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mPer2、mCry1和mDBP启动子区E-box以及周围CpG岛的甲基化是否影响E-box和BMAL1/CLOCK基因和蛋白相互作用的方式;以及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是否影响MAP激酶磷酸化酶1(MAP kinase phosphatise 1,MKP1)的组织特异性表达调控。方法分6个时间点取C57 BL/6J小鼠的肝脏和肾脏,提取DNA,通过重硫酸盐处理基因组DNA,以及测序检测E-box和周围CpG岛的甲基化状态。结果 mPer2、mCry1和mDBP启动子区E-box以及周围CpG岛无明显甲基化状态,肝脏和肾脏中MKP1的E-box以及周围CpG岛亦无明显甲基化状态。结论节律基因的启动子区E-box以及周围CpG岛的甲基化不参与节律基因表达的日节律性调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神经毒素1-甲基-4-苯基-1,2,3,6-四羟基吡啶(MPTP)对小鼠脑组织中时钟基因mPer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C57BL/6J小鼠用计算机辅助法随机分为MPTP组和对照组,MPTP组腹腔注射MPTP-HCl,对照组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连续5d,第11天连续24h按6个时间点取材。用HPLC-ECD检测纹状体中多巴胺(DA)含量,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纹状体和其余脑组织mPer1 mRNA水平。结果MPTP组纹状体DA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减少了80%,并维持低水平长达10d;纹状体mPer1mRNA在24h内呈明显节律性变化,而其余脑组织mPer1 mRNA无明显节律性变化;MPTP处理导致纹状体和其余脑组织mPer1 mRNA水平增高及纹状体mPer1 mRNA表达高峰提前。结论MPTP引起小鼠纹状体时钟基因的表达水平和节律性发生改变,提示MPTP可能通过改变细胞内的节律控制中心而影响机体的生物节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SCN)脑片对共培养的NIH/3T3成纤维细胞中分子时钟的诱导作用.方法 10d龄SD大鼠,取SCN脑片,与NIH/3T3成纤维细胞共培养.连续24h,间隔6h收获细胞,抽提细胞总RNA,实时定量RT-PCR检测时钟基因Per1和Rev-erbα mRNA表达规律.结果 10张SCN脑片与NIH/3T3细胞共培养6d可诱导细胞中Rev-erbα和Per1节律性表达(P<0.01);Rev-erbα和Per1的表达高峰分别为CT5和CT11.减少共培养时间至2d或脑片数量至2片,仍可诱导Rev-erbα的节律性表达(P<0.05).而诱导per1的节律性表达至少需要6d共培养时间和6张脑片(P=0.031).结论成功建立SCN脑片与细胞共培养模型,为研究SCN对外周组织细胞的调控打下基础,Rev-Erbα和Per1的波动表达并非同时发生,前者对SCN信号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定量检测Per1 mRNA表达水平的系统,并检测小鼠纹状体中该基因的表达规律。方法提取小鼠纹状体总RNA,用Per1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以荧光染料SYBR green I法进行实时检测。结果确定了Per1基因荧光定量的扩增和检测参数。证明在此条件下无非特异扩增,并且扩增效率在90%以上。利用此检测体系发现小鼠纹状体内Per1基因的表达呈节律性波动。结论所建立的方法能够定量测定Per1 mRNA表达水平,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广的特点。纹状体中Per1基因表达的节律性波动提示黑质纹状体系统间的相互调节可能具有昼夜节律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患者时钟基因的表达,探讨帕金森病的分子时钟机制。方法实验对象为17例帕金森病(PD)患者(9例男性,8例女性)和16例正常人对照(9例男性,7例女性),分别在夜间21:00、00:00、06:00和09:00四个时间点取血样,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时钟基因Bmal1和Bmal2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PD患者中,Bmal1在21:00、00:00、06:00的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差异具有显著性:21:00[(22.17±4.09),(51.14±8.31),P=0.003];00:00[(30.30±5.45),(100.00±24.71),P=0.008];06:00[(19.02±3.33),(65.61±14.11),P=0.002]。Bmal2在21:00、00:00的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差异有显著性:21:00[(48.09±7.40),(84.96±9.34),P=0.005];00:00[(65.85±7.88),(100.00±11.78),P=0.025]。结论PD患者的周围分子时钟发生了改变。PD患者时钟基因Bmal1和Bmal2在外周血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减低,为疾病监控和研究疾病对药物的反应性提供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小鼠纹状体中时钟基因表达的生后发育.方法 选新生早期(P3)、断奶前期(P14)和成年(P60)小鼠,光照1h[01 Hour-After-Light-On (HALO)=09:00]起取纹状体,连续24h取材,取材时间间隔6h.实时定量RT-PCR检测时钟基因Bmal1,Clock,Cry1,Per1和Rev-erbα Mrna水平.结果 P3组中,5种时钟基因表达均无明显波动;P14组仅有Rev-erb αmRNA表达随时间变化(P=0.027),表达高峰在19-01HALO;而P60组,各基因表达均表现明显波动[Bmal1(P=0.004)、Clock(P=0.004)、Per1(P=0.004)、Rev-erbα(P=0.004)],Bmal1,Clock和Cry1的高峰在01HALO, Per1和Rev-erbα分别在13HALO和07HALO.此外每种基因的总体表达水平出生后也呈动态变化,Bmal1,Clock,Per1和 Rev-erb表达丰度随发育而增加,P3组相似文献   
17.
