓痨的主要临床特征为:除行走不稳、下肢深感觉障碍、跟膝反射减弱或消失以及Romberg征阳性外,其他典型临床特征缺乏。末梢型感觉异常成为主要临床表现。电生理检查神经传导速度正常。结论目前对于定位于脊髓(尤其是腰髓)后根、后索以及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尤其是年龄40~60岁、电生理检查神经传导速度正常者,需要注意鉴别脊髓痨。  相似文献   
47.
邹德智  谢鹏  徐平  吴伟  陈大伟  左联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24):2136-2136
患者男 ,5 4岁。因四肢发作性强直、不语 1周入院。患者最初感头昏 ,烦躁易怒 ,胡言乱语 ,四肢僵硬 ,继之出现不语。时有低热 (最高温度 37 8℃ ) ,无抽搐及大小便障碍。体格检查 :血压 16 0 / 90mmHg(1mmHg =0 133kPa) ,心率80次 /min ,意识模糊 ,精神淡漠 ,检查不合作 ,颅神经 (— ) ,颈软 ,四肢肌张力增高 ,腱反射 (++) ,肌力ⅴ级 ,双侧病理反射 (— )。血常规 :白细胞 7× 10 9/L。脑脊液常规无色透明 ,细胞数 10 0× 10 6/L ,以淋巴细胞为主 ;脑脊液生化糖、氯化物正常。CT检查未见异常。脑电图检查呈弥散性异常。脑脊液PCR检查单…  相似文献   
48.
目的分析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提高其早期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确诊的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误诊情况。结果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包括:中年人群发病,可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起病;临床以间质型为主,脑膜血管梅毒多见;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及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阳性;脑脊液中蛋白含量增高,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阳性,其中2例有白细胞增高;早期均有误诊。结论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与分型有关,误诊率高。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体征结合梅毒血清学及脑脊液检查有助于确诊。  相似文献   
49.
近年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发病机制的研究发现,中枢神经系统存在的特异性病毒受体、病毒基因组的特定序列和编码的产物等决定了病毒的嗜神经性和神经毒力,免疫因素在HSE中起双重作用。机体免疫力降低可引起神经节内潜伏的病毒活化,免疫因素也参与了该过程。  相似文献   
50.
革兰氏阴性细菌的耐药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革兰氏阴性细菌是一系列严重的化脓性的感染的条件致病菌,具有天然的后天获得的耐药性,其耐药机理一直是国内外主要的研究内容。本文阐述了革兰氏阴性细菌的耐药机理即外膜能透屏障,细胞主动外排,抗生素作用靶点青霉素结合蛋白的改变以及β-内酰胺酶的作用与抗生素之间的关系,说明革兰氏阴性细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是上述几种机理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