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0篇
  免费   318篇
  国内免费   217篇
耳鼻咽喉   41篇
儿科学   21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294篇
口腔科学   71篇
临床医学   576篇
内科学   291篇
皮肤病学   21篇
神经病学   197篇
特种医学   23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381篇
综合类   1244篇
预防医学   603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420篇
  5篇
中国医学   423篇
肿瘤学   158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121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129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146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372篇
  2013年   213篇
  2012年   212篇
  2011年   247篇
  2010年   211篇
  2009年   221篇
  2008年   242篇
  2007年   226篇
  2006年   251篇
  2005年   264篇
  2004年   222篇
  2003年   217篇
  2002年   156篇
  2001年   136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993.
正脊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14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正脊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颈部贴敷通络祛痛膏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79.5%,总有效率97.9%,无不良反应及副作用。对照组临床治愈率59.2%,总有效率89.8%,有7例患者出现皮肤过敏反应。两组比较临床治愈、总有效率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正脊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4.
第四讲 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的样本与抽样方法(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功焕  王若涛 《疾病监测》1996,11(9):355-355
第四讲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的样本与抽样方法(续)杨功焕,王若涛(接7期277页)2确定样本大小的原则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调查的样本大小一般是由要求精度,总体方差大小,概率保证程度和抽样方法诸因素来决定的。当总体方差大小不清楚时,一般用最大值为估计值。在进行...  相似文献   
995.
提出了由氯化钠取代纯碱或烧碱制取三聚磷酸钠的工艺过程。它由以下几步组成:(1)氯化钠、磷酸与长链烷基伯胺制取磷酸二氢钠的液-液复分解反应;(2)氯化钠、磷酸二氢钠与长链烷基伯胺制磷酸氢二钠的液-液复分解反应;(3)以冷却结晶的方法从反应生成的水溶液中分离出磷酸二氢钠;(4)磷酸二氢钠与磷酸氢二钠聚合制得产物三聚磷酸钠。对液-液复分解反应中两相组成与温度对磷酸或磷酸二氢钠转化率的影响,液-液复分解反应的机理以及磷酸二氢钠与磷酸氢二钠混合物中氯含量对产品三聚磷酸纯度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扩大试验的结果表明,液-液复分解反应过程中磷酸的总转化率大于97%,中间产物十二水磷酸氢二钠含氯化钠0.34%,产品三聚磷酸钠纯度为90.4%。  相似文献   
996.
儿童良性黑棘皮病伴肥胖与高胰岛素血症(摘要)张丽萍,巫毅,姜桂英,毓明涛,张民夫(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皮肤科130041)为了进一步探讨小儿良性黑棘皮病伴肥胖与高胰岛素血症及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的关系,并对小儿黑棘皮病的病因进行分析。将实验分成...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介绍胸骨下段小切口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经验体会。方法 常规全麻后 ,取仰卧位 ,自第 3肋间水平至剑突根部做皮肤切口 ,正中锯开胸骨下段 ,达胸骨角水平 ,保持胸骨柄的完整 ,切开并充分悬吊心包 ,建立主动脉插管和上腔静脉插管、开始体外转流 ,然后行下腔静脉插管和套带 ,进一步完成心内纠治手术。结果  32例均成功地完成手术 ,体外循环时间短 ,早期拔除气管插管 ,术后纵隔引流少 ,无并发症出现 ,达到了满意的美容效果 ,切口仅为平常的1/ 2~ 2 / 3。结论 该术式安全、方便 ,具有创伤轻、并发症少、美观等优点 ,但技术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观察慢性应激状态大鼠脑边缘系统超微结构病理变 化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探讨慢性应激自由基对脑损害作用及超微结构改变.方法采用大平台水环境建立慢性应激大鼠模型,分别取边缘系统额叶、海马、下丘脑组织 ,电镜观察神经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测定组织匀浆SOD活力.结果慢性应激组大鼠额叶、海马及下丘脑SOD活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病理形态学改 变,镜下观察海马、下丘脑神经细胞减少,核仁碎裂,核膜皱缩,胞质内细胞器变性,线粒体肿胀、空泡变性,神经纤维髓鞘变性.结论慢性应激脑组织 SOD 活力增高,自由基对边缘系统下丘脑、海马的损害,可能为应激障碍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999.
Multiple organ failure (MOF) is really anew disease.i It can be recognized only by wayof the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complex physio-logical support system. As it has been pointedout by Baue2, the problem that surgeon faces con-temporarily in the care of the critically-ill is nota single organ dysfunction, but rather the con-stellation of multiple organ failure. The primary consideration in patient withmultiple organ failure is the correction of the pre-disposing factor responsible for failures amongorgans diverse anatomically and functionallyfrom each other. According to reports from anumber of authors3,4 hypoperfusion is one amongthe major factors underlying the development oforgan failure. The function of its componentcells to the organ and the effects to the cell of anorgan during hypoperfusion is essential to thesurvival of the organ and the individual. Pro-ceeding from the cellular alterations that occurduring hypoperfusion, various agents and ap-proaches have been postulated for the correctionof these abnormalities, such as substrates, energycompounds, and membrane~stabilizing solution. The study presented herein is designed toprobe from another respect: the role of neurohor-monal transmitter and cellular mediator in thedevelopment of MOF following hypoperfusion,and the potential benefits of alpha-adrenergicblocker to the correction of cellular abnormali-ties in experimental MOF.  相似文献   
1000.
王明义  金涛 《四川中医》1993,11(11):32-33
“五更泄”是一种慢性泄泻病,多见于体质虚弱的中老年人。笔者自1985~1992年以来,自拟山甘胶囊治疗本病72例,效果满意,兹小结如下。临床资料72例中男38例,女34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27岁;病程最长12年,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