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26篇 |
免费 | 305篇 |
国内免费 | 11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9篇 |
儿科学 | 55篇 |
妇产科学 | 32篇 |
基础医学 | 192篇 |
口腔科学 | 30篇 |
临床医学 | 810篇 |
内科学 | 298篇 |
皮肤病学 | 42篇 |
神经病学 | 54篇 |
特种医学 | 132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183篇 |
综合类 | 1271篇 |
预防医学 | 691篇 |
眼科学 | 68篇 |
药学 | 530篇 |
11篇 | |
中国医学 | 620篇 |
肿瘤学 | 10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2篇 |
2023年 | 207篇 |
2022年 | 232篇 |
2021年 | 261篇 |
2020年 | 169篇 |
2019年 | 150篇 |
2018年 | 162篇 |
2017年 | 79篇 |
2016年 | 114篇 |
2015年 | 94篇 |
2014年 | 231篇 |
2013年 | 176篇 |
2012年 | 205篇 |
2011年 | 202篇 |
2010年 | 145篇 |
2009年 | 175篇 |
2008年 | 189篇 |
2007年 | 216篇 |
2006年 | 211篇 |
2005年 | 180篇 |
2004年 | 175篇 |
2003年 | 141篇 |
2002年 | 119篇 |
2001年 | 148篇 |
2000年 | 159篇 |
1999年 | 154篇 |
1998年 | 146篇 |
1997年 | 113篇 |
1996年 | 105篇 |
1995年 | 93篇 |
1994年 | 83篇 |
1993年 | 58篇 |
1992年 | 43篇 |
1991年 | 55篇 |
1990年 | 37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4篇 |
1979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经皮与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比研究经皮微创手术和传统开放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6年4月~2008年12月治疗49例新鲜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21例行经皮微创手术,28例行传统开放手术,比较围手术期参数、影像学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并在半年期随访时行椎旁肌肌电图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了完整的随访,随访时间为6~31个月,平均13个月.两组相比较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但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疼痛(VAS评分) 经皮微创组明显低于开放手术组;两组术前、术后影像学指标如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s角、椎管堵塞指数对比有显著性差异,但两组术后影像学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术后肌酸激酶水平明显低于开放手术组;开放手术组术后发现失神经电位,而经皮微创组未发现.[结论] 经皮椎弓根微创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对椎旁肌损伤小,恢复快,疼痛轻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2.
目的 了解心脏手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情况,危险因素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1日至2007年6月30日期间所有在本院行心脏手术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AKI 网络(AKI Network, AKIN)推荐的AKI定义评估心脏手术后AKI的患病率及住院病死率,对术前、术中、术后与AKI发生可能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总共1056例患者中,术后发生AKI者328例,患病率为31.06%。AKI患者的住院病死率显著高于非AKI患者(11.59% 比 0.69%,P < 0.01)。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高龄(每增加10岁,发生AKI的风险上升1.40倍)、术前高尿酸血症(OR = 1.97)、术前左心功能不全(OR = 2.53)、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联合瓣膜手术(OR = 2.79)、手术时间延长(每增加1 h,发生AKI的风险上升1.43倍)、术后循环血容量不足(OR = 11.08)是心脏手术后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AKI是心脏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AKI患者预后较差。高龄、术前高尿酸血症、术前左心功能不全、CABG联合瓣膜手术、手术时间延长、术后循环血容量不足是心脏手术后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其疗效评估。方法1999年9月~2002年9月收治膀胱肿瘤45例,其中行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35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汽化切术10例。结果获得随访6个月~3年的42例中,肿瘤复发21例,其中原位复发9例,异位复发11例,复发肿瘤升级1例。结论经尿道途径切除膀胱肿瘤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64.
在工作场所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激励士气,而不是当美容师发出抱怨时你冲她们大喊:“闭嘴”!这样做的关键在于,提高从高级管理层到一线美容师的沟通技巧。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比较肠癌根治术病人麻醉诱导前6%羟乙基淀粉130/0.4.麻醉诱导后乳酸钠林格氏液血液稀释与麻醉诱导前乳酸钠林格氏液-麻醉诱导后6%羟乙基淀粉130/0.4血液稀释容量治疗的效果.方法 拟行肠癌根治术病人40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45~64岁,体重42~65 kg,随机分为2组(n=20),Ⅰ组麻醉诱导前经30min静脉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 15 ml/kg,麻醉诱导后即刻经30 min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15 ml/kg;Ⅱ组于麻醉诱导前经30 min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15 ml/kg,麻醉诱导后即刻经30 min静脉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 15 ml/kg.记录术中胶体液量、晶体液量、出血量、尿量和异体输血情况;于人室后(基础状态,T0)、麻醉诱导后即刻(T1、15 min(T2)、60 min(T3)、120 min(T4)及术毕(T5)时记录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和心率(HR);于T0、T1、T3、T5时抽取桡动脉血样1 ml行血气分析,并测定血红蛋白浓度(Hb)和红细胞压积(Hct).结果 两组均未输异体血,术中胶体液用量,晶体液用量、出血量、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础值比较,Ⅰ组术中MAP、HCO-3、血浆乳酸、Na+、K+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VP升高,HR、Hct、Hb降低,术毕时pH值降低,Ⅱ组术中CVP升高,MAP、HR、pH值降低,术毕时HCO-3降低(P<0.05),血浆乳酸、Na+、K+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比较,Ⅱ组术中CVP升高,术毕时血浆乳酸浓度降低(P<0.05).结论 肠癌根治术病人采用麻醉诱导前6%羟乙基淀粉130/0.4-麻醉诱导后乳酸钠林格氏液血液稀释的容量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6.
