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2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20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107篇
预防医学   1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0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1.
王礼泉  王玉华  崔进贝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3):139-139,145
目的探讨肾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数量,并进行临床评价。方法肾癌患者、肾结石患者、健康志愿者各60例,其任何治疗开始前从外周血中收集循环肿瘤细胞进行荧光免疫CTCs计数。结果 60例肾结石患者、60例健康的志愿者外周血中未发现CTCs,肾癌患者CTCs数目为(10.86±7.75)个。结论外周循环血检测循环肿瘤细胞对肾癌患者有普查意义。  相似文献   
82.
目的 分析一所三级教学医院临床分离的20株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E)的菌株亲缘关系.方法 收集2009年2月-2010年4月,从医院住院患者分离出的MDR-PAE 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方法 对42种β-内酰胺酶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甲基化酶基因、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以及毒力因子基因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 作聚类分析以探讨MDR-PAE的菌株亲缘关系.结果 20株MDR-PAE中,TEM、PER、DHA、OXA-10群等4种β-内酰胺酶基因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5.0%、20.0%、5.0%及20.0%,膜孔蛋白编码基因oprD2缺失率为100.0%;tnp513/ISCR1、IS26、ISpa7及int I 1等4种转座子、插入序列和整合子遗传标记基因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0.0%、20.0%、30.0%及30.0%;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3)-Ⅱ、aac(6')-Ⅰ b、aac(6')-Ⅱ、ant(3")-Ⅰ及ant(2")-Ⅰ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0.0%、10.0%、20.0%、15.0%及10.0%,甲基化酶基因rmtB的阳性率为15.0%;以42种β-内酰胺酶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甲基化酶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以及毒力因子基因作检测结果 的样本聚类分析显示,编号为No.2、8等2株,4、5、6等3株及1、10、11、12、14、15、20等7株为三群克隆传播.结论 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株在该院不同科室间存在3群克隆传播株,加强对MDR-PAE耐药基因检测并对结果 进行聚类分析对其医院感染的实时监测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83.
目的构建3D打印皮肤成体干细胞来源类器官人工皮肤并探讨其修复小鼠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将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以2∶1∶1制备细胞混合悬液, 在超低吸附培养板中培养, 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球的形态变化。培养7 d后收集细胞球, 进行免疫荧光染色, 检测其真皮、表皮及血管标志物的表达情况及结构分布情况。采用3D打印技术打印类器官人工皮肤, 观察打印出的人工皮肤的形态。将10只免疫缺陷balb/c雌性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水凝胶组和类器官组, 每组5只。所有小鼠建立直径1 cm的全层皮肤缺损模型, 水凝胶组创面覆盖水凝胶敷料, 类器官组创面覆盖相同大小类器官人工皮肤。建模后0、4、8、12及16 d观察两组创面愈合大体情况及创面愈合率。建模后16 d时创面皮肤取材, HE染色观察创面表皮角化情况及表皮真皮连接情况, Masson染色观察创面胶原纤维的疏松致密程度及真皮层纤维厚度。结果 (1)角质形成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混合悬液在超低吸附培养板中可自聚集形成细胞球;倒置显微镜观察显示, 随着培养时间延长, 细胞球体积逐渐增大。(2)细胞球免疫荧光染色结果...  相似文献   
84.
赵超  刘昕  崔进  罗超  杨善智  杨瑞  张帆  王国栋 《现代保健》2013,(24):148-150
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本文阐述了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促进葡萄糖依赖性的胰岛素分泌,促进β细胞分化、增殖,抑制β细胞凋亡及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5.
经动静脉双途径介入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经动静脉双途径介入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05年8月~2008年5月收治的15例CVST均行经静脉插管接触性溶栓治疗,其中6例又接受了经动脉溶栓,术后继续抗凝治疗6个月。结果本组13例临床症状和体征得到缓解或部分缓解,其中11例头痛消失,2例存在轻度头痛;余2例病程较长者残留语言功能障碍。所有患者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恢复正常,未再发生血栓形成及新的神经功能症状。术中、术后亦未发生与操作相关的颅内或全身出血并发症。结论经动静脉双途径介入治疗CVST能使闭塞的静脉窦恢复再通,有效缓解颅内高压症状,是CVST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门诊运用苦参素对耐拉米夫定乙型肝炎患者安全停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7例门诊就诊的耐拉米夫定乙型肝炎患者,口服苦参素600 mg/d,拉米夫定有计划停药,通过检测有计划停药过程中的肝功能、血清转换和HBV-DNA载量进行分析。结果:17例患者均安全停药,肝功能恢复并维持正常,HBV-DNA滴度下降。结论:长期苦参素治疗可使拉米夫定耐药病例安全停药,并有护肝和抗乙肝病毒效果。  相似文献   
87.
目的:分析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耐药情况。方法:对化疗超过1个月的患者痰标本进行酸性罗氏培养基培养;采用改良罗氏培养基用浓度比例法进行药物敏感测定。结果:789例痰标本培养出分枝杆菌220例,其中耐药菌104例,总耐药率47.2%,其中异烟肼(H)、链霉素(S)、乙胺丁醇(E)和利福平(R)耐药率分别为29.5%,26.8%,19.5%和15.5%,耐多药率10.5%。结论:本地区继发耐药率及耐多药率与全国第四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接近,提示NTP在我地区有效发挥作用,结核病控制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恶性胆道梗阻的患者34例,对其中19例行射频消融联合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术(射频组),15例行单纯胆道金属支架植入引流术(引流组)。记录术前、术后5天和7天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及术后胆瘘、胆道穿孔、胰腺炎及胆管炎的发生率。分别于术后3、6、12个月进行电话随访,记录支架通畅率、生存率及生存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胆瘘、胆道穿孔、胆道出血、胰腺炎发生。两组术前、术后5天和7天TBIL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0例出现胆管炎(射频组6例,引流组4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12个月支架通畅率及术后3、6、12个月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射频组术后6个月支架通畅率高于引流组(P0.05)。射频组生存时间长于引流组(P0.05)。结论射频消融联合支架植入术可提高术后6个月支架通畅率并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可作为治疗胆道恶性梗阻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9.
80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手术治疗策略选择:附91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回顾性分析我院创伤骨科10年间手术治疗的915例80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总结高龄髋部骨折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 2007年6月-2016年6月我院创伤骨科手术治疗的80岁以上高龄髋部骨折患者915例,根据术前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围手术期全身情况及基础疾病的调整,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和手术方案,尽早手术治疗.术后进行积极的早期功能锻炼、专科护理和科普宣教.回顾分析患者手术等待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术后全身和局部并发症及1年内死亡率.结果 915例患者手术时间50~120min,平均(69.5±34.2)min;手术出血量150~440mL,平均(278.3±56.8)mL;住院时间5~31 d,平均(5.6±3.2)d.发生全身和局部并发症210例,其中全身和局部并发症分别为117例和93例.14例(1.5%)患者死亡.根据手术等待时间分为<2 d组、2~7 d组和>7 d组,3组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等待时间越长,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越高.结论 高龄髋部骨折通过积极的术前准备和评估,在围手术期充分调整全身情况及基础疾病用药,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根据骨折部位、类型选择合理的内固定方式,尽早实行髋部骨折手术,并积极开展专科护理和术前宣教,实现髋部骨折的个体化诊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0.
崔进贝  王尚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9):2585-2586
目的:探讨罗比卡因的表面麻醉作用.方法:14只兔(28只眼) 均分为4组,分别滴入0.75%的布比卡因、罗比卡因、丁卡因和生理盐水,用兔角膜刺激法比较3种局麻药的表面麻醉作用.结果:0.75%的罗比卡因滴入兔眼后3 min即达峰效应,持续15 min以上,其作用与同浓度的布比卡因相似,比同浓度的丁卡因弱(P<0.05).结论:罗比卡因也有较强的表面麻醉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