小鼠纹状体多巴胺水平的节律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小鼠纹状体多巴胺等神经递质是否具有节律性变化,为进一步研究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功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于2004-04/08在北京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神经生物学实验室进行。取60只C57BL/6J小鼠,在12h光照:12h黑暗条件下饲养两周,两周后随机分为6组,于24h内分6个时间点(9:00,13:00,15:00,21:00,1:00,5:00)分离小鼠的纹状体,用高氯酸提取纹状体中的多巴胺、3,4-双羟苯乙酸、5-羟色胺,其含量用反相高压液相色谱分离-电化学检测技术检测;纹状体中的蛋白含量用Lowry法检测,用作内部对照。多巴胺、3,4-双羟苯乙酸、5-羟色胺的含量用实测含量/蛋白含量(μg/g)表示。实验数据用均值±标准误来表示。结果:60只小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纹状体多巴胺水平:在24h内有波动,其中低谷处于1:00犤(125.59±5.29)μg/g犦,与9:00,21:00相比有显著差异犤(151.34±3.35),(147.68±2.5)μg/g,P<0.05犦,波峰处于9:00。②3,4-双羟苯乙酸水平:在24h内也有波动,其低谷同样位于1:00犤(6.59±0.32)μg/g犦,与9:00相比有显著差异犤(9.71±0.62)μg/g,P<0.05犦。③5-羟色胺水平在各时间点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鼠纹状体的多巴胺和3,4-双羟苯乙酸水平有节律性变化,5-羟色胺无节律性变化。表明黑质多巴胺能神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59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A组28例和B组31例,A组患者单纯口服奥美拉唑,B组采用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三联疗法。结果:B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及溃疡愈合率均优于A组,两组问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消化性溃疡有良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糖尿病大鼠海马脑区胰岛素和凋亡信号传导通路中某些相关蛋白的表达及APP17肽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链脲佐菌素诱发大鼠糖尿病模型,并用APP17肽治疗。用免疫沉淀和Western-blot法分析海马中信号传导及部分凋亡相关蛋白;电镜观察大鼠脑组织超微结构。结果 DM大鼠IGF-IRα、Akt/PKB、CREB表明明显降低,APP17肽治疗后明显上调(P<0.05),GSK-3β、PP-1及凋亡相关蛋白Bax、AIF表达增加,治疗后则明显降低(P<0.05);超微结构表明APP17肽治疗后兴奋性突触小泡明显减少。结论 糖尿病大鼠海马脑区胰岛素和凋亡信号传导通路中某些重要蛋白表达异常,APP17肽部分纠正这些蛋白的异常表达,这可能是其保护DM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患者皮质额叶中发生差异表达的基因,揭示AD发生、发展的分子基础。方法:利用基因芯片分析3例AD患者皮质额叶中基因表达谱,通过与4例正常对照间的比对,寻找存在表达差异的基因。结果:所检测的5000个基因中,共有49个基因存在着差异表达。在患者中13个基因表达水平升高,36个基因表达水平降低。上述基因与多种生理过程,如氧化应激、胆固醇平衡、钙信号转导、炎症反应等密切相关。结论:AD的发生、发展涉及多种基因表达水平和多个生理过程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