目的 研究外源性硫化氢(H2S)对缺血/再灌注中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分离肠系膜上动脉,用血管夹夹闭其根部1 h,随后松夹形成再灌注,建立在体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设3个组:假手术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再灌注硫化氢预处理组(NaHS组),24只健康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到以上各组,每组8只。再灌注2 h检测各组血清和小肠组织上清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谷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HE染色光镜下观察小肠黏膜组织病理学改变,使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进行细胞凋亡检测,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3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 与C组相比,I/R组和NaHS组的小肠黏膜和腺体损伤明显,血清及小肠组织SOD、GSH-Px水平明显降低,细胞凋亡指数(AI)和MDA水平明显升高,回肠组织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而NaHS组和I/R组比较,损伤明显减轻,SOD和GSH-Px水平显著提高,细胞凋亡指数(AI)、MDA水平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 结论 H2S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缺血/再灌注后的肠黏膜组织,减轻了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凋亡,该作用可能与减轻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67.
目的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市巡逻防控大队工作人员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巡逻防控大队工作人员职业素质,促进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于2018年5月对422名新疆乌鲁木齐市巡逻防控大队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付出回报失衡(ERI)问卷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研究对象职业紧张和抑郁症状进行测评。结果付出回报失衡(ERI指数≥1)检出率在不同警种、警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抑郁症状检出率在不同职业紧张组和文化程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I指数≥1组抑郁症状检出率高于ERI指数<1组,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者抑郁症状检出率高于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ERI指数、文化程度为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结论巡逻防控大队工作人员职业紧张水平高,付出回报失衡感强烈,抑郁症状检出率高,职业紧张和文化程度是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9.
目的:通过分析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从中医临床证候探讨该病在岭南地区的疫性特点,更好地指导临床辨证治疗。方法:收集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36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输入病例20例,本地病例16例,分析全部病例、输入病例和本地病例的临床资料和证候特点。结果:新冠肺炎患者年龄分布较广,平均年龄45岁,以男性居多,55.56%的患者为外地输入病例,44.44%的患者为本地感染病例。全部病例证型以湿邪郁肺型和邪热壅肺型为主,分别占44.44%和38.89%;91.67%的患者呈现“湿”的病理特点,72.22%的患者呈现“热”的病理特点。其中输入病例证型以湿邪郁肺型为主,占65.00%,100%的患者呈现“湿”的病理特点,55.00%呈现“热”的病理特点;本地病例证型以邪热壅肺为主,占56.25%,93.75%的患者呈现“热”的病理特点,81.25%呈现“湿”的病理特点。结论:本次疫病在岭南地区的疫性属于以湿邪和热邪为主导的“湿热疫”,病机特点为湿热并重;输入性病例多表现为以湿邪为患的“湿疫”,有化热的趋势和倾向,病机特点为湿重于热;本地病例多表现为以热邪为主的“温热疫”,病机特点为热重于湿。此次新冠肺炎不同地区存在不同疫性的可能,辨证和治疗要遵守三因制宜的原则。 相似文献
70.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丹蛭降糖胶囊治疗糖尿病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 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平台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检索丹蛭降糖胶囊的化学成分、对应作用靶标及靶标基因。通过GeneCards获取糖尿病相关靶点,将复方活性成分靶点和糖尿病靶点构建韦恩图,以寻找交集靶点,获得丹蛭降糖胶囊治疗糖尿病的预测靶标。利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材-化合物-靶点(基因)网络,筛选关键化合物。利用STRING网站建立交集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选出关键靶点基因。借助R软件对共同靶点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丹蛭降糖胶囊作用于糖尿病的活性成分有25个,相关靶基因76个。GO和KEGG分析结果显示,丹蛭降糖胶囊治疗糖尿病的机制共涉及1 702条生物学过程和149条信号通路。结论 丹蛭降糖胶囊治疗糖尿病的关键成分槲皮素、木犀草素、山奈酚等可能通过对AGE-RAGE、IL-17、TNF、HIF-1等信号通路的调控,最终达到治疗糖尿病的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炎,降低氧化应激水平,参与细胞的凋亡